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軍中的武林高手 少林寺中走出哪兩位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其中有兩位出自「少林」的開國將軍:許世友上將和錢鈞中將。有趣的是,這兩位將軍還曾在一個大軍區共事過,許世友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錢鈞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更有趣的是,錢鈞比許世友遲3年進少林寺。兩個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門。當時寺裡僧人雲集,兩個「菩薩」雖在一座寺廟裡,卻互不相識。直到長征到了延安,他們談起往事,才知道原來彼此竟還是少林寺「兄弟」。兩人不禁撫掌哈哈大笑。
人稱"猛張飛"——許世友
提起新中國開國將軍之一的許世友,大家都知道他是河南新縣人,有一身響噹噹的武藝,在戰場上常常身先士卒,掄起大刀奮不顧身地衝鋒陷陣,人稱"猛張飛"。可是有誰知道,許將軍的這一身武藝與虎膽是從哪裡來的呢?
許世友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少林將軍",答案就在這裡。不錯,有的讀者已經猜到了,許將軍確實在少林寺待過,並且一待就是整整8年的時間。他在16歲下山以後參加革命時表現出來的過硬功夫與過人膽識,以及貫穿戎馬生涯與生活始終的異常剛勇的作風,毫無疑問都是拜這段經歷所賜。
無獨有偶,曾與許世友將軍共事於南京軍區的副司令員錢鈞中將,也有5年在少林寺學武的經歷。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星河中,少林寺走出一位上將一位中將,關於他們習武的故事至今還在軍隊與民間流傳。可以想見,與少林寺的特殊關係,影響他們的不止是體魄和意志,他們的整個生涯也被罩上了一層濃厚的傳奇色彩。
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新縣,現在河南與湖北交界的大別山區,關於他為什麼去少林寺,具體原因似已難弄清楚。一種說法是許世友家境貧困,兄妹7個,父母實在養活不了他們,就在逃荒的路上,把許世友送到了少林寺;另一種說法是,許世友的祖母生過一場大病,久治不愈,他的父母便求菩薩保佑,許願如果老人病好就送孫子出家信佛。後來,老人病好了,世友就被送入了少林寺。第三種說法流傳最廣,說許世友受當地一個地主的兒子的欺負,兩人打起來,許世友失手打死了他,就逃到少林寺裡避禍。
許世友進少林寺的時候才8歲,但窮人家的孩子自小就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又能吃苦,因此很招師父們喜歡。許世友的法名叫做永祥,他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師父們端茶倒水,鋪床疊被,掃地抹桌,雖然有時事情幹不好免不了受師父們責怪,但他依然十分快活,因為師父們天天都教他練習武功。
無獨有偶,曾與許世友將軍共事於南京軍區的副司令員錢鈞中將,也有5年在少林寺學武的經歷。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星河中,少林寺走出一位上將一位中將,關於他們習武的故事至今還在軍隊與民間流傳。可以想見,與少林寺的特殊關係,影響他們的不止是體魄和意志,他們的整個生涯也被罩上了一層濃厚的傳奇色彩。
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新縣,現在河南與湖北交界的大別山區,關於他為什麼去少林寺,具體原因似已難弄清楚。一種說法是許世友家境貧困,兄妹7個,父母實在養活不了他們,就在逃荒的路上,把許世友送到了少林寺;另一種說法是,許世友的祖母生過一場大病,久治不愈,他的父母便求菩薩保佑,許願如果老人病好就送孫子出家信佛。後來,老人病好了,世友就被送入了少林寺。第三種說法流傳最廣,說許世友受當地一個地主的兒子的欺負,兩人打起來,許世友失手打死了他,就逃到少林寺裡避禍。
