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籌劃解放台灣始末
解放台灣是新中國建立初期,毛澤東和中央軍 委準備實施的一次重大戰役計畫。從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整整一年間,毛澤東和中央軍 委對這一戰役進行了認真而緊張的戰略籌劃,並把具體的攻台任務交給第三野戰軍,由粟裕負責解放台灣戰役的作戰指揮。
毛澤東早就著手籌劃台灣大戰
1949年夏,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全面進軍。大陸上已無更多大仗可打,但在海上尚有解放台灣、海南島兩役需費大力。此時,中共中央己估計到國民黨蔣介將把最後的落腳點放在台灣,故欲達全勝,必須渡海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灣」的戰略方針。3同1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社論,首次提出「解放台灣」的口號。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跨過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之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根據國民黨軍兵力部署的實際,決定立即研究解放台灣的問題。
毛澤東認為,解放台灣不像解放大陸那樣,把軍隊開過去就行了,而必須先解決渡海作戰問題,還要認真對付美國插手問題。
毛澤東指出,1949年和1950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的兩年,準備於1950年夏季奪取台灣,解放全國。後來,鑒於準備工作的艱難和繁重,主要是空軍和海軍建設要白手起家,頗費時日,而原來希望從蘇聯方面得到的物資援助也需要一定時間。因而將解放台灣推遲到1951年夏季。
毛澤東電令三野準備武力攻台
1949年5月20日,我人民解放軍總攻上海的前一天,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 委就指示陳毅第三野戰軍總部:「解放上海之後,即迅速進兵東南,提早入閩。」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在解放了上海之後,很快就撤出上海,集結於蘇州、常熟、嘉興一帶作短暫休整,進行緊張的入閩作戰準備。
為此,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將其屬下的15個軍、60多萬人的4個兵團進行了戰略區分:第24軍調往山東攻擊由美軍和國民黨軍聯合駐守的青島。第7兵團準備解放舟山群島;第8兵團警備寧滬杭地區並進行剿匪;最強的主力第9兵團,在蘇南休整訓練準備用於以後的渡海攻台;第10兵團則負責進軍福建,佔領攻台出發陣地。
為了給解放台灣準備幹部,中央軍 委還在解放軍軍政大學設立了台灣隊。1949年11月1日,軍政大學台灣隊學員畢業,朱德總司令出席了畢業典禮,並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海南島、台灣,這是中國地方,我們一定要全部解放,解放一切領土。」
12月7日,國民黨宣佈「政府」遷至台北。不日,國民黨中央黨部也遷至台北。
12月31日,中共中央發表《告前線將土和全國同胞書》,明確提出:1950年的任務就是「解放海南島、台灣和西藏,全殲蔣介石集團的最後殘餘勢力」。
毛澤東請求蘇聯援助
1949年5月中旬,黨中央決定由劉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團秘密訪問蘇聯。7月27日,劉少奇拜會了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向斯大林說明了中國共產黨準備在 1950年進攻台灣的設想,要求蘇方提供200架左右的飛機並請代訓飛行員,爭取在進攻台灣的戰役中使用。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應了中共提出的這些請求。
不過,對於劉少奇帶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所提議的,請蘇聯在作戰時提供空軍和海軍支援的要求,斯大林明確表示難以贊同,說這樣做的結果,必定會引起美國的介入,從而誘發美蘇之間的衝突乃至戰爭。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在12目16日見到斯大林的當天,毛澤東就委婉地向斯大林提出:國民黨的支持者在台灣建立了一個海空軍基地,海軍和空軍的缺乏,使人民解放軍佔領這個島嶼更加困難。我們的一些將領一直在提議,請蘇聯援助,比如可以派志願飛行人員或秘密軍事特遣艦隊奪取台灣。
斯大林婉拒了。他說:這樣的援助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是不能給美國提供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揮人員或軍事教員,我們隨時都可以派給你們,但其他的形式還需要考慮。
1950年 l月5日和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分別發表聲明和講話,聲稱:「美國目前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並且宣稱美國的安全線不包括台灣。既然美國放棄了《雅爾塔協定》劃定的勢力範圍,所以,斯大林打消顧慮,同意毛澤東就解放台灣進行必要的準備,答應將蘇聯給中國的3億美元貸款一半用於購買進攻台灣最需要的海軍裝備。
不過,直到最後,斯大林還是拒絕使用蘇聯的飛機和軍艦來進攻台灣島。
毛澤東點將粟裕領兵攻台
1950年夏天。海南、舟山群島解放。人民解放軍下一個目標自然是台灣島。解放台灣,除了需要空軍、海軍配合和爭取國民黨軍及島內人民的內應之外,主要依靠陸軍,派誰去完成呢?毛澤東點將粟裕。毫無疑問,擔負解放東南地區任務、並作為防止美國武裝干涉的主要戰略力量的第三野戰軍,在攻台作戰上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粟裕自然成了指揮解放台灣戰役的最佳人選。
1949年5月下旬,中央軍 委就責成第三野戰軍進行解放台灣的準備。第三野戰軍在追殲殘敵、分兵剿匪的同時,抽出野戰軍主力第9兵團的4個軍進行攻台的訓練、同時擔任上海地區警備任務。1949年 6月 14日,毛澤東為中央軍 委起草給粟裕、參謀長張震和副參謀長周駿鳴的電報,第一次明確提出攻台作戰問題。這也是粟裕受命主持攻台作戰準備工作的開端。
6月21日,毛澤東再電粟裕等人,要求夏秋兩季完成各項準備,冬季佔領台灣。毛澤東在給周恩來的信中又指出,建立空軍,掩護渡海,「準備在明年夏季奪取台灣」。
在受命後的整整一年間,粟裕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準備攻台作戰和解放沿海島嶼,剪除台灣外翼上。為更好地完成攻台作戰,粟裕經過反覆考慮,於1950年6月建議由中央軍 委直接指揮或派大員指揮這一作戰。
6月上旬,粟裕赴京參加中共中央七屆三中全會。粟裕匯報了解放台灣的各項準備工作並請求由中央軍 委直接組織台灣戰役。
6月下旬,粟裕在給中央軍 委的報告中再次提出,由於台灣戰役將對整個大平洋地區和東南亞局勢影響較大,請求中央派劉伯承或林彪主持台灣戰役,他本人作為華東地區的軍事領導全力協助該戰役的組織指揮。
鑒於粟裕在解放戰爭中顯示出高超的指揮才能,毛澤東仍決定由粟裕負責指揮攻台作戰。根據中央軍 委部署,攻台兵力中的空軍、海軍主要由中央軍 委負責建設和準備,陸軍主要由第三野戰軍負責準備。
1950年初,為了更細緻地籌劃台灣戰役的具體事宜。3月,粟裕與新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會商關於攻台作戰的意見。在對東南沿海國共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及渡海作戰可能遇到的問題重新進行估算、分析後,設想以50萬部隊用於渡海攻台,分兩次運送。
人民解放軍參戰人數雖然可達50萬人,但戰鬥部隊不過30萬人,與國民黨陸軍人數相比並不佔明顯優勢,特別是此時蔣介石正在台灣加緊補充和組建新的部隊。為改變這一狀況,5月28日,粟裕在給當時正在北京的張震的電報中,首次提出歡迎四野3至4個軍參戰的設想。6同23日,他進一步向中央軍 委報告,提出為了使攻台作戰更有把握,如能從其他野戰軍中抽出 4個軍作為第二梯隊或預備隊則更好。這樣,攻台作戰參戰兵力可達到16個軍以上。
(摘自《紅長城——新中國重大軍事決策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