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愛情還是騙局 為其巨額嫁妝? | 陽光歷史

 

A-A+

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愛情還是騙局 為其巨額嫁妝?

2017年09月08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43 次

  司馬相如為何要琴挑卓文君?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在中國戲劇史上是一個傳奇,很多後世的年輕人都把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之間的愛情奉若教科書般的經典愛情。

  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權在《古今雜劇·卓文君私奔相如》特別提到了卓文君為了愛情和司馬相如私奔的情節,讓後世人非常欽佩。而清人舒位《瓶笙館修簫譜》中有《卓女當壚》一劇,說卓文君認可和司馬相如過窮困的生活,承包酒壚,隨夫賣酒,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可是,歷史和戲劇是有差距的,戲劇是要靠票房說話的,如果觀眾不能接受的話,再真實的戲劇也是失敗的。

  而我一再說過,本人的書不是講戲劇的書,而是一本徹徹底底的歷史書,而歷史書的最大作用是想盡可能的告訴大家,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而且還想讓大家跟我一起思考,真相背後的寓意是什麼樣的?

  司馬相如其人

  很多人都以為司馬相如很窮,其實並不是如此。

  司馬相如,字長卿,四川成都人。

  他年少時是一個比較上進的青年,雖然家中富裕,但是他不養尊處優,而是好讀書,也愛擊劍,是個文武全才的人,但是唯一的不足是他有點口吃(《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

  他一開始的名字比較不靠譜叫犬子,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父母怕他有災給他取得小名,因為中國人有傳統,給孩子取個賤名容易成活。其實不然,狗是五畜之一,在漢朝時是一種招人喜愛的動物,取這個名字是長輩很愛憐司馬相如的意思。

  而司馬犬子同志,顯然不喜歡這個名字,他有個偶像,就是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的故事深深地刺激了司馬犬子,他立志要當了藺相如那樣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馬相如。

  而富裕的司馬家給孩子買了個郎官當,後來在漢景帝做了個武騎常侍,這是個六百石俸祿的位置,不過這個工作並不輕鬆,要「常侍從格猛獸」,相當於漢景帝的保鏢。漢朝時的皇帝大部分都好打獵,都喜歡和猛獸格鬥,所以能給漢景帝當保鏢,可見司馬相如並非柔弱之人,而是個武藝高強的人。

  而且這個職業是個比較有前途的職業,縱觀大漢王朝的歷史,很多丞相並非正統的士人,而是皇帝身邊的下人,駕車的當上丞相的就有好幾位。

  可是,司馬相如少時習劍,卻不好這整天把腦袋別在褲腰帶的工作。司馬相如一直很喜歡寫賦,而且對寫作很有天賦。而問題是漢景帝不像劉邦,他不喜歡辭賦。而且他也不相信,一個保鏢能做出什麼樣的好辭賦來。

  本來,司馬相如就要在他不喜歡的這個位子上耗費自己的青春年華的時候,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

  他年少時是一個比較上進的青年,雖然家中富裕,但是他不養尊處優,而是好讀書,也愛擊劍,是個文武全才的人,但是唯一的不足是他有點口吃(《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

  他一開始的名字比較不靠譜叫犬子,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父母怕他有災給他取得小名,因為中國人有傳統,給孩子取個賤名容易成活。其實不然,狗是五畜之一,在漢朝時是一種招人喜愛的動物,取這個名字是長輩很愛憐司馬相如的意思。

  而司馬犬子同志,顯然不喜歡這個名字,他有個偶像,就是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的故事深深地刺激了司馬犬子,他立志要當了藺相如那樣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馬相如。

  而富裕的司馬家給孩子買了個郎官當,後來在漢景帝做了個武騎常侍,這是個六百石俸祿的位置,不過這個工作並不輕鬆,要「常侍從格猛獸」,相當於漢景帝的保鏢。漢朝時的皇帝大部分都好打獵,都喜歡和猛獸格鬥,所以能給漢景帝當保鏢,可見司馬相如並非柔弱之人,而是個武藝高強的人。

  而且這個職業是個比較有前途的職業,縱觀大漢王朝的歷史,很多丞相並非正統的士人,而是皇帝身邊的下人,駕車的當上丞相的就有好幾位。

  可是,司馬相如少時習劍,卻不好這整天把腦袋別在褲腰帶的工作。司馬相如一直很喜歡寫賦,而且對寫作很有天賦。而問題是漢景帝不像劉邦,他不喜歡辭賦。而且他也不相信,一個保鏢能做出什麼樣的好辭賦來。

  本來,司馬相如就要在他不喜歡的這個位子上耗費自己的青春年華的時候,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他的命運。

