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阻止「東北易幟」?張學良東北易幟始末
北伐軍其他三路大軍順利推進,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也在「濟南慘案」後,過了黃河直奔滄州。四路大軍齊頭並進,孫傳芳看到大勢已去,於6月3日通電下野。
退至北京的奉軍也亂了陣腳。自1927年春住進中南海的張作霖,也在6月1日宣佈撤離北京。在同外國使團的告別宴會上,張大帥憤憤而言:「不管怎麼樣,我姓張的不會賣國的,也不怕死!」第二天,張作霖發佈了「出關通電」。6月3日凌晨2時,張作霖帶著家眷悄悄溜出帥府西門,乘小車到了火車站,登上那趟西太后用過的豪華專列開往奉天。6月4日凌晨5時23分,專列經過皇姑屯三洞橋時,張作霖乘坐的那個車廂被炸得四分五裂,大帥也於當天上午9時30分死亡。張大帥之死,正因為出關前的那番話,得罪了關東軍,關東軍下手並沒有得到首相田中義一首肯。
張大帥才一命嗚呼,北伐軍順利開進了北平!三年前,孫中山徒手進京,今天蔣介石率著北伐軍打進了北平,一夙總理之願。
7月6日,蔣介石在香山碧雲寺恭謁總理陵寢。蔣介石對孫中山深厚之情,不僅在由商震宣讀的祭文中看到,在他當天的日記中也能讀到:「讀畢祭文,為之俯伏慟哭者久之。全堂亦無不淚下。回含青捨,謂夫人曰:方祭告總理時,聞哀樂之聲一作,雖強抑悲懷,仍淚滿襟臆,體力幾不支矣!久瞻仰遺容,哀痛更不能自勝,嗚呼!悲哉!三年有半之歲月,中正所受冤屈讒謗,直不知何自而可聲訴也。」18年前在日本,孫中山慧眼識小蔣,更言「革命之棟樑,革命之英雄」,今天蔣介石終於讓在天上的總理看到:您沒有看錯我!
這正是偉人孫中山的高明之處:識人,用人!
經過兩年的北伐,除東三省,都是國民黨的天下,可蔣介石要的是:天下一統!
張大帥死後,張學良在6月20日被推舉為奉天督辦,並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名義上掌握著東北的軍政大權。張學良與滿口「媽拉巴子」的大土豪張作霖不同,在蔣介石拋出橄欖枝後,立即表示贊同「三民主義」和「願意服從國民政府」。得知張學良動向,日本人警告張學良不得與南京政府妥協,元老楊宇霆、張宗昌、褚玉璞之流也主張投靠日本,加上戰亂後的這麼一個亂攤子,年輕的張學良也凌亂了!
日本人為何如此緊張東北?
很有野心的日本人早在清末年間,就盯上東北這片黑土地,還把它當成了自己的「生命線」;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獲勝後取代俄國確立了南滿的優勢地位;民國初年,日本再次覬視東北,在《二十一條》強迫中國承認日本在南滿和東部內蒙古享有的特殊地位,後來還攫取了東北的鐵路權;田中義一上台後,在東方會議上制訂了「滿蒙分離政策」,聲稱日本在滿有特殊的權益;1928年5月18日,日政府向蔣介石、張作霖發出《五·一八覺書》「目前戰亂情形將波及京津地方,而滿洲方面亦將有蒙受其影響之虞」,「當戰亂波及滿洲時,帝國政府為維持治安,將採取適當而有效的措施。」
重光葵在《日本之動亂》一書中寫道:「田中首相對東北問題的方針,是將東北作為中國的特殊地區和中國本土分開,並打算將所有問題和當時東北實權者張作霖之間解決一切。所以田中首相對張作霖勃勃向北京進展一節,不表贊同。但希望張作霖得日本援助,在東三省獨立,脫離中央,建立日本與張之間的特殊關係,而照日本的意見解決東北問題。」
在東方會議上,田中提出了《對華政策綱領》:「有關滿蒙、特別有關東三省地方,因在國際上以及在國民之生存上保有重大之利害關係,站在我國立場上不但必須加以特殊之考慮,且以領土接壤之鄰邦之立場,對『藉該地方和平之維持與經濟之發展以使之成為國內外人士安居之地』一事,不能不特別感到自身之責任與任務。」
……
「萬一動亂波及滿蒙,治安紊亂,對我在該地方之特殊地位權益有發生侵害壓迫之虞時,不問其來自任何方面,帝國為加以防護並保持其為國內外人士安居發展之地,必須不失機宜而出之以適當措置之決心。」
這就是日本用心所在!
