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南宋時期的古窯遺址現身南京東郊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南宋時期的古窯遺址現身南京東郊

2015年12月05日 神奇地球-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99 次


直徑達3米的南宋馬蹄窯。


  「這座古窯形制像個馬蹄,直徑達3米,保存完好,炭灰厚達20厘米。從窯床裡遺留的窯工使用的韓瓶,推測為南宋時期的古窯。」昨天,在位於南京東郊的麒麟門科技創新園一期工程工地,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專家告訴記者,南京十朝都會,歷朝都要大興土木建造都城,麒麟門一帶民間就有「窯頭山」的說法。經過考古人員3個多月的發掘,如今,E地塊的4座南宋窯址已經發掘完畢,F地塊的3座古窯正在向深入發掘。一個龐大的古窯群,逐漸呈現在人們眼前,可以說,它見證了南京城的建城發展史。


  【麒麟門外驚現古窯群】


  今年4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對東郊麒麟門外的科技創新園經濟適用房一期工地,進行了大規模考古勘探和發掘。令考古人員感到驚喜的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古窯群在這一帶被發現。記者得知後,即刻趕到現場。


  「馬蹄形」古窯保存完好


  「僅在E地塊一處,就發現了4座古窯,而且年代大體相當。」考古專家指著一座圓形的大坑對記者介紹說,「這座古窯體量很大,直徑接近3米,而且保存完好,從窯堂裡發現的部分碎磚瓦推斷這是一座古代燒製磚瓦的窯址。」記者看到古窯窯壁非常堅硬,考古人員說,那是用粘土加入草莖製成土漿,十分堅固,還耐高溫。在靠近北面的窯壁上,開有3個溝槽,考古人員說,那是煙道。記者彎腰,向古窯深處探望,見有一半圓形的洞口,專家說是窯堂的通道,窯工們就是從這裡把燃料送進窯床。


  經過清理,記者發現窯床底面乾淨平整,「等待燒製的磚瓦泥坯就是放置在這裡面,而且是一層摞一層。」考古人員分析,如此大的古窯燒製的燃料並不僅限於草木,可能還使用了煤炭,殘留的炭灰厚達20厘米。


  古窯群「驗證」南京建城史


  專家告訴記者,如果論價值,F地塊發現的3座古窯更令人震驚,「古窯才開始清理表層,我們發現了古窯外圍是一個巨大的操作平台,佔地面積巨大。而且,這3座古窯比這4座年代還要久遠。這就印證了當地人稱之為『窯頭山』的說法。麒麟門古窯群的發現,對研究南京城的建城史將起到實物性的參考依據」。因此,專家建議在「窯頭山」就地進行保護。


  【古窯壓西晉家族墓上】


  記者不解的是,為何E地塊的數座窯址中間夾雜著一些古墓?考古人員解釋,是先有古墓後有古窯。「估計當時修建窯址時,並不知道地下有古墓。」古窯旁邊被破壞的這些古墓,形制並不算大。「雖然不大,有的只夠安放一個棺木,但價值很高。」


  考古人員帶領記者來到山坡頂端,只見這裡被警戒線拉起了一個圍擋,攀上土堆,就見一個如同饅頭樣的磚砌古墓出現在眼前。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這座古墓長5米,寬2.1米,高2.3米,為西晉時期的中型墓葬,「別看古墓不大,可形制非常獨特,難就難在古墓的頂部。」他走下土坑,指著古墓說,「頂部全部是用青磚一塊塊咬合而砌,這種墓頂叫穹窿頂,砌法叫『四隅券進』式。從四個角看去,青磚都是正面,可越往上走,青磚就越傾斜,最後到頂部完美咬合。這種墓頂對技術要求非常高,所以曇花一現,也就流行了二三百年。」專家慶幸的是,這座西晉古墓沒有沒盜過,「如果動一塊磚,墓頂將會全部塌方」。


  古墓沒被盜,是否出土不少寶物?考古人員稱,陪葬品不是很多,西晉時期注重古墓外形完美,而忽視金銀等貴重器皿的陪葬,「我們從古墓中出土了一批青瓷器,有青瓷罐、盤口壺、洗、盂、盞、銅鏡、漆盤和勺等,可以說是一組標準的陪葬器物。最說明問題的是,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件20厘米大小的陶硯,「這就吻合了六朝人對文化的崇尚,當時的社會風氣是看不起武將,講學風」。


  考古人員告訴記者,E和F地塊共發現古墓23座,從東漢到唐宋以及清代都有,跨度非常大。E塊發現的這座西晉墓,與周邊的古墓形成一條直線排列,「這無疑是一組家族墓,過去考古關注的貴族墓較多,而一般中產階層的家族墓文獻記載很少。這次發現有助於拓展這一領域的考古和研究」。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