  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來京城朝拜,隨同他來的有鄒陽、枚乘、莊忌等名士,這幾位都是當時著名的辭賦高手,司馬相如和這幾位志趣相投,非常談得來。

  司馬相如終於做出了決定,他決定為了理想而放棄他原先的工作,所以他稱病辭去了那個比較有前途的保鏢工作,然後到梁國去遊歷。

  很明顯,梁王劉武是個比較喜歡辭賦的人,所以他安排司馬相如跟那幾位名士住在一起,這可以說是司馬相如最快樂的一段時間,生活上有人供養,無拘無束,而文學造詣上來說,他寫出了著名的《子虛賦》。

  對於這篇辭賦,它的藝術價值,我不想多做評論,因為和今天的故事沒有多大關係,所以,就不費力摘錄給大家了。梁王愛才,於是便賜給司馬相如一把綠綺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四字,實為琴中之寶,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

  藝術上有成就,生活上有人照顧,司馬相如無比快樂。

  可是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梁王劉武因為後來沒有可能再做儲君而無比鬱悶,所以先於漢景帝死去。

  由於司馬相如在梁王那裡最多只能算是一個賓客,沒有任何俸祿和官爵,所以當梁王死後,已經沒有任何收入的他只能回到了成都老家。

  但是,到家他才發現,那個原本富裕的家已經敗了,至於敗家的原因,史料無載,但是可能和給司馬相如捐官花費很多有很大的關係。

  司馬相如不知道此時是不是後悔辭去俸祿頗豐的公務員工作,而到梁國去從事自己愛好的事呢?

  人總有自己的選擇,無可厚非。而且,很多事情也是沒有後悔藥吃。

  辭賦本來就是一種非常高深優美,適用於貴族享用的高級「奢侈品」,而百姓對其並不感冒,所以司馬相如在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

  司馬相如這時才知道,鬧半天自己得意的那些特長,好像只能在皇家才有用武之地,一旦離開了那個政治中心,自己竟然沒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

  而此時,一個不起眼的人物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他叫王吉,是當時的臨邛縣(今四川邛崍)縣令,王縣長和司馬文豪兩個人自小相識,是莫逆之交。見司馬相如如此狼狽,王吉便書信給司馬相如,讓他來投自己。

  司馬相如無處可去,見有人收留欣然前往,王吉將他安頓在縣城都亭裡(相當於縣招待所)。

  而歷史到了這裡發生了分歧,各種記載都變得模糊起來。

  琴挑文君

  我先把大眾廣為知曉的故事給大家簡單的說一說。

  王吉對於司馬相如非常謙恭,天天到賓館來看望司馬相如。司馬相如開始每天還見見縣令王吉,後來,縣令來訪,司馬相如卻謝絕不見了。司馬相如越是謝絕,王吉越是恭敬,照樣天天來訪。

  這事在小小縣城之內轟動了,大縣長天天往招待所跑,而且人家還不待見,這是個啥人物啊?

  而臨邛縣雖小,卻住著兩戶超級企業家,鋼鐵大王卓王孫、程鄭。秦漢時期,中國已經告別了青銅時代,農民用的農具和戰士們打仗用的兵器,大多已用鐵鑄成。

  而大部分的制鐵作坊都是官商合營,沒有背景的商人是不可能取得鋼鐵的經營權的。而卓王孫也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因為到了漢武帝時,酷吏張湯就建議漢武帝下了鹽鐵令,把鹽和鐵的經營權全部收歸國有,那時侯鹽鐵商人的好日子就將過去了。

  但是當時來說,卓王孫、程鄭還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壟斷企業家,是當地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卓王孫家中的奴僕有八百多人,程鄭家中的奴僕也有數百人。而卓王孫的富裕,《史記.貨殖列傳》有明確的記載,國家級的大富翁中,卓王孫排行第一。

  而且在享受方面卓王孫比皇帝還自在,所謂「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而這兩位老總聽說王縣長天天去看望司馬先生,非常好奇,想來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兩大老總打算聯手設宴,宴請王縣長和司馬相如。

  設宴當日,王縣長先來到卓總家。此時,除了王縣長外,兩位老總還請了上百位賓客,可是唯獨不見司馬相如來。

  這架子越大,二位老總越不知道司馬相如是何來歷,便又派人去請,而司馬相如托病不出。

  這架子也太大了,而王吉也不敢動筷子說吃飯,只好親自去請,司馬相如這才唧唧歪歪的來赴宴。

  可當司馬相如往那一坐,他的氣質,風采立即震懾了眾人(一坐盡傾)。

  司馬相如這時才知道,鬧半天自己得意的那些特長,好像只能在皇家才有用武之地,一旦離開了那個政治中心,自己竟然沒有一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