許世友進少林寺的時候才8歲,但窮人家的孩子自小就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又能吃苦,因此很招師父們喜歡。許世友的法名叫做永祥,他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師父們端茶倒水,鋪床疊被,掃地抹桌,雖然有時事情幹不好免不了受師父們責怪,但他依然十分快活,因為師父們天天都教他練習武功。
許世友都練些什麼功夫呢?平時,只要忙完了雜活,他就按照師父的安排站樁、摔棍、跑立磚、插沙、運氣、打梅花樁等等。許世友練功十分刻苦,不怕流汗不怕流血,又因為是打小練習,因此長進很快,練就了過硬的功底。據說,他臂力過人,刀槍劍棍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在一同習武的人中相當出眾,只要他不帶練功用的"重身"沙袋,寺內數米高的圍牆幾步開外就能飛跑躍上;運足了氣,三寸多厚的大方磚一掌就能擊碎。與此同時,師父們經常給他講"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武僧抗倭等故事,使他自小就形成了義氣豪爽的性格和匡扶正義的願望。
轉眼間8年過去了,許世友覺得自己功夫學的已經可以了,也非常想回家與親人團聚,就辭別師父與師兄弟們下山而去。臨別時,很多人來送,許世友十分不捨,決定把名字永祥改為"釋友",取一輩子做釋家的好友之意。大概是後來嫌"釋"字筆畫太多,又改成了許世友。
許世友在1926年參加了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南征北戰,屢立戰功。29歲就當上了軍長,解放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在他的軍旅生涯中,少林功夫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他在紅軍生涯中就5次參加敢死隊,打了很多硬仗,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舞著一把大刀衝在最前面。如果沒有真功夫,想畢沒有人敢這樣,即便敢,也未必能從血雨腥風中闖過來,許世友也是因此得了個"少林將軍"的美譽。
解放後,許世友的功夫雖然再難有用武之地,但他卻堅持勤練不忘。據說,在他南京的家中擺滿了刀槍劍棍等冷兵器,院子的大樹上吊著沙袋,他也常常象戰時一樣,每每聞雞起舞,活動拳腳。許世友一生,身體都很結實,像座黑鐵塔。他於1985年秋去世,享年八十歲。
許世友和錢鈞
錢鈞彎矛嚇退「造反派」
錢鈞將軍原名錢運彬,河南光山縣人。由於家裡窮,6歲的時候,他就被送到地主家當了放牛娃,兩年後,因為受不了東家的打罵虐待,他跟著一個過路的油漆匠偷偷跑了。可這個油漆匠性格十分暴躁,小錢鈞一天到晚背著擔子累死累活地跟著他走街串巷不說,幹活稍有差池就要挨一頓揍。終於,到了11歲頭上,錢鈞再度"逃跑",這次他"逃"入了少林寺。
錢鈞與許世友是同齡人,進少林寺的時候比許世友晚了三年,也就是說,他們共同在少林寺內生活了5年。不過,由於當時寺內僧人較多,他們相互之間並未熟識。錢鈞是1930年參加紅軍的,經過長征到達陝北後,兩人碰面了閒聊,才發現原來是師出同"寺"的師兄弟。
解放後,許世友的功夫雖然再難有用武之地,但他卻堅持勤練不忘。據說,在他南京的家中擺滿了刀槍劍棍等冷兵器,院子的大樹上吊著沙袋,他也常常象戰時一樣,每每聞雞起舞,活動拳腳。許世友一生,身體都很結實,像座黑鐵塔。他於1985年秋去世,享年八十歲。
許世友和錢鈞
錢鈞彎矛嚇退「造反派」
錢鈞將軍原名錢運彬,河南光山縣人。由於家裡窮,6歲的時候,他就被送到地主家當了放牛娃,兩年後,因為受不了東家的打罵虐待,他跟著一個過路的油漆匠偷偷跑了。可這個油漆匠性格十分暴躁,小錢鈞一天到晚背著擔子累死累活地跟著他走街串巷不說,幹活稍有差池就要挨一頓揍。終於,到了11歲頭上,錢鈞再度"逃跑",這次他"逃"入了少林寺。