一邊是父親被日本人炸死的深仇,一邊是日本企圖霸佔東北的大恨,張學良決定將7月24日定為易幟日。看到小張要投向國民政府,日本奉天領事林久治郎向少帥遞交了田中首相的警告書:
一、南京政府含有共產黨色彩,其地位尚未穩定,東北殊無與聯繫之必要。
二、如南京政府以武力壓迫東北,日本願不惜犧牲,盡力相助。
三、東北財政發生困難,日本銀行願予以充分接濟。
接到警告書,張學良可謂悲憤交加,「濟南慘案」的餘溫還在,父親也剛死不久,如果自己還向日本人妥協,他真會被全國的吐沫星子淹死。可面對強權的日本,張學良也不敢來硬的,這回他很精,把這個皮球踢給了南京政府,要求日方「是否可將日本不願意中國統一的意見 ,或東北不能易幟是由日本干涉的情形向南京報告?」張學良這一招讓日本人很無奈,可日本的強勢和緊逼也讓張學良不敢冒然行事,只能宣告「延期易幟」。
東北是蔣介石唯一的心結,為加速東北易幟,他想盡了一切辦法。
10月8日,國民黨中常委會議上,蔣介石如願以償當上國民政府主席,終於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上任後,他當即提名任命張學良為國府委員。這一提名主張當時遭到了黨內強烈反對,這回蔣介石的態度很堅決,理由是「中央為顧全統一,為使當事人不能再有所規避躲閃,為給國際上一個明白的表示,不能不馬上把東三省看得和其他各省一樣,以公正的態度、統一的精神,加推委員入國民政府。」。這一提名,也說明蔣介石的政治眼光不一般!
10月10日,蔣介石宣誓就職,第一次登上了國家元首之位。此時的國民政府已不同以往,它已是全國性的政權。「中美合作」的婚姻很快就有了收穫,國民政府成立後,英美等國相繼道賀,可日本只派出了南京總領事岡本一策向外交部作了一番口頭道賀,這讓蔣介石很惱火。
日本方面和楊宇霆、常蔭槐等舊派極力反對「東北易幟」,張學良夫婦乾脆躲到北戴河渡假。讓人想不到的是,張學良在北京悄悄會見了蔣介石。是蔣夫人美齡,讓張學良下了易幟的決心。原來,1925年張學良奉命調解中英衝突結識了美齡,美齡還擔任了少帥的翻譯。據說,當年少帥與美齡都暗生了情愫,如果不是張少帥已有髮妻,說不定張學良與蔣介石的關係會倒置。
日本抓著東北不放,繼續對張學良軟硬兼施。11月,田中義一乘張學良派出專使莫德惠到日本京都參加天皇裕仁的加冕典禮,表示「日本願以6000萬元資助東北建設」,力勸東三省獨立。張學良不差錢,他要的是一個真正的名份,要的是為父親報仇!
然而,成就一件大事,需要的的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張學良很幸運等到了。就在此時,傳出日本謀求延長吉(林)敦(化)鐵路的消息,東北反日情緒高漲。日本人明目張膽地想霸佔東北,連英美帝國也看不順眼了。11月3日,美國正式承認南京國民政府, 12月20日,英國與南京政府正式建交,其他國家也陸續與南京政府簽訂了關稅協定予以默認。在南京政府斡旋下,美國駐華公使馬慕瑞以到朝鮮旅遊為名在奉天逗留,勸說張學良易幟。
1928年12月29日,上午7時,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天空,到處飄揚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張帖孫中山大幀照片,這些旗與照片都是在天未亮時張掛上的。
當日本人推開門時,眼睛瞬間被到處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亮瞎了!當天,張學良發表易幟通電:「先大元帥終以力主和平,促成統一為囑……自應仰承先大帥遺志,力謀統一,貫徹和平,已於即日起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在奉天省府大禮堂的易幟典禮上,歐美各國領事都應邀參加,唯獨不見日本領事,估計那一刻他正為如何向首相田中義一報告而抓狂呢!
張學良易幟,讓日本分裂中國的陰謀徹底破產。日本東亞同文會在編寫《對華回憶錄》中非常懊喪地寫道:「事先未給以日本政府任何通知,突然在東三省各地,一齊改懸青天白日旗……這樣東三省不論在形式或實質上,都加入了國民政府的勢力圈內,表面上完成了南北統一。」
10年前,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到東北考察,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東北不能是革命的策源地,應該是革命的歸宿地。」
10年後,蔣介石穿上那件最喜歡的那件黑色大氅,站在高處北望,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
經歷了兩年零五個月,從廣東到湖南、湖北、江西……到北平,至東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