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系列之宋朝十大名將應該如何排?宋朝名將排名
十:吳玠
吳玠(1093年—1139年),字晉卿, 興國州永興(今湖北省陽新縣)人,南宋名將。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功。後領兵抗金,和尚原之戰中,大敗金兵兀朮部,破川陝路金兵進攻。吳玠與敵對壘數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而牽制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窺視蜀地。
九:王堅
王堅,南宋抗蒙名將。嘉定十一年赴棗陽,加入忠順軍。秘密潛入蒙古軍造船之地,燒燬其船支二千餘。寶佑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廣安等地擊敗蒙古軍。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王堅調集民夫,修築釣魚城。開慶元年,蒙哥汗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玨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蒙哥派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為王堅所殺。蒙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為旋風火炮受創而死。蒙軍被迫撤退,史稱釣魚城之戰。
八:韓世忠
韓世忠(1089年—1151年),陝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兩宋之際的名將,漢族,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129年,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長江天險,攻破了建康(今南京)等重要城鎮,躲在杭州的宋高宗趙構又要逃跑。韓世忠面見高宗,慷慨陳詞:「國家已丟失河北、河東、山東諸地,再把江淮丟掉,還有何處可去?」韓世忠僅用八千軍隊,困敵十萬兵馬於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餘。此戰意義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使人民看到了金兵並不可怕。韓世忠因黃天蕩戰役以巧制敵,其威武雄姿和將帥風範傳遍江淮地區。
七:劉錡
劉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南宋抗金將領。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順昌之戰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錡指揮,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役。整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歷時6天,經過3次戰鬥,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6月7日至6月12日,歷時6天,劉錡率全城軍民與兀朮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劉錡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宋史上說: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後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岳並稱,其中卻未包括劉琦。事實上張俊的人品實在不好,而劉光世更是庸才一個。比起這兩個,劉錡無疑更能稱得上名將之謂。即使是同岳飛相比,劉錡也不遜色。
六:曹瑋
曹瑋(973—1030年),字寶臣,北宋大將,戰功卓著,官至御史大夫。名將曹彬之後。公元9世紀吐蕃帝國滅亡了,但是在西域,吐蕃的貴族軍事集團仍然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北宋帝國建立後,吐蕃集團和宋帝國,西夏帝國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時戰時和。公元1011年,李立遵大怒動員了3萬多精銳鐵騎,準備攻打宋朝。頓時邊關謠言紛紛,形勢吃緊,曹瑋積極準備戰事,上書朝廷要求增兵。兩軍決戰於三都谷,宋軍以少勝多,斬首萬餘,取得輝煌勝利。三都谷之戰,宋吐關係上重要的一戰,以宋朝的勝利載入了華夏的戰爭史冊。從此吐蕃就很少騷擾宋朝,直到王韶發動河湟戰役前關係一直比較和睦,可以說這一戰打出了宋吐之間的和平,曹瑋對此功不可沒!
七:劉錡
劉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南宋抗金將領。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順昌之戰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戰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將領劉錡指揮,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城邑防禦戰役。整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歷時6天,經過3次戰鬥,擊潰金軍的前鋒部隊;第二階段從6月7日至6月12日,歷時6天,劉錡率全城軍民與兀朮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劉錡慷慨深毅,有儒將風。宋史上說:錡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後世史書認為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劉光世)、岳並稱,其中卻未包括劉琦。事實上張俊的人品實在不好,而劉光世更是庸才一個。比起這兩個,劉錡無疑更能稱得上名將之謂。即使是同岳飛相比,劉錡也不遜色。
六:曹瑋
曹瑋(973—1030年),字寶臣,北宋大將,戰功卓著,官至御史大夫。名將曹彬之後。公元9世紀吐蕃帝國滅亡了,但是在西域,吐蕃的貴族軍事集團仍然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北宋帝國建立後,吐蕃集團和宋帝國,西夏帝國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時戰時和。公元1011年,李立遵大怒動員了3萬多精銳鐵騎,準備攻打宋朝。頓時邊關謠言紛紛,形勢吃緊,曹瑋積極準備戰事,上書朝廷要求增兵。兩軍決戰於三都谷,宋軍以少勝多,斬首萬餘,取得輝煌勝利。三都谷之戰,宋吐關係上重要的一戰,以宋朝的勝利載入了華夏的戰爭史冊。從此吐蕃就很少騷擾宋朝,直到王韶發動河湟戰役前關係一直比較和睦,可以說這一戰打出了宋吐之間的和平,曹瑋對此功不可沒!
五:李繼隆
李繼隆(950—1005年),大宋名將,李處耘長子,祖籍上黨(今山西長治人)以蔭補供奉官。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以禮待儒士,多智謀,謙虛謹慎。參與平定後蜀、江南,有軍功李繼遷擾邊,與田仁朗等率兵擊敗。從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 端拱元年冬,遼軍派「戰神」耶律休哥再次大舉入侵,攻克涿州,陷長城口。李繼隆領兵北上增援不敵耶律休哥,宋軍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領八萬精騎繼續南下,陷滿城,南下祁州。李繼隆再次赴戰,路上遇敵激戰之後斬獲不少,最後依據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兩軍進行決戰,遼軍大敗,橫屍遍野,宋軍一直追擊到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
四: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纍纍戰功。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令,謚號武襄」。
三: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初年將領。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曹彬是郭威張貴妃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上將軍。
二:孟珙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今皆屬湖北)。南宋優秀的軍事家、統帥,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後,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13世紀初至中葉的中國大地上,南宋相繼與衰亡的女真金國、新興的蒙古汗國發生了激烈的民族戰爭。在這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歷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與父親孟宗政憑借戰功成為抗金名將,最後攻破金國都城,親手俘獲金國末代君主的遺骸。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
一: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穎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表達了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