錢鈞與許世友是同齡人,進少林寺的時候比許世友晚了三年,也就是說,他們共同在少林寺內生活了5年。不過,由於當時寺內僧人較多,他們相互之間並未熟識。錢鈞是1930年參加紅軍的,經過長征到達陝北後,兩人碰面了閒聊,才發現原來是師出同"寺"的師兄弟。
錢鈞的功夫也不錯,在少林寺的5年,他練就了一手"鐵掌"功夫。發起功來,就如同一隻鋒利的大斧,遇木斷木,遇石碎石。這功夫是怎麼練出來的呢?據說,他進少林寺的第二天,值班和尚讓他燒火,灶前豎著一根碗口粗的木樁,卻不見劈柴刀。他就詢問,值班和尚舉起手說:「這就是刀。」說罷手起「刀」落,又撕又擰又劈,將木樁化為碎片。
現在我們在電視電影裡常見的辟磚功夫,想畢對錢將軍來說一定是小兒科。不過,據說他的一身功夫很少為人所知。許世友將軍在訓練戰士的時候,應大家的要求常常要表演那麼一兩下子,錢鈞將軍則不同,只有少數高級將領知道他會功夫。錢鈞將軍曾經說過,少林功夫久負盛名,大家都十分好奇,如果都來要求比試,不免會傷了同志。他說:"有武功的人,與不會武術的人是不一樣的,有時你出手時並不想傷人,但往往事與願違,一出手就誤傷了人。"
從這番話可以看出,錢將軍相當溫和謙虛,不過,有的時候卻也例外。這裡有一段流傳頗廣的故事:"大動亂"中的一天,錢鈞將軍乘車出行,途經南京中山門,被一群"造反派"攔下。"造反派"們手持鐵長矛,欲檢查軍車,錢將軍於是下車與他們理論,一名"造反派"就把長矛伸到錢鈞胸前威脅。錢鈞微微一笑,伸出左手握住長矛,"造反派"想收回,用力拉長矛卻紋絲不動。錢將軍又伸出右手,略一用力,鐵矛已成弓形。"造反派"們一下子就被震住了,乖乖地給他們放行。
在少林寺不是當和尚
許世友和錢鈞將軍都在少林寺裡待了相當長的時間,不少人都認為,他們一定是做了和尚。事實其實並不是這樣,許世友和錢鈞都只是在少林寺做雜役,兼學武功,並沒有受戒。
據報載,新華社駐南京軍區一位記者曾在許世友生前採訪過他,專門問到了在少林寺的這段經歷。記者問,你在少林寺當過和尚嗎?許世友回答說:"沒當過和尚,在少林寺打過雜役,也就相當於長工,因為我沒有受戒。"
在這裡,提到了一個佛家的概念:受戒。我們知道,僧人們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練功、誦經、禪坐,這是為了什麼呢?除了要用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力求達到"功到自然成"與"頓悟成佛"的境界外,具體地,在佛學上也要爭取一種地位。受戒就是地位"升級"的儀式。
佛門內最基本的學位有三種,第一種是沙彌,第二種是比丘,第三種是菩薩。剛進寺的人,不僅要從雜役做起,而且要將若干佛經背的滾瓜爛熟之後,才能接受沙彌戒,取得"沙彌"稱號。也只有取得"沙彌"的稱號,才算得上成為佛門的正式弟子。因此,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許世友並沒有取得"沙彌"的稱號,因此說自己並不算正式的和尚。
不過,許世友和錢鈞兩位將軍是從未忘記過在少林寺的這段經歷的,一身好功夫和堅毅的品質是在這裡養成的,這是他們一生中最寶貴財富的一部分。許世友常常給戰士們講述自己在少林寺練武的故事,錢鈞則晨起必練少林功夫,風雨無阻。因此,雖說他們在少林寺不是當和尚,卻也是不折不扣的少林弟子。
在少林寺不是當和尚
許世友和錢鈞將軍都在少林寺裡待了相當長的時間,不少人都認為,他們一定是做了和尚。事實其實並不是這樣,許世友和錢鈞都只是在少林寺做雜役,兼學武功,並沒有受戒。
據報載,新華社駐南京軍區一位記者曾在許世友生前採訪過他,專門問到了在少林寺的這段經歷。記者問,你在少林寺當過和尚嗎?許世友回答說:"沒當過和尚,在少林寺打過雜役,也就相當於長工,因為我沒有受戒。"
