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集團的派系林立:失敗在於其不會用人用錯人 | 陽光歷史

 

A-A+

袁紹集團的派系林立:失敗在於其不會用人用錯人

2016年06月02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62 次

  袁紹集團以派系林立著稱,內部大約有三個派系:一是逢紀、許攸那樣早年就跟隨袁紹的舊部;二是田豐、沮授那樣的冀州本土實力派;三是不屬於以上兩方面的其他人士,主要是袁紹老家汝南郡以及前冀州牧韓馥老家穎川郡來的人。在這三派之中有一個人的情況最特殊,他雖然是冀州本地人,卻不屬於本土實力派,情況反而與汝穎人士有點類似,這就是審配。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袁紹掌握冀州政權後審配的地位不斷上升,袁紹對審配「委以心腹之任」,委任他為冀州別駕,相當於副州長,成為袁紹的副手,地位反超許攸、逢紀等人。

  袁紹重用審配,說明審配不是只會拍馬屁和吹牛,他是有些本事的。審配到底有什麼本事史書記載不多,只說他「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他善於處理日常政務,袁紹讓他「總幕府」,就是處理州政府的日常工作,審配幹得也不錯,一向對人挑剔的孔融曾經奉命到冀州出過一趟差,他接觸過袁紹身邊的一些人,審配給孔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孔融認為審配是「智謀之士」。

  但是,在袁紹那裡呆過一段時間的荀彧對審配卻沒有多少好印象,荀彧對審配的評價是「專而無謀」,這點出了審配要命的缺陷。事實上,審配作為袁紹身邊上升最快的政治明星,自身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個是「專」,就是專權,霸道,胸懷不夠大,跟大家搞不好團結,除了跟許攸、逢紀、郭圖關係緊張外,平時跟張郃等人處得也不好;另一個是「無謀」,也就是缺少大謀略,幹些具體工作還行,判斷大局和走勢,對未來進行規劃高度就不夠了。但是,袁紹偏偏欣賞他,一再給予重用,使審配焉然成了首席謀士,但若論才能,審配與劉備跟前的諸葛亮、曹操跟前的郭嘉、孫權跟前的魯肅都有太大差距。

  除了審配外,袁紹身邊其他主要謀士還有許攸、逢紀、郭圖、荀諶、田豐、沮授等人,武將則有顏良、文丑、張郃等人,綜合有關記載,審配似乎跟這些人關係處得都不好,尤其是與許攸、郭圖、張郃,簡直水火不容。審配與許攸有矛盾,兩個人鬥得很厲害,他與郭圖的矛盾主要來自於政治選擇不同,審配與袁紹的三兒子袁尚關係很近,郭圖支持袁紹的大兒子袁譚。審配與田豐、沮授的關係也處得不好,他總想取田豐、沮授而代之,竊取冀州本土派的實權。

  審配從沒帶過兵,既沒有帶兵經驗,在軍中也沒有什麼威望,他作為袁紹的首席謀士和主要帶兵將領,遇事只憑主觀臆斷,結果誤導袁紹屢屢犯錯。為了掩蓋這些錯誤,推卸責任,審配又把矛頭指向競爭對手,結果袁紹敗得一踏糊塗。烏巢軍糧被燒是袁軍官渡之戰被對手逆轉的關鍵,這件事是由許攸臨陣投敵引起的,而許攸之所以投敵,完全是審配一手所促成。袁紹的用人看來有些問題,有才幹、又聽話的人當然要用,要重用,但還要看看這個人為人處事怎麼樣,有沒有群眾基礎,能不能跟人合作,如果跟誰的關係都處不好,這樣的人既使再有才也最好別重用。袁紹死後,審配繼續推波助瀾,挑動袁氏集團內戰,他與逢紀關係素來不好,但為了對付郭圖、辛評等人,他們「化解恩怨」,支持袁尚與袁譚展開長達數年的內鬥,袁氏集團最後一點希望也化為烏有。

  雖然審配後來負責守鄴縣打得很頑強,多次打退曹操的進攻,城破之後他表現得也「大義凜然」,最後被曹操殺死,但這些掩蓋不了他對袁氏集團犯下的大錯,由於他的狹隘和無能,助長了袁氏集團內部的紛爭,成為導致袁氏集團最終被消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宗棠有一首詩:「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監牢且作玄都觀,我是劉郎今又來。」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人生總要遭受困境磨難,能堅持挺過來的才算上是真漢子。才華橫溢必定遭人嫉妒,倘若無人嫉妒,那只能說明他是個庸才。這是沒錯的,一個人會對處於與自己同一競爭領域的另一個表現的比自己強、比自己優越的人產生強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懼,甚至會做出傷害對方人身或破壞對方財物等的行為,這是人類的正常心理,也就是嫉妒心理。

  但是,被人嫉妒的滋味並不好受,嫉妒你的人不僅從內心嫉妒你,還會明裡暗裡使出各種手段對付你。所以真正的聰明人不會讓別人總是嫉妒自己的。被人嫉妒雖然說明你的能力和價值,可如果每個人都嫉妒你,那就說明你在做人做事方面有所欠妥了,如果不能及時反省和糾正自己,就一定會吃大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