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跳崖殉國的軍統七姐妹:寧死不被日軍俘虜 | 陽光歷史

 

A-A+

抗戰中跳崖殉國的軍統七姐妹:寧死不被日軍俘虜

2017年03月25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94 次

  抗戰中跳崖殉國的軍統七姐妹

  抗戰,如同一道鐵與火的洗禮,滌蕩著那個時代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曾經作為白色恐怖一翼,以特務政治而惡名昭彰的軍統,也有若幹成員在這一刻,寫出了他們個人歷史上的閃光一頁。

  軍統的靈魂,是人稱「特工王」的戴笠。

  對於抗日,戴笠的政治思想非常明確。

  淞滬抗戰之前,國民黨大員們在南京開會,休會的時候議論紛紛,戴笠很堅定地對其他人說,這次我們一定要打了。國民黨元老吳稚暉問他,武器、經濟都差得那麼遠,拿什麼打呢?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這句話給其他國民黨人震動很大,後來成了軍統對於抗日的經典見解。

  軍統在抗戰中的表現,是和當時的中國同命運的。據原軍統局總務處處長沈醉回憶,軍統局的正式在冊人員和學員,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者就達18000人以上。

  沈醉回憶,當時國民黨政府軍並非我們一般所認為的一觸即潰,特別是抗戰前期,基於愛國熱忱,他們的確進行了相當艱苦慘烈的抵抗。

  當時的軍隊往往是軍閥的私人武裝,和日軍交戰是第一次和現代化的對手進行戰鬥,那種立體的空前的殺傷力是當時國民黨官兵簡直不能想像的,而他們依然在那樣地獄般的拚殺中和日軍進行了不屈的格鬥,淞滬會戰苦苦支撐了三個月,羅店打成了血肉磨坊。

  軍統的女特務多半都是青浦等幾個訓練班招收的青年學生,經過各種訓練以後,從事從軍統文書到暗殺刺殺的各種工作,其中有一些就被派到軍事機構,她們往往從事譯電、秘書等工作,同時對部隊主官進行監視。

  這些年輕的女特工,也在這場熔爐般酷烈的戰爭中表現出了中國女性不滅的剛烈和勇氣。

  1942年,中印緬戰區成立後,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遠征軍改為由杜聿明指揮後,軍統隨即派出人員隨同遠征軍出發,其中就有一批訓練班的女學員,到遠征軍中擔任譯電員。

  因為和美軍、英軍配合不力,遠征軍經過苦戰,終於失利。孫立人部新38師退往印度,在孫部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隨同撤退。

  由於當時日軍已經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進速度很快,遠征軍撤退中不斷遭到日軍的襲擊,傷亡慘重。當他們退到印緬邊境的當坡時,電台突遭日軍的伏擊。戰鬥十分短促,因為當時中國士兵已經彈盡力竭。轉眼周圍的掩護人員全部犧牲,剩下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被敵人追到一個山坡上。

  看到突圍無望,這七名女特工人員砸毀電台,寧死不屈,每人高呼一聲「中華民國萬歲!」或拉響手雷,或跳下山崖,沒有一個被日軍俘虜。

  七人中只有一個最年輕的姚姓女譯電員因手雷沒有爆炸而未死,但墜崖後四肢骨折,無力移動。四天後被緬甸親中國的克欽族遊擊隊發現,終因傷勢過重,留下最後的敘述後,也瞑目異國。

  當年的4月1日,軍統在成立紀念日上,對殉國的七名女譯電員進行了隆重的追悼,軍統唯一的女少將姜毅英親致祭詞,並在重慶繅絲廠她的辦公室窗外,種下了七枝連根的美人蕉,軍統人員稱為「七姐妹花」。(摘自薩蘇《中國不會亡——抗日特工絕殺行動紀實》)

  沈醉回憶,當時國民黨政府軍並非我們一般所認為的一觸即潰,特別是抗戰前期,基於愛國熱忱,他們的確進行了相當艱苦慘烈的抵抗。

  當時的軍隊往往是軍閥的私人武裝,和日軍交戰是第一次和現代化的對手進行戰鬥,那種立體的空前的殺傷力是當時國民黨官兵簡直不能想像的,而他們依然在那樣地獄般的拚殺中和日軍進行了不屈的格鬥,淞滬會戰苦苦支撐了三個月,羅店打成了血肉磨坊。