在這裡,提到了一個佛家的概念:受戒。我們知道,僧人們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練功、誦經、禪坐,這是為了什麼呢?除了要用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力求達到"功到自然成"與"頓悟成佛"的境界外,具體地,在佛學上也要爭取一種地位。受戒就是地位"升級"的儀式。
佛門內最基本的學位有三種,第一種是沙彌,第二種是比丘,第三種是菩薩。剛進寺的人,不僅要從雜役做起,而且要將若干佛經背的滾瓜爛熟之後,才能接受沙彌戒,取得"沙彌"稱號。也只有取得"沙彌"的稱號,才算得上成為佛門的正式弟子。因此,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許世友並沒有取得"沙彌"的稱號,因此說自己並不算正式的和尚。
不過,許世友和錢鈞兩位將軍是從未忘記過在少林寺的這段經歷的,一身好功夫和堅毅的品質是在這裡養成的,這是他們一生中最寶貴財富的一部分。許世友常常給戰士們講述自己在少林寺練武的故事,錢鈞則晨起必練少林功夫,風雨無阻。因此,雖說他們在少林寺不是當和尚,卻也是不折不扣的少林弟子。
相關閱讀:
細數中共刀客將領:許世友一刀秒殺日本軍官
「大刀敢死隊長」——許世友
開國上將許世友,曾7次參加敢死隊,5次擔任大刀敢死隊隊長。平時上陣殺敵,無論許世友是什麼職務,他總是左手提著一把沉重的大刀,特別是當敵我膠著打不開局面時,許世友就會把帽簷往下一拉,帶著敢死隊就往前衝,常嚇得敵人屁滾尿流。因此,在攻城拔寨的「肉搏戰」中,許世友屢立奇功,人送綽號——「大刀敢死隊長」。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生於河南信陽新縣,自幼家貧。後來,許世友機緣巧合進入嵩山少林寺學藝。在少林寺的日子裡,許世友勤學苦練,成就了一身硬功夫,特別是他喜歡的大刀。一次,一夥流寇竄到少林寺,形勢危急之下,許世友一刀便結果了那個匪首,驚得其餘流匪大喊:「天神下凡了!天神下凡了!」紛紛逃走。1926年,許世友懷著一腔報國為民的熱血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忠肝義膽的「刀客」軍旅生涯。
許世友性格剛烈,充滿勇猛無畏的「大刀精神」,能打硬仗、惡仗。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紅軍槍彈不足,大刀是最便當、最令敵膽寒的兵器,三國時期的關雲長能過五關斬六將,就是因為青龍偃月刀!」1930年5月,已是紅軍團長的許世友親率敢死隊,攻打為禍一方的湖北新集大山寨地主武裝。戰鬥中,敵人異常囂張,憑借暗槍眼和地勢向紅軍掃射,致使沒有大炮的紅軍多次進攻受挫。這時,許世友想出用方桌加沾了水的棉被做土盾的方法,打頭陣帶領敢死隊員突擊。只見許世友一手持盾,一手提著鬼頭大刀,「噌噌噌!」幾下便跨上寨牆,守寨的團丁還沒反應過來,許世友手起刀落。幾個團丁就集體見了閻王。在敢死隊的配合下,紅軍攻破寨門,但這時,許世友不慎被敵人的土槍打中,一下昏迷了。戰士們在收屍的時候發現了他,並把他抬了回去。當時,戰士們圍著許世友失聲痛哭,可沒想到許世友一下子醒了,問道:「哭什麼?」戰士們說「我們以為你陣亡了。」許世友笑道:「只是美美地睡了一覺!」
1931年春,蔣介石派親信岳維峻率領號稱「模範之師」的國民黨34師圍剿紅軍。面對34師的孤軍深入,紅軍決定集中五個團的兵力,連夜突襲駐紮在雙橋鎮的岳維峻部,給對手來一個出其不意!許世友所在的二十八團承擔了正面突擊的重任,許世友決定再次舉起敢死隊的大旗,直搗火線最中心。戰鬥中,敵人不但佔據有利地勢,空中還有飛機掩護,子彈像雨點一樣灑來。許世友帶領敢死隊一個彈坑一個彈坑地匍匐前進,當突到距敵工事100米時,許世友猛然躍起,大喊一聲:「同志們!殺啊!」便帶領戰士們與敵拼刺刀。許世友瘋狂地揮舞著大刀,頃刻間便結果了好幾個敵人,戰士們一看,士氣更勝,最終活捉了岳維峻。1933年10月,許世友任紅四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率部在四川抗擊劉湘等川軍對紅四方面軍的「六路圍攻」。