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感知到大趨勢:中國停止增持美國國債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今年以來,與中國人民幣結算比例超10%的國家已經有50個,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
英國《金融時報》敏銳感知到了大趨勢,該報網站12月9日以「中國甩開美元」為題發表長篇報道,文章強調,中國逐漸停止增持美國國債,並加快海外基礎設施投資等步伐,人民幣的迅速崛起挑戰了美元霸權,將深刻地改變世界金融結構。
翻譯刊載全文如下:
每當一個經濟話題成為全球熱點,離拍成好萊塢電影就不遠了。在科幻驚悚片《環形使者》中,退休殺手布魯斯·威利斯從2074年穿越回到過去。面對年輕時的自己,他建議後者不要學法語,而是去中國。將來,上海會成為世界中心,人民幣是首選貨幣。
時間旅行和飛行汽車短期不太會實現,但至少一種情況很可能成為現實。
如今想要「紅票子」(人民幣——觀察者網注)可不只有電影裡的壞人。德意志銀行所說的「中國資本時代」正在到來,這很可能改變世界的金融秩序。資本不僅會更自由地流出中國,受到市場和北京的宏觀調控影響,其流出的途徑和目的地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簡言之,三大相互關聯的變化正在發生。中國對美國債券的胃口變小了,而過去十多年來美聯儲債券一直是全球經濟的基石。北京的海外開發計畫在提速,以促進經濟回報和服務地緣政治利益。人民幣作為一種國際貨幣的地位在提高,這逐漸讓北京離開了美元區,而且讓中國有更多餘地放開對外投資。
中國的去美元化戰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上月開始提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金融改革十條措施,簡稱「融十條」。措施之一是如何處理中國3.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10多年以來相當一部分外儲又流回了美國,幫美國降低了利率還支撐了美國西部經濟增長。然而,新的措施指出,要「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中國裝備『走出去』。」
中國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高官解釋了操作手法。「這是巨大的變化,但不能變的太快。我們想更有建設性地利用我們的外匯儲備,在全球範圍內投資開發項目,而不只是條件反射性地買美債。」該官員說,「不管怎樣買美債都會虧損,所以我們需要找到資本回報率更高的投資途徑。」
重塑全球金融格局
中國購買美債的意願和能力都在下降。過去13年以來中國購買的美債規模翻了21倍,到2013年底已經高達1.27萬億美元。買美債只是為了平衡飆升的外匯賬戶盈餘的無奈之舉。
但是近來中國的外匯賬戶盈餘大幅縮水——占GDP的比重從2007年的最高峰10.3%下降到2013年的2%。而事實上,如果把資金流量也計算在內,中國過去四個季度已經不是資本淨出口國。
過去3年來,中國減少購買對美債的影響顯而易見。但是分析師指出,由於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未來中國的購買規模將加速下跌。
「我十分肯定我們將看到中國現金賬戶盈餘變少,因為中國人花在出國海外旅遊和服務上的錢越來越多,中國人購買力的增強也可能帶來更多的進口。」安石基金新興市場首席分析師簡·丹恩(Jan Dehn)說。
所有這些都引出一個緊迫的問題:中國的舉措將對美國債券融資、對全球利率產生多大影響?分析師的觀點各不相同,有的認為這是對美債市場的一記重創,有人認為幾乎沒有影響。而天達公司的邁克爾·鮑爾(Michael Power)的預測幾乎兩種極端看法之間。他認為,這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產生顛覆性影響,但不確定這一結果何時發生。
「假如中國開始投資項目,比如投資基礎設施, 重建泛亞洲絲綢之路,它將不再把絕大部分的資本盈餘花在美國國債上。」 鮑爾說。
10年前,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發現,他加息的努力因為北京大舉買入美債而付諸東流。鮑爾表示,這導致了債券泡沫的產生,並持續至今。
」如果中國決定把儲蓄換成投資,這是否意味著格林斯潘的難題解決了呢?但代價則是美債市場崩盤。」 鮑爾問道,「如果是,這將抬高西方公司的資本成本,還會給本就疲軟的GDP增長踩剎車。」