  軍統的女特務多半都是青浦等幾個訓練班招收的青年學生,經過各種訓練以後,從事從軍統文書到暗殺刺殺的各種工作,其中有一些就被派到軍事機構,她們往往從事譯電、秘書等工作,同時對部隊主官進行監視。

  這些年輕的女特工,也在這場熔爐般酷烈的戰爭中表現出了中國女性不滅的剛烈和勇氣。

  1942年,中印緬戰區成立後,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遠征軍改為由杜聿明指揮後,軍統隨即派出人員隨同遠征軍出發,其中就有一批訓練班的女學員,到遠征軍中擔任譯電員。

  因為和美軍、英軍配合不力,遠征軍經過苦戰,終於失利。孫立人部新38師退往印度,在孫部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隨同撤退。

  由於當時日軍已經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進速度很快,遠征軍撤退中不斷遭到日軍的襲擊,傷亡慘重。當他們退到印緬邊境的當坡時,電台突遭日軍的伏擊。戰鬥十分短促,因為當時中國士兵已經彈盡力竭。轉眼周圍的掩護人員全部犧牲,剩下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被敵人追到一個山坡上。

  看到突圍無望,這七名女特工人員砸毀電台,寧死不屈,每人高呼一聲「中華民國萬歲!」或拉響手雷,或跳下山崖,沒有一個被日軍俘虜。

  七人中只有一個最年輕的姚姓女譯電員因手雷沒有爆炸而未死,但墜崖後四肢骨折,無力移動。四天後被緬甸親中國的克欽族遊擊隊發現,終因傷勢過重,留下最後的敘述後,也瞑目異國。

  當年的4月1日,軍統在成立紀念日上,對殉國的七名女譯電員進行了隆重的追悼,軍統唯一的女少將姜毅英親致祭詞,並在重慶繅絲廠她的辦公室窗外,種下了七枝連根的美人蕉,軍統人員稱為「七姐妹花」。(摘自薩蘇《中國不會亡——抗日特工絕殺行動紀實》)

  更多閱讀:

  中國女兵憶抗戰:很多女戰友寧死不被日軍俘虜

  1、躲避日寇15歲就嫁人

  為避免被日寇糟蹋,年僅15歲的她就被迫嫁人;在與鬼子的周旋中,一戰友為掩護她被鬼子獵犬活活撕碎;戰鬥中,她又目睹女戰友被日寇逼迫跳井自殺……

  苦難:躲避日寇她15歲就嫁人

  「『七七事變』後,日本鬼子在華北一路上見房就燒、見人就殺,看到年輕姑娘也不放過……」郤文秀老人靠在沙發上,向外孫講起了抗日經歷:為了避免被鬼子糟蹋,當時還不滿15歲的她被母親送到了七八里外早年訂親的婆家,「當時,我那訂親的丈夫才11歲啊。」

  然而,這樁親事卻改變了郤文秀一生。「說來也巧,我家公公竟然是當地地下黨的書記。」在公公影響下,郤文秀於194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其工作就是在村裡做宣傳,晚上到鄉親家中講抗日自救和婦女解放的道理。1941年,郤文秀不顧家庭反對,毅然到縣城進行地下工作。

  鬥爭:裝傷寒躲過鬼子和狼狗

  「我和其他許多同志在敵區搞地下工作,幾乎把命送掉。我這輩子也忘不了那一夜。」握著孫兒的手,老人憶起了那個可怕的夜晚。1941年,郤文秀和另外兩名武裝幹部到一個村裡做婦女工作,卻意外碰到了鬼子掃蕩包圍了村莊。當晚,無法回城的郤文秀和戰友留宿在一大伯家裡。

  「文秀,快跑!鬼子來了!」發現日偽軍逼近,大伯立刻通知他們。可郤文秀一行人剛跑到村口就被發現,「八格亞路!」一日本鬼子端著槍衝來。文秀見跑不出去,趕緊又跑回了大伯家。

  「趕快把槍扔到豬圈去!文秀快上床裝病!」大娘轉身找了些藥渣,假裝熬藥。說話間,一個連的偽軍進門,發現躺在炕上的郤文秀就問是什麼人。大娘說這是她女兒,得了傷寒,婆婆家不要她,送回來了。敵人都趕緊退出屋子,口中連說:「傷寒,傳染,撤,撤。」

