中國古代歷史上拿美女換「和平」的中國皇帝們
導讀:漢初,匈奴困高祖劉邦於平城,七日才解,這個大風起兮雲飛揚的無賴皇帝嚇著了,戰戰兢兢將本民族女人敬獻出去,開創了「拿女人換和平」的先河。
劉邦為了所謂的「穩定大局」,曾經打算把嫡出的女兒魯元公主送去和親,只是由於呂後的一再哭求才做罷,最後漢廷在後宮中挑選了幾位美女送給匈奴可汗,又陪送大量金銀珠寶,才算勉強解決了暫時的危機。在西方那擁有騎士精神的古老歐洲,送出本民族女人就是被征服的象徵。而在東方這位高祖皇帝眼裡,女人——即使是他的女兒,也只不過是他苟延殘喘的一粒棋子。這是因為,佔據這位東方皇帝腦子裡的,是失去骨氣的無賴寶典。項羽要烹他父親來威脅他投降,他卻要分一杯羹,這樣無恥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看來皇帝真不是人人都能當得——很多情況下,得成為「披著人皮的狼」。連親爹都捨得,何況女人?
自「大風起兮雲飛揚」的漢高祖劉邦開創了「拿女人換和平」的先河後,一大批公主含悲遠嫁。從此漢代的執政者,都無限熱愛起了和平,當然,和平的祭台上所供奉的犧牲,便是無辜的女人。與犧牲出去的女人同載史冊的,是漢家男人的懦弱與恥辱!中國男性文化的懦弱一面是千古悠悠的。中國古代史上,最令人頭疼的邊患首推匈奴。那萬里長城再壯觀,也掩飾不住華夏民族對遊牧部落的恐懼內核。於是,無賴劉邦一帶頭,後世小子便高喊繼承先烈的遺志,將和平進行到底。漢家女子遂相繼被漢家男人奉獻出去,形成了著名的犧牲。
就連後代謳歌的所謂漢武大帝,也在男人的戰爭沒有取得徹底勝利的情況下,沿用了這一省事的政策,並在讓本民族女人忍受恥辱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細君原是江都王劉建的女兒、漢武帝的同父異母兄弟劉非的孫女。早在公元前121年皇室的互相傾軋中,細君的父親劉建和母親成光就以謀反罪被處死,家族受牽連也被夷滅三族,細君因是幼小的女孩得以倖免,但身價卻因此一落千丈,她是靠父輩親戚的憐惜才得以長大成人的。雖然依然保持著皇族的身份,可是皇族的榮華富貴卻與她無關。但細君畢竟擁有皇室血統,又生得美麗,所以在她十六歲時被選為和親公主。
公元前105年,細君到達烏孫首都赤谷城,烏孫國王昆莫舉行盛大的婚禮迎娶細君為右夫人(第二王后,第一王后是匈奴女子)。可是再喜慶的場面也沖淡不了細君內心的憂傷,因為新郎昆莫已是一位年過七旬、滿頭白髮的老人了。兩年後,昆莫去世。臨死前,昆莫留下遺言,要細君按烏孫風俗嫁給自己的孫子、新國王。這顯然與細君從小所習的道德倫理相距太遠了,細君抵死不從,並上書漢廷請武帝為自己作主。武帝雖然同情細君的心情,可對他而言,政治需要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回書細君,要她為國家大計著想,按烏孫風俗行事。細君無奈,只得含淚順從又成為昆莫孫子的妻子。原先的奶奶輩,一下子變成了孫媳婦兒,大漢女子被玩於股掌,大漢男人顏面何存!?
四大美女之二王昭君也是在這種形勢下被奉獻出去,形成了著名的犧牲。無助的王昭君一出國門淚滿巾,給漢元帝作情詩大意如下:小女人有幸成為皇上眾多的女人後備隊裡的一員,自認為傍上了太陽和月亮,死後也將流芳千古了。沒想到流竄邊疆,如果能捐軀報主,也不枉人世上走一遭,更不敢自我可憐。望南方漢宮,更增加了我的悲傷……
元帝得書,大為動情,問題是,這麼好的情書,也換不來昭君的回歸,因為和平使者昭君一回來,元帝害怕匈奴男人就跟自己打仗。匈奴男人特別喜歡漢家的和平使者,上了婚床,就忘了戰場了,最後兩人還生了一個兒子。再後來,老單于死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昭君再嫁老單于之子小單于。昭君有點不情願,上書求歸,可是「故交」元帝已經不在了,代替他的是成帝,當然更不敢答應了。即使「故交」在,也無可奈何。因為這些漢朝的男人需要和平,又懦弱,當然需要用女人換和平。好歹昭君比細君強那麼一點,嫁的是兒子輩,又生了兩個女兒。真不知這等奇恥大辱,怎麼拿來當「愛國故事」賣弄!
在保護本民族女人這一點上,地球那一邊的男人跟漢家的做派完全相反。回首歷史,當古希臘男人為了爭奪美女海倫發起戰爭時,中國的男人正忙著把自己的女人送來送去。外國男人是為女人挑起決鬥,中國男人是送美女換取和平,從西施到昭君不一而足。眾所周知,著名的特洛伊之戰,完全是希臘的男人們為了搶回自己國家被騙走的女人海倫才開的火,而且這火一開就是十年。西方文化裡,保護本民族女人就是一切,就是戰爭的全部理由,這理由是唯一的,也是充分的,因為本民族女人的背後是全國男人的尊嚴。相形之下,細君公主昭君姑娘的背後,是苛安,是交易,是男性集體的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