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為什麼衰落?吐蕃衰落原因和信仰有關嗎
吐蕃王國是羌民族的一支所建的王國,包括現在的西藏、青海大部份,唐朝時十分強大,「天可汗」李世民和他的唐王朝所向無敵,征服了突厥和西域的絕大部分國家,唯獨在吐蕃面前翻了跟頭,吃過大虧。但後來吐蕃帝國似乎一夜之間就衰落下去,除了喇嘛教,其他再沒有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太多印跡,信仰喇嘛教後進取心衰退應該是帝國衰落的最重要原因。
佛教在歷史上留下燦爛的文明,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其實無論是佛教還是其他宗教,個人信教會成為其最主要的精神寄托,對社會也有向善的促進作用。但是當一個民族都沉湎於宗教的時候,在弱肉強食的時代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信仰並不能拒絕異族的征伐。吐蕃帝國的衰落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下嫁給吐蕃國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下嫁後三十年,670年,吐蕃王國進攻唐帝國的西域,西域四鎮全失。中國大將薛仁貴從青海湖西擊,一則希望影響西域的局勢,一則希望驅逐侵入吐谷渾牧地的吐蕃部落。但被吐蕃擊敗,全軍覆沒,只剩下薛仁貴和少數將領逃回,此戰乃大名鼎鼎薛仁貴的最大敗績。678年,中國再派大將李敬玄西擊,再度全軍覆沒,副統帥劉審禮被吐蕃捉去。692年,另一位大將王孝傑才收復西域,但696年王孝傑第二次向吐蕃攻擊時,又告失敗。這幾次大敗是唐帝國巔峰時期罕見的失敗,全部敗於吐蕃之手。
安祿山兵變時,唐帝國把西部邊界屬於隴右戰區和河西戰區的軍隊,調往中原參戰,邊界等於沒有防務。吐蕃王國抓住這個機會,於763年,沿著一千餘公里的邊境,發動全面總攻。一連攻陷嶲州(四川西昌)、維州(四川理縣)、松州(四川松潘)、涇州(甘肅涇川)。吐蕃的攻勢十分猛烈,攻陷涇州(甘肅涇川)的主力部隊,繼續東進,中國軍隊節節敗退,首都長安竟告陷落,皇帝李豫向東出奔陝州。吐蕃兵團就在長安立了一位來不及逃走的親王之子李承宏當皇帝,然後大掠而歸。由此可見土蕃的強大。
但是自那以後吐蕃王國從此衰落下去,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兩位公主帶過去的佛教,經百餘年的傳播,已開始發生決定性的影響。吐蕃人民由凶悍漸變為溫和,所向無敵的戰鬥精神也逐日減退。那個與中國為難,並使中國連連挫敗的吐蕃王國,光芒倏然熄滅。
蒙古時期,喇嘛教興起,喇嘛是西藏語。喇,意思是「上」。嘛,意思是「人」。喇嘛,就是「上人」,就是高僧。我們歷史可發現吐蕃的沒落,全是被佛教這個奇異的支派所促成。喇嘛教誕生一位大師宗喀巴,他二十歲時大膽的提出改革方案。他改穿黃色袈裟,禁止娶妻,以便全心全意宣揚佛法,因之被稱為黃教,黃教一天比一天興旺。
宗喀巴為喇嘛教創立一個別開生面的權力繼承製度。他有兩位門徒,一名達賴,一名班禪。宗喀巴宣稱這兩位門徒都是佛陀投胎,永不死亡,肉體雖然毀壞,但靈魂卻立即再轉生世界,永遠不滅。達賴、班禪在肉體毀壞(死亡)時,事先就預言他的靈魂要到某一個方向或某一個地方,以化身重生。逝世之後,先由高級巫師四個人,誦經作法,然後分別出發去尋覓化身──靈童。找到之後,迎回拉薩,經過一段時間的宗教教育,等靈童年齡稍長,再舉行坐床大典,成為喇嘛教的正式教主。坐床,就是坐在一張只有教主才可以坐的神秘寶床上,等於皇帝的登極大典,當然隆重非凡。
清朝時,清政府尊重西藏人信奉的喇嘛教,而禁止他們從事政治活動。事實上西藏人在喇嘛教的泥沼中,也沒有餘力去過問政治。清政府用隆重的禮節對待達賴和班禪,鼓勵西藏人出家當喇嘛,賦給喇嘛精神上的尊榮和物質上的利益,喇嘛是不准結婚的,在清政府的鼓舞下,本已日漸減少的西藏人,更加速減少。喇嘛教如果繼續不變的話,西藏人會走入自然滅種的結局。
目前藏族人口不多,與喇嘛教的興盛有莫大的關係。
本文的目的是闡述這一現象,並非詆毀佛教乃至任何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