  然而,郤文秀的戰友為掩護她,被偽軍放出的七八條狼狗撕得支離破碎,血肉模糊,慘叫、狗叫夾雜著鬼子的大笑……在郤文秀的記憶中,很多女同志都是在敵人的逼迫下自殺,「我親眼看見過一個女戰士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跳井自殺了。」

  鬥爭:裝傷寒躲過鬼子和狼狗

  「我和其他許多同志在敵區搞地下工作,幾乎把命送掉。我這輩子也忘不了那一夜。」握著孫兒的手,老人憶起了那個可怕的夜晚。1941年,郤文秀和另外兩名武裝幹部到一個村裡做婦女工作,卻意外碰到了鬼子掃蕩包圍了村莊。當晚,無法回城的郤文秀和戰友留宿在一大伯家裡。

  「文秀,快跑!鬼子來了!」發現日偽軍逼近,大伯立刻通知他們。可郤文秀一行人剛跑到村口就被發現,「八格亞路!」一日本鬼子端著槍衝來。文秀見跑不出去,趕緊又跑回了大伯家。

  「趕快把槍扔到豬圈去!文秀快上床裝病!」大娘轉身找了些藥渣,假裝熬藥。說話間,一個連的偽軍進門,發現躺在炕上的郤文秀就問是什麼人。大娘說這是她女兒,得了傷寒,婆婆家不要她,送回來了。敵人都趕緊退出屋子,口中連說:「傷寒,傳染,撤,撤。」

  然而,郤文秀的戰友為掩護她,被偽軍放出的七八條狼狗撕得支離破碎,血肉模糊,慘叫、狗叫夾雜著鬼子的大笑……在郤文秀的記憶中,很多女同志都是在敵人的逼迫下自殺,「我親眼看見過一個女戰士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跳井自殺了。」

  艱辛:一條褲子穿到抗戰勝利

  「我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在我眼前倒下。可正是仇恨讓我更加堅強。」郤老說起這話時,眉毛上豎,語氣堅定,依稀能見當年巾幗風采。

  如今,住在寬敞的樓房內,郤文秀卻改變不了簡樸的作風。「那時真是一條褲子鬧革命啊。」郤老總愛這樣給兒孫們說。在抗日初期,郤文秀週身就是單打一,男同志送她一件上衣,她改了改一穿就是幾年。幾年抗戰下來,黃色土布褲早已泛白,疤疤補疤疤的褲子上留下一圈圈白色汗漬。「抗戰緊張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時間打理個人衛生。」郤文秀有點不好意思。

  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神采奕奕的女八路一直有個心願:「我想把自己的抗戰經歷寫下來,可我文化不高,希望能有人幫我代筆,完成我的抗日回憶錄,讓後世子孫能瞭解戰爭的艱苦與和平的來之不易。」

  2、八女投江

  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等地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倆人結為革命伴侶,共同進行抗日鬥爭。冷雲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她運用在師範學校所學的知識,編寫識字課本,給抗聯戰士們上課。還利用自己在文藝方面的特長,經常給同志們唱歌跳舞,活躍部隊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歡迎。後調到第5軍婦女團,歷任小隊長、政治指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第5軍第1師部隊西征。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的戰鬥。八九月間,西征部隊在葦河、五常境內與日偽軍連續作戰,遭受重大損失,遂決定返回牡丹江下遊刁翎地區尋找軍部。

  2、八女投江

  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等地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倆人結為革命伴侶,共同進行抗日鬥爭。冷雲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她運用在師範學校所學的知識,編寫識字課本,給抗聯戰士們上課。還利用自己在文藝方面的特長,經常給同志們唱歌跳舞,活躍部隊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歡迎。後調到第5軍婦女團,歷任小隊長、政治指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第5軍第1師部隊西征。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的戰鬥。八九月間,西征部隊在葦河、五常境內與日偽軍連續作戰,遭受重大損失,遂決定返回牡丹江下遊刁翎地區尋找軍部。

