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留給中國的十大糟粕思想:愚民政策 歧視女性
魯迅說:「翻閱兩千年的中國文明史,只看到兩個大字:吃人」,誠哉斯言!鑒於當下,國學之風盛起,覆人無數,有必要再次將孔子的糟粕思想進行梳理,以示國人。
一、等級觀念:
孔子推崇君權、父權、夫權,提倡愚忠、愚孝、愚節。在孔子的觀念裡,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級森嚴,不容僭越,絕無平等之必要,更無平等之可能。導致國人只知專制,不識民主,以為命由天定,其實人人生而平等。孔子的這種專制思想、等級觀念逐漸滲透進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至今,如附骨之蛆,剔之不去。
《論語·顏淵》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論語·八佾》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裡仁》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二、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
讓民眾按照統治者的意思去做事,卻不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原因。愚民為何?一句話:便於統治!中國近現代的諸多落後,以及國人骨子裡的奴性十足,都是兩千多年的專制思想和愚民教育合力作用的結果。對此,孔老夫子,恐怕難辭其咎。
《論語·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簡單的二元思維:
孔子眼裡,人只有兩類,非君子即小人。如此簡單的二元思維,導致國人在面對多元社會,多元問題時的無能為力和不知所措。其實人性之複雜,根本就不是君子和小人所能涵蓋的,當然,孔子認為一分為二足矣。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述而》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裡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四、孔子只重闡述,不提倡原創:
結果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只能將古人的思想陳陳相因,多是些訓詁、考據、索隱之學,而新思想的誕生幾無可能。此便為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再無思想大家之根源所在。另外,一個不重視原創的民族只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結果:抄襲嚴重,盜版猖獗。
《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
五、迷信古人:
孔子的目標永遠向後,只恨不能回到周初,為周公洗足,替武王捶背。導致的結果是,人人迷信古人,而古人迷信更古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懷舊,不思進取,只知慨歎人心不古,其實古人之心未必如今。
《論語·述而》子曰:「信而好古。」
五、迷信古人:
孔子的目標永遠向後,只恨不能回到周初,為周公洗足,替武王捶背。導致的結果是,人人迷信古人,而古人迷信更古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懷舊,不思進取,只知慨歎人心不古,其實古人之心未必如今。
《論語·述而》子曰:「信而好古。」
六、歧視女性:
孔子輕賤女性,視女子為小人,導致的結果是數千年的重男輕女,造孽無數。
《論語·陽貨》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七、狹隘的民族主義:
孔子心中那「正統嫡傳」的文化道德優越感,逐漸演變成國人心目中「上國」之莫名其妙的觀念,至明清而愈演愈烈,舉國上下,不知天外有天,遂有清末之辱。細細揣度,人類之戰爭,半數以上起於民族主義,一戰、二戰之德國日耳曼民族、日本大和民族,皆因自以為優而彼等劣,遂起貪心,致生靈塗炭。現今,國內經濟略有好轉,民族主義叫囂又起,望國人慎之再慎,引以為戒。
《論語·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八、孔子提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這般,社會責任感,從何談起?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九、孔子是典型的精英主義者,骨子裡看不起勞動人民,視農民、菜農、手工業者為小人。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
十、孔子為人虛偽,言行不一,在衛國見南子,惹眾弟子不悅一事,將其說一套,行一套的嘴臉暴露無疑。
《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無厭之!天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