在長達四個月的防禦戰中,許世友身先士卒,常與敵人展開肉搏戰,一把純鋼的大刀,竟砍得缺鋒卷刃,最終取得勝利。紅軍突破嘉陵江的一次戰鬥中,身為軍長的許世友親率敢死隊,手提一柄鋼刀衝入敵陣,斬敵36人。事後,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歎道「軍長參加敢死隊,史無前例!」1935年8月下旬,國民黨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師在甘南包座對長征中的紅軍右路軍進行「堵剿」,許世友奉命率部與敵鏖戰兩天兩夜,最後拚殺了4個小時的大刀,全殲胡宗南一個師,攻克甘南重鎮包座,為紅軍北上打開了通道。
抗日戰爭中,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面對鬼子的「武士刀」也毫無懼色。一次,許世友率部徑直衝入敵陣,日軍眼見大勢已去,但一個鬼子軍官不甘心,拔出佩刀,要和許世友「單挑」。結果,許世友連眼都沒眨一下,單手提刀只一回合,便送那個軍官見了天皇。
1931年春,蔣介石派親信岳維峻率領號稱「模範之師」的國民黨34師圍剿紅軍。面對34師的孤軍深入,紅軍決定集中五個團的兵力,連夜突襲駐紮在雙橋鎮的岳維峻部,給對手來一個出其不意!許世友所在的二十八團承擔了正面突擊的重任,許世友決定再次舉起敢死隊的大旗,直搗火線最中心。戰鬥中,敵人不但佔據有利地勢,空中還有飛機掩護,子彈像雨點一樣灑來。許世友帶領敢死隊一個彈坑一個彈坑地匍匐前進,當突到距敵工事100米時,許世友猛然躍起,大喊一聲:「同志們!殺啊!」便帶領戰士們與敵拼刺刀。許世友瘋狂地揮舞著大刀,頃刻間便結果了好幾個敵人,戰士們一看,士氣更勝,最終活捉了岳維峻。1933年10月,許世友任紅四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率部在四川抗擊劉湘等川軍對紅四方面軍的「六路圍攻」。在長達四個月的防禦戰中,許世友身先士卒,常與敵人展開肉搏戰,一把純鋼的大刀,竟砍得缺鋒卷刃,最終取得勝利。紅軍突破嘉陵江的一次戰鬥中,身為軍長的許世友親率敢死隊,手提一柄鋼刀衝入敵陣,斬敵36人。事後,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歎道「軍長參加敢死隊,史無前例!」1935年8月下旬,國民黨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師在甘南包座對長征中的紅軍右路軍進行「堵剿」,許世友奉命率部與敵鏖戰兩天兩夜,最後拚殺了4個小時的大刀,全殲胡宗南一個師,攻克甘南重鎮包座,為紅軍北上打開了通道。
抗日戰爭中,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面對鬼子的「武士刀」也毫無懼色。一次,許世友率部徑直衝入敵陣,日軍眼見大勢已去,但一個鬼子軍官不甘心,拔出佩刀,要和許世友「單挑」。結果,許世友連眼都沒眨一下,單手提刀只一回合,便送那個軍官見了天皇。
「秦大刀」——秦基偉
上將秦基偉,軀體偉碩,濃眉赭面。戰爭歲月中,秦基偉因善使大刀,並屢立奇功,人送綽號「秦大刀」。1984年,任閱兵總指揮的秦基偉陪同鄧小平閱兵。當時,秦基偉側立在閱兵指揮車上,目光炯炯,威風凜凜,更被人尊稱為「神將」。
1914年11月,秦基偉出生在湖北黃安(今紅安),8歲便失去父親。雖然生活異常艱苦,但秦基偉並沒有向命運折服。秦基偉幼時喜歡習武,特別是伯父送給他的那把大刀,雖然銹跡斑斑,但他還是愛不釋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就悄悄跑到村口的那棵大榕樹下練刀,久而久之,秦基偉的刀法越來越好。秦基偉對玩伴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將來,一定讓那些地主惡霸倒過來走路;看他們還敢不敢欺負咱們!」1927年,秦基偉加入義勇隊,參加了黃麻起義,被鄉親們譽為「紅色少年」,這時秦基偉才13歲。1929年,秦基偉參加了紅軍,兩年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光輝的紅色「大刀」生涯。
