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的「夫人外交」:宋美齡訪美帶回了什麼?
夫人外交:宋美齡訪美帶回了什麼?
宋美齡訪美,最重要目的之一,是遊說美國改變「先德後日」政策
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關係日益緊密,但也在緬甸失守、美援分配、蔣史關係等問題上產生諸多矛盾。1942年10月,為安撫中國,羅斯福先命威爾基作為美國總統特使訪華;其後,又致電蔣介石,表示「深望能有一日歡迎尊夫人來美」,以進一步緩和兩國關係。11月,宋美齡遂以治病為名赴美,開啟了「夫人外交」。
宋美齡此行的身份,如蔣介石在給羅斯福的信中所說:「內子非僅為中(蔣中正)之妻室,且為中過去十五年中共生死、同患難之同志,對中意志甚明瞻,當非他人所能及。故請閣下坦率暢談,如有對中之面罄者也。余深信內子此行更能增進余兩人私交及擴展我兩大民國之睦誼也。」因此,宋美齡事實上是蔣介石的全權「特使」。
蔣介石指導著宋美齡美國之行的一切言行。如臨行前,蔣介石「約夫人蒞臨聽江亭廊前,與談對美總統談話要領十項」。又如國會演講前,蔣介石詳細推敲講稿,連發四封電報,指示宋美齡「演說注意各點」。在宋美齡與羅斯福談判美援等其他問題時,反映的也無不是蔣介石的思路。
宋美齡則憑借自己嫻熟的英語、雍容的風度,將蔣介石的想法很好地傳達給了美國朝野。盡力改變美國「先德後日」政策,是宋美齡此行最重要的使命之一。1943年2月,她在對美國參眾兩院的演講中,一再說明打敗日本與戰勝德國同樣重要,「日本繼續不僅成為一個重要的潛在威脅,而且作為一個隨時準備斬斷我們頭顱之『達摩克利茲』劍」,如果不及時將之擊敗,那麼美國人民就要遭受更大的傷亡。
其後,宋美齡在紐約、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等各大城市巡迴演講,並對普通市民、碼頭工人中發表即時演說,宣傳中國抗戰。如顧維鈞所言,宋美齡此舉「使美國公眾對遠東戰爭感到關心,從而促使美國採取積極支援中國的政策。如果能喚起美國大眾認識遠東戰區的重要性,他們可能受激發而給白宮施加壓力。這一作用會影響總統在遠東戰區採取更為積極的措施,以滿足美國公眾輿論的要求。」宋美齡在美國7個月,募集到各類捐款125多萬美元,讓美國民眾瞭解到中國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犧牲。
另外,宋美齡多次召開記者會,反應敏捷、應對自如。在白宮一次有200多名記者參加的記者會上,有記者稱中國抗戰未盡全力,宋美齡當場回擊:「中國人不能赤手而戰也」「中國雖有人力,但急需者厥為飛機軍火等」,而美國援華空軍,也面臨「飛機汽油短缺」。向美國各界道出了中國急需援助的情況。
此行,獲羅斯福總統多項重要承諾,大大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
在公開演講外,宋美齡全力對美國政界進行遊說,與羅斯福多次會面,要求增加駝峰航線運輸量、盟國全面協助反攻緬甸,以及廢除《排華法案》,提高中國在盟國中的地位。
關於駝峰航線的運輸量及援華飛機數量,宋美齡奉蔣介石之命,向美國交涉,要求駝峰航線月空運量達到1萬噸;由陳納德獨立領導美國在華空軍,作戰飛機達到500架。經宋美齡與宋子文力爭,羅斯福同意在中國地勤設施達到相應水平後,擴大在華空軍,並將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擴建為第十四航空隊,由陳納德任少將司令;並承諾,將「駝峰線」月空運量增至7000噸,陳納德獲得其中3000噸,盡力使月空運量達到1萬噸等。
至於反攻緬甸一事,因為丘吉爾的反對,羅斯福回復宋美齡:「蓋美軍赴緬甸須經英政府同意,查在歐美軍隊均不能進入緬甸」,只能「放棄攻緬計畫」。經宋美齡反覆陳說,使羅斯福同意,先幫助中國反攻緬北,進而恢復全緬,打通滇緬公路。在給蔣介石的信中,宋美齡稱這是「此次談判之一大收穫」「彼原主張完全放棄攻緬,經妹再三闡釋,始取銷原意。此時似可照羅意先局部反攻,收復臘戍,共同保護新路線,俟收復臘戍後,再竭力進行全面反攻」。宋美齡不知道的是,此前馬歇爾也已向羅斯福提交過局部反攻計畫,而蔣介石對這個結果也很不滿意。
宋美齡的活動,還促使了《排華法案》的廢除。美國議員甘迺迪向宋美齡表示,他將「趁蔣夫人光臨之吉日」,向國會提出准許華人來美及有加人美國國籍權利的議案。此議案在羅斯福的干預下,於1943年12月獲得通過,頒行於1882年的《排華法案》宣告廢除。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
總的來看,宋美齡1942年11月—1943年6月的訪美活動,縮短了中美高層間的距離,成功地向美國朝野宣傳了中國抗戰的艱難與偉大,提升了中國在盟國中的國際地位。但也存在很大遺憾。首先,美國沒有因宋美齡的遊說,而修正「先德後日」的政策,只是為免於中國對日妥協,才做出一些增加援助的承諾;其次,駝峰航線運量和援華飛機數量問題,直到1944年才出現較為明顯的改變;第三,儘管宋美齡在反攻緬甸問題上據理力爭,終究沒能使美國採取先恢復仰光,再反攻全緬這個有利於中國的方案。
洛杉磯市政廳招待宴會上的宋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