位於美國的經濟咨詢機構Macro Mavens總裁史蒂芬妮·龐波伊(Stephanie Pomboy)覺察到了更為切近的危險。「全球其他國家別無選擇、只能依賴美元的想法從未消退過。」她說,「投資者們沉湎於這種幻想,看不到任何威脅美元現有地位的跡象,雖然美元的實際使用量每天都在下降。」
無法自拔
不過,另一種聲音認為,中國實際上是陷入了投資美債的穩定趨勢而無法自拔,因為一旦突然拋售,美債價格就會雪崩,導致北京持有的資產迅速縮水。另外,Emerging Advisors Group咨詢公司的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中國投資美債實際上是為了壓低人民幣匯率,以保證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顯而易見的是,中國正在強化外儲多元化投資策略。過去六個月來,中國建立了三個國際性金融開發機構:總部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絲路基金。
上述各個機構都可能接受外儲資金,有些還直接明文規定了這一點。中國官員稱,習近平主席復興「中國夢」的宗旨印證了上述機構的重要性。上月宣佈的400億美元絲路基金是中國雄心再清楚不過的證明。
65%的資金都將來自於中國的外匯儲備,絲路基金肩負著習近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使命。
「在海外建造公路、鐵路,在亞洲對各國港口進行更新換代,中國正在試圖將外交關係與鄰國的發展繁榮聯繫起來。」龍洲經濟(Gavekal Dragonomics)咨詢機構的亞洲經濟高級研究員湯姆·米勒(Tom Miller)表示,「這是中國恢復其亞洲核心地位的一種途徑。」
中國的建築業和裝備業公司將是直接的受益者。同時,這也有助於實現習近平的預測——中國企業將在未來十年對外投資10萬億元人民幣。
人民幣
設立國際開發機構僅僅是中國金融服務於地緣政治戰略的手段之一。還有一種早就使用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在於,中國希望從美國所主宰的國際金融體系中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而逐漸加速,北京方面意識到,本國經濟命脈不能像臍帶一樣連著美國。「你們這幫傢伙太招恨了。」(We hate you guys)銀監會官員羅平2009年曾公開表露憤怒之情。
以他為代表的中國人認為,美聯儲印鈔刺激美國經濟內需,使得中國外儲貶值。「一旦你們開始印1萬億、2萬億美元……我們就知道美元要貶值了,所以我們恨你們這幫傢伙——但除此以外我們便無選擇。羅平當時在紐約面對台下觀眾說道。
時任副總理王岐山於2009年受命推動人民幣在貿易清算、海外投資方面的國際化進程。如今他是政治局常委,習近平的親密盟友。中國官員稱,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主要是為了降低對美國的金融依賴度、削弱美國對中國金融政策的影響力。
因此,中國正在擴大貿易、金融收支中人民幣的使用力度。由於這些資產不必按美元計價,可以投入國內經濟,中國資本市場將受益,而不是讓美國資本市場撈了好處。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速度超乎許多人想像。據渣打銀行的數據,今年10月,逾22%的中國對外貿易按人民幣計價,而5年以前這一數字幾乎是零。據國際清算機構SWIFT,人民幣目前是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證券投資者們正在尋找機遇,滬港通開通後熱情尤其高漲。
西方政府正在支持人民幣,英國、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州、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過去幾個月都發行了人民幣債券。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財政部長邁克爾·德隆表示,人民幣債券一石二鳥,既能改善對華關係,又能吸引美國金融機構。
」我認為人民幣全面實現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只是時間問題。「德隆說。
北京將歡迎樂觀主義。中國正在實施其宏大戰略,打破美國霸權,建設以中國為中心的金融體系,而強有力的人民幣便是一例。當然,很多因素都可能阻礙中國的雄心。但即使中國實現一半計畫,也足以深刻改變美國國債、國際金融開發和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