秦基偉作戰勇敢,在近戰肉搏中喜用大刀。1931年,紅四方面軍總部指揮部靠前指揮攻打黃安城。剛剛擔任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手槍營二連連長的秦基偉,看著其他部隊在前線打得熱火朝天,可自己的部隊卻背著槍提著大刀奉命守護總部,情急之下,竟一腳踹開了營長的門,連連請戰日:「這個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連隊要打仗!」營長執拗不過秦基偉,便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條件是:「打仗可以,連隊留下,槍也留下。」希望秦基偉知難而退。誰知,秦基偉一腔熱血,竟真的提著大刀,隻身衝上前線,一仗下來,僅用大刀便結果了好幾個敵人。事後,營長拍著秦基偉的肩膀說:「不錯,以後就封你為秦大刀!」從此,「秦大刀」的威名在紅軍軍中日盛。
抗戰爆發後,秦基偉受命以「遊擊戰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帶組織抗日武裝,不到一個月就組織了300餘名各界愛國青年。當時,秦基偉親率「大刀隊」攻下太谷縣城,奪步槍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遊擊隊」的旗號。1937年1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獨立支隊成立,對外稱「秦賴支隊」,秦基偉任司令員,賴傳珠任政委。此時,日軍佔領了太原,對附近地區不斷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僅在掃蕩祁縣閥漫村時,就殺害村民23名,姦污婦女40多人。不久,日軍佔領平遙縣城,竟屠城1000多人,緊接著就在太谷製造了慘絕人寰的「二·一八慘案」。噩耗一個接著一_個傳來,在秦賴支隊引起了極大地震動,向來勇武剛烈的秦基偉怒火中燒:「太行山下八路軍秦賴支隊早已家喻戶曉,豈容日寇放肆!」然而日軍勢大,擁有精良裝備的國民黨尚擋不住鬼子的進攻,所以秦基偉決定:「打!但要智取。」於是,秦基偉嚴令參謀處、敵工站和各縣區遊擊隊負責人,務必於近期掌握為日本人帶路、幫兇的罪大惡極的漢奸及日軍零散分隊的行蹤。
一切準備就緒後,「秦大刀」要開殺戒了。1938年4月2日晚上,秦基偉親率「大刀隊」,配合十個縣的軍民行動,一夜間斬首100多個罪大惡極的漢奸,所有被殺漢奸屍體上均貼標語:凡給日軍通風報信帶路者均同此下場!接著,在秦基偉轄區內,70餘個日偽據點均遭襲擊,260多名漢奸被殺,鬼子也死傷慘重。此一招,把敵占區攪得一片恐慌,鬼子漢奸嚇破了膽,再也不敢出門了。
抗戰爆發後,秦基偉受命以「遊擊戰教官」身份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帶組織抗日武裝,不到一個月就組織了300餘名各界愛國青年。當時,秦基偉親率「大刀隊」攻下太谷縣城,奪步槍17支,打出了「太谷抗日遊擊隊」的旗號。1937年1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獨立支隊成立,對外稱「秦賴支隊」,秦基偉任司令員,賴傳珠任政委。此時,日軍佔領了太原,對附近地區不斷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僅在掃蕩祁縣閥漫村時,就殺害村民23名,姦污婦女40多人。不久,日軍佔領平遙縣城,竟屠城1000多人,緊接著就在太谷製造了慘絕人寰的「二·一八慘案」。噩耗一個接著一_個傳來,在秦賴支隊引起了極大地震動,向來勇武剛烈的秦基偉怒火中燒:「太行山下八路軍秦賴支隊早已家喻戶曉,豈容日寇放肆!」然而日軍勢大,擁有精良裝備的國民黨尚擋不住鬼子的進攻,所以秦基偉決定:「打!但要智取。」於是,秦基偉嚴令參謀處、敵工站和各縣區遊擊隊負責人,務必於近期掌握為日本人帶路、幫兇的罪大惡極的漢奸及日軍零散分隊的行蹤。