  10月上旬,部隊經過長途行軍抵達牡丹江下遊支流烏斯渾河西岸,日偽軍千餘人乘夜來襲。次日拂曉,師首長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當她們正要下河時,突然槍聲大作,日偽軍發起了進攻。大部隊邊打邊撤。為掩護大部隊突圍,已行至河邊準備渡河的8名女戰士,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鬥小組,一齊向日偽軍開火。正在追趕抗聯主力部隊的日偽軍突然遭到來自側後方的打擊,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邊壓來。抗聯主力部隊乘敵人慌亂和兵力分散之機,順利突出重圍。日偽軍一方面以密集的火力控制住山口,阻止抗聯主力部隊的回援,一方面加強兵力向冷雲等據守的河岸陣地撲來,企圖活捉她們。在背水作戰至彈盡援絕的情況下,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她們毀掉槍支,挽臂涉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八女投江的悲烈壯舉,令敵人震撼,日軍指揮官連聲哀歎:「連女人都不怕死,中國滅亡不了!」為弘揚八女投江的偉大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

  3、「最美抗日女兵」成本華:被俘後為何讓日軍敬畏

  「成本華是這近百萬戰俘裡邊最值得敬佩、形象最鮮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樊建川說。

  他搜集的上百萬張有關中國抗戰的圖片中,成本華的只有兩張。但在他看來,這是中國抗日戰士面對侵略者「最完美」的照片。

  2005年4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第40 輯刊登了由樊建川收藏的這兩張成本華的黑白照片。此後,照片和這個名字在網路上流傳開來,網友稱她為「最美抗日女兵」。

  照片上,身材瘦小的成本華一身戰鬥裝束,齊耳的短髮有些凌亂,寬大的皮帶扣在胯上,褲子上還印著綁腿留下的痕跡。面對日軍,她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昂然挺立,顯得無所畏懼,嘴角掛著一絲淡淡的笑。

  在步兵第13聯隊的回憶錄中,竟然有關於1938年4月24日進攻和縣的詳細記載。上等兵東齊明在《和縣含山巢縣佔領》一文中回憶道:

  「攻佔首都南京城之後,在蕪湖養精蓄銳的我軍部隊,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戰命令,於昭和13年4月23日離開滯留了將近5個多月的警備地蕪湖。在與江上艦艇的緊密合作下,成功實現敵前渡江,於24日黃昏佔領了蕪湖西北的和縣。道路被盡數挖斷,車輛部隊通過之苦實不一般。」

  「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有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寫有『中國女童軍』的字樣。據說她是拿著槍勇敢地作戰到最後一刻,蔣政權煽動錯誤的抗日熱潮,讓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線,這種非人道的行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這本《第六師團轉戰實話》中,除了日軍官兵們的回憶外,每次戰鬥都附有手繪的地圖,詳細標明了行軍路線和每次戰鬥的傷亡情況。在這次進攻和縣的戰鬥中,一個名叫「增田利」的日軍上等兵負傷。

  照片上,身材瘦小的成本華一身戰鬥裝束,齊耳的短髮有些凌亂,寬大的皮帶扣在胯上,褲子上還印著綁腿留下的痕跡。面對日軍,她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昂然挺立,顯得無所畏懼,嘴角掛著一絲淡淡的笑。

  在步兵第13聯隊的回憶錄中,竟然有關於1938年4月24日進攻和縣的詳細記載。上等兵東齊明在《和縣含山巢縣佔領》一文中回憶道:

  「攻佔首都南京城之後,在蕪湖養精蓄銳的我軍部隊,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戰命令,於昭和13年4月23日離開滯留了將近5個多月的警備地蕪湖。在與江上艦艇的緊密合作下,成功實現敵前渡江,於24日黃昏佔領了蕪湖西北的和縣。道路被盡數挖斷,車輛部隊通過之苦實不一般。」

  「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有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寫有『中國女童軍』的字樣。據說她是拿著槍勇敢地作戰到最後一刻,蔣政權煽動錯誤的抗日熱潮,讓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線,這種非人道的行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這本《第六師團轉戰實話》中,除了日軍官兵們的回憶外,每次戰鬥都附有手繪的地圖,詳細標明了行軍路線和每次戰鬥的傷亡情況。在這次進攻和縣的戰鬥中,一個名叫「增田利」的日軍上等兵負傷。

  詳細的文字以及圖示,和我們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雖然東齊明在回憶中沒有提到「成本華」的名字,但是,比對畫報中圖片註釋的信息——「和縣城門上抓到的唯一敵軍士兵、女俘虜成本華」,可以推定,東齊明所提到的女戰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華。

  從東齊明的回憶中,我們瞭解到幾個關鍵信息:1938年4月24日當天,日軍佔領和縣,並非「無血佔領」,他們遇到了中國軍隊的抵抗;東齊明看到成本華時,她已經被殺害。

  在步兵第13聯隊的回憶錄中,竟然有關於1938年4月24日進攻和縣的詳細記載。上等兵東齊明在《和縣含山巢縣佔領》一文中回憶道:

  「攻佔首都南京城之後,在蕪湖養精蓄銳的我軍部隊,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戰命令,於昭和13年4月23日離開滯留了將近5個多月的警備地蕪湖。在與江上艦艇的緊密合作下,成功實現敵前渡江,於24日黃昏佔領了蕪湖西北的和縣。道路被盡數挖斷,車輛部隊通過之苦實不一般。」

  「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有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寫有『中國女童軍』的字樣。據說她是拿著槍勇敢地作戰到最後一刻,蔣政權煽動錯誤的抗日熱潮,讓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線,這種非人道的行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這本《第六師團轉戰實話》中,除了日軍官兵們的回憶外,每次戰鬥都附有手繪的地圖,詳細標明了行軍路線和每次戰鬥的傷亡情況。在這次進攻和縣的戰鬥中,一個名叫「增田利」的日軍上等兵負傷。

  詳細的文字以及圖示,和我們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雖然東齊明在回憶中沒有提到「成本華」的名字,但是,比對畫報中圖片註釋的信息——「和縣城門上抓到的唯一敵軍士兵、女俘虜成本華」,可以推定,東齊明所提到的女戰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華。

  《日本的戰歷》中的圖片註釋如此評價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軍的刑訊,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

  「進入和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女戰士戰死的景象。她的年紀約有二十二三歲的樣子,袖章上寫有『中國女童軍』的字樣。據說她是拿著槍勇敢地作戰到最後一刻,蔣政權煽動錯誤的抗日熱潮,讓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線,這種非人道的行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這本《第六師團轉戰實話》中,除了日軍官兵們的回憶外,每次戰鬥都附有手繪的地圖,詳細標明了行軍路線和每次戰鬥的傷亡情況。在這次進攻和縣的戰鬥中,一個名叫「增田利」的日軍上等兵負傷。

  詳細的文字以及圖示,和我們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雖然東齊明在回憶中沒有提到「成本華」的名字,但是,比對畫報中圖片註釋的信息——「和縣城門上抓到的唯一敵軍士兵、女俘虜成本華」,可以推定,東齊明所提到的女戰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華。

  《日本的戰歷》中的圖片註釋如此評價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軍的刑訊,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

  4、抗日犧牲的18歲青春美少女

  解放前,柳新鎮陳塘村往東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亂葬崗。在這塊密密麻麻的墳塋中,有一片橫豎排列成行的墳頭,裡面沉睡的是當年血戰台兒莊而犧牲的英烈們。墳崗內嵩草深深,草叢中蛇蟲亂爬。墳崗外還長著許多大雜樹——大柳樹遮天蔽日,老槐樹五股六叉,禿桃子樹旁逸斜出,陰雨天煙纏霧繞的,沒人敢去那裡。文化大革命開始後,1967年三月,紅衛兵們拿起鐵掀,砍伐了樹木,平了那些墳頭。從此,這片亂葬崗改名為亂崗地。

  三月平墳,四月種豆。當年十四歲的陳開靈在學校停課後,被奶奶帶到亂崗地參加學大寨。一天中午放工,等其他社員都回去後,奶奶匆匆找到一座平過的墳底,偷偷地築起墳來,小墳築好,奶奶祈禱了幾句後,便急匆匆地拉著他回家。在歸途中,奶奶給陳開靈講述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

  1938年春天的一個早上,村裡的保長突然到家裡通知,說台兒莊打起來了,各家各戶要全力配合準備接救傷兵。第二天中午,他們家裡就住進了五六個傷兵,其中一個女兵穿著嶄新的軍裝,躺在窗下的小木床上,女兵沒戴軍帽,烏黑的短髮下一張毫無血色的圓臉上還充滿了孩子般的稚氣。這個容貌俏麗的女兵正在休息,模樣特別安靜,特別美。