  而此時,一個不起眼的人物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他叫王吉,是當時的臨邛縣(今四川邛崍)縣令,王縣長和司馬文豪兩個人自小相識,是莫逆之交。見司馬相如如此狼狽,王吉便書信給司馬相如,讓他來投自己。

  司馬相如無處可去,見有人收留欣然前往,王吉將他安頓在縣城都亭裡(相當於縣招待所)。

  而歷史到了這裡發生了分歧,各種記載都變得模糊起來。

  琴挑文君

  我先把大眾廣為知曉的故事給大家簡單的說一說。

  王吉對於司馬相如非常謙恭,天天到賓館來看望司馬相如。司馬相如開始每天還見見縣令王吉,後來,縣令來訪,司馬相如卻謝絕不見了。司馬相如越是謝絕,王吉越是恭敬,照樣天天來訪。

  這事在小小縣城之內轟動了,大縣長天天往招待所跑,而且人家還不待見,這是個啥人物啊?

  而臨邛縣雖小,卻住著兩戶超級企業家,鋼鐵大王卓王孫、程鄭。秦漢時期,中國已經告別了青銅時代,農民用的農具和戰士們打仗用的兵器,大多已用鐵鑄成。

  而大部分的制鐵作坊都是官商合營,沒有背景的商人是不可能取得鋼鐵的經營權的。而卓王孫也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因為到了漢武帝時,酷吏張湯就建議漢武帝下了鹽鐵令,把鹽和鐵的經營權全部收歸國有,那時侯鹽鐵商人的好日子就將過去了。

  但是當時來說,卓王孫、程鄭還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壟斷企業家,是當地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卓王孫家中的奴僕有八百多人,程鄭家中的奴僕也有數百人。而卓王孫的富裕,《史記.貨殖列傳》有明確的記載,國家級的大富翁中,卓王孫排行第一。

  而且在享受方面卓王孫比皇帝還自在,所謂「田池射獵之樂,擬於人君」。

  而這兩位老總聽說王縣長天天去看望司馬先生,非常好奇,想來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兩大老總打算聯手設宴,宴請王縣長和司馬相如。

  設宴當日,王縣長先來到卓總家。此時,除了王縣長外,兩位老總還請了上百位賓客,可是唯獨不見司馬相如來。

  這架子越大,二位老總越不知道司馬相如是何來歷,便又派人去請,而司馬相如托病不出。

  這架子也太大了,而王吉也不敢動筷子說吃飯,只好親自去請,司馬相如這才唧唧歪歪的來赴宴。

  可當司馬相如往那一坐,他的氣質,風采立即震懾了眾人(一坐盡傾)。

  酒宴的氣氛非常熱烈,就像明星遲到了的記者招待會,記者們見明星到了,再晚也給喊一句真值!

  而當大家都喝到痛快之時,王吉拿了把琴來,放在了司馬相如跟前,說道:「聽說長卿的琴彈得極好,何不自娛一下。」(竊聞長卿好之,原以自娛。)

  司馬相如一再推辭,王吉一再鼓勵司馬相如彈上一曲,司馬相如拗不過王吉,只好勉強演奏了一兩曲。

  而這琴音忽忽悠悠就到了堂後,一位美女聽了這繞樑三日的琴聲,春心已動,據說當時司馬相如所彈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鳳求凰」曲。

  《鳳求凰》:

  「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鳳兮鳳兮從皇棲,得託子尾永為妃。交情通體必和諧,中夜相從別有誰?」

  這個美女叫卓文君,《西京雜記》記載其:「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

  她是一個比較不幸的女人,準確的說她是一個寡婦,死了丈夫後,便回到娘家,由卓王孫供養。

  而卓文君也是個非常優秀的音樂家,她聽得出琴聲中的味道,也知道今天父親宴請的是司馬相如,所以偷偷看了司馬相如。

  而這司馬相如翩翩風度,卓文君一見傾心。而司馬相如也得知卓文君的才華,非常想接近她,所以就買通卓文君的侍者,也表達了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

  兩個人是郎有情,女有意,可是卓文君怕父親不同意,於是奮不顧身,連夜從家中出逃,跑到司馬相如的招待所。司馬相如一見卓文君到來,當夜帶她立即離開臨邛,回到成都自己家中。

  可是愛情有時也是建立在牢靠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卓文君隨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老家才發現,司馬相如家徒四壁。

  但是兩個人愛情的所產生的熱情還沒有減退,這些物質方面的條件還沒有成為兩個人的障礙。

  而此時的卓王孫卻是氣炸了肺,堂堂