一切準備就緒後,「秦大刀」要開殺戒了。1938年4月2日晚上,秦基偉親率「大刀隊」,配合十個縣的軍民行動,一夜間斬首100多個罪大惡極的漢奸,所有被殺漢奸屍體上均貼標語:凡給日軍通風報信帶路者均同此下場!接著,在秦基偉轄區內,70餘個日偽據點均遭襲擊,260多名漢奸被殺,鬼子也死傷慘重。此一招,把敵占區攪得一片恐慌,鬼子漢奸嚇破了膽,再也不敢出門了。
「獨臂刀王」——賀炳炎
開國上將賀炳炎,個子雖不高,但卻虎背熊腰,作戰勇猛頑強。紅軍時期,賀炳炎常揮舞大刀率部衝入敵陣,殺的敵人人仰馬翻,心驚膽顫,人送外號「紅軍趙子龍」。之後,賀炳炎失去了右臂,但他上陣殺敵依然首當其衝,揮舞大刀,勇猛不減當年,大有「獨臂刀王」之勢。
1913年,贊炳炎生於湖北松滋。賀炳炎自幼體魄健壯,喜歡舞刀弄槍。據說,賀炳炎在參加紅軍前曾投師武當一清道長門下學習「凌霄劍」,後來他覺得使劍不過癮,就改學了「玄虛刀法」,並且常練不輟,所以以一敵多完全不在話下。1929年,賀炳炎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賀炳炎一沒仗打就手癢,只好用木質大刀與戰友「對練」,常常把許多戰士「練」得鼻青臉腫,跑到湘鄂西紅軍總指揮賀龍面前告狀,氣得賀老總經常拿起自己的煙斗「打」在這個自己的愛將腦袋上:「你這個傢伙,刀法是越來越好,仗是越來越能打,但是腦殼是越來越經打,而且也是越來越調皮咯!」
1932年,十餘萬國民黨軍向我湘鄂西蘇區壓來,形勢萬分緊急。一次,在敵人偷襲湘鄂西中央分局機關的時候,賀龍命令軍校學員投入戰鬥。當時,在校受訓的賀炳炎,抄起一把大刀殺入敵群,一連砍翻幾個敵人,奪槍殺敵,此舉一下轟動軍校。1935年春,後坪戰鬥中,紅軍攻擊部隊被敵人炮火壓制,突擊隊幾次都攻不上去。這時,賀龍命令賀炳炎上,賀炳炎二話沒說,揮舞大刀,連中兩彈仍不下火線,最終突擊成功,被譽為「孤膽英雄」。「大肅反」中,賀炳炎也成了肅反對象,被關押了起來。在一次戰鬥中,因前方作戰不利。指揮部只好又把賀炳炎放了出來。賀炳炎眼見局勢危急,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直接抄著大刀就衝上戰場,多處受傷仍堅持戰鬥,直至局勢轉危為安。事後,賀龍怒斥肅反大員:「如果真是反革命,賀炳炎會這樣不要命地打仗嗎?會這樣提著腦袋衝鋒陷陣嗎?有這樣不怕死的反革命嗎?」說的那肅反大員啞口無言。
1935年12月,紅五師師長賀炳炎率部隨紅二、六軍團長征。途中,賀炳炎的右臂不幸被炸的血肉模糊,骨頭全碎了,軍醫只能為他做截肢手術。在手術器械和藥品都短缺的情況下,賀炳炎竟不用麻藥,咬著一條毛巾完成了整個手術。軍醫歎曰:「關雲長刮骨療傷尚不過如此!賀將軍真乃神將也!」手術前後共用了2小時16分鐘,而賀炳炎見到賀龍以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老總,我的胳臂沒了一隻,但是我的心還在,我一定要繼續堅持下去,繼續跟狗日的老蔣干!」後來的戰鬥中,賀炳炎單手揮刀,英雄絲毫不減當年,殺的敵人心膽俱裂。當時,賀炳炎的部隊被稱為「一把手」部隊,「獨臂刀王」賀炳炎一時聲名大振。
抗戰期間,每當日軍聽到賀炳炎的大名,也是談虎色變。1937年10月首戰雁門關,任八路軍一二零師七一六團團長的賀炳炎率部伏擊日寇。戰鬥中,「獨臂刀王」揮舞著自己心愛的鬼頭大刀,取鬼子項上人頭猶如探囊取物。一刀過去,一個鬼子立馬胸前開花,又一刀,另一個鬼子的手臂就飛上了天,什麼武士刀,什麼精鋼刺刃,在絮炳炎的鬼頭刀面前,完全形同廢鐵。看到八路軍如此凌厲霸道的攻勢,小日本嚇破了膽,紛紛後退,「武士道」精神已全然拋在腦後。最後,賀炳炎部殲滅日寇500餘人,打破了「大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海內外報紙稱之為「雁門關大捷」,有力地振奮了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