  奶奶從一個負責抬擔架的民夫處瞭解到,頭天晚上,日本鬼子和國軍在台東十八公里處遭遇,拚殺在一起。國軍的一個排長手拿鬼頭大刀,一口氣就砍倒了十一個鬼子,刀刃都捲了起來,最後被一梭子彈打透胸膛,臨終前還大喊著「殺」;有個大個子戰士被鬼子刺傷,腸子流出體外,仍伸出一手掐住鬼子的脖子;還有一個戰士,被鬼子的刺刀刺穿胸膛,仍然堅持一手拽著鬼子的槍口,一手拉響了腰間的手榴彈......而這位年輕的女兵,表現的更加勇敢。她是戰地救護員,時刻穿梭在硝煙中搶救傷員,當看到一個連長倒在血泊中,她奮不顧身趕去急救時,突然衝出一個鬼子軍官揮舞軍刀把連長砍死了,女兵憤怒了,順手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奮不顧身的跑上前,把鬼子軍官砸倒在地,腦漿崩裂。不料當她起身時,一顆子彈打中了她的左胸。

  說話間,正在休息的女兵微微睜開了眼睛。她攢了好一會勁,吃力地從兜裡掏出一封信、一張照片和兩塊大洋,示意奶奶幫她寄回去。女兵哭著說,她想媽媽!奶奶接過後忍不住嚎啕大哭。黃昏時分,女兵死了。兩個民夫用擔架把她送到了村東的亂葬崗。奶奶也跟著擔架來到了墓地,親眼看著女兵入土下葬。下葬前,奶奶再次掀開蓋著女兵的白布,女兵那安詳而美麗的面孔深深地烙進了奶奶的心裡。

  埋好女兵回到家中,奶奶向一位軍醫打聽到,女兵才十八歲,是湖南長沙女中的一位在讀學生,為抗日救亡,千里迢迢離家別校,參加台兒莊戰地救護。

  奶奶從一個負責抬擔架的民夫處瞭解到,頭天晚上,日本鬼子和國軍在台東十八公里處遭遇,拚殺在一起。國軍的一個排長手拿鬼頭大刀,一口氣就砍倒了十一個鬼子,刀刃都捲了起來,最後被一梭子彈打透胸膛,臨終前還大喊著「殺」;有個大個子戰士被鬼子刺傷,腸子流出體外,仍伸出一手掐住鬼子的脖子;還有一個戰士,被鬼子的刺刀刺穿胸膛,仍然堅持一手拽著鬼子的槍口,一手拉響了腰間的手榴彈......而這位年輕的女兵,表現的更加勇敢。她是戰地救護員,時刻穿梭在硝煙中搶救傷員,當看到一個連長倒在血泊中,她奮不顧身趕去急救時,突然衝出一個鬼子軍官揮舞軍刀把連長砍死了,女兵憤怒了,順手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奮不顧身的跑上前,把鬼子軍官砸倒在地,腦漿崩裂。不料當她起身時,一顆子彈打中了她的左胸。

  說話間,正在休息的女兵微微睜開了眼睛。她攢了好一會勁,吃力地從兜裡掏出一封信、一張照片和兩塊大洋,示意奶奶幫她寄回去。女兵哭著說,她想媽媽!奶奶接過後忍不住嚎啕大哭。黃昏時分,女兵死了。兩個民夫用擔架把她送到了村東的亂葬崗。奶奶也跟著擔架來到了墓地,親眼看著女兵入土下葬。下葬前,奶奶再次掀開蓋著女兵的白布,女兵那安詳而美麗的面孔深深地烙進了奶奶的心裡。

  埋好女兵回到家中,奶奶向一位軍醫打聽到,女兵才十八歲,是湖南長沙女中的一位在讀學生,為抗日救亡,千里迢迢離家別校,參加台兒莊戰地救護。

  5、酷刑多達幾十種 酷刑多達幾十種趙一曼如何被折磨致死

  拷問斷斷續續持續了7個多小時。電刑造成了連續不斷的劇痛,已超過了任何人能夠耐受的極限。在不知所措的痛苦呻吟和嘶啞的慘叫聲中,趙女士的頭無力地垂了下來,全身象被抽掉筋一樣軟軟地掛在刑架上。她被折磨得昏死了過去,最終停止了掙扎,只剩下大腿、小腿、腹部、肌肉本能地抽搐,淋漓不絕,人體排泄物的腥臭味混和著皮肉的燒焦味充滿了刑訊室。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遊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凶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勳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勳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勳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準備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

  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凶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潑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據敵偽檔案記載,日本憲兵為了逼迫她供出抗聯的機密和黨的地下組織,對她進行了殘酷的拷問。刑訊前後採用的酷刑多達幾十種,其中就包括電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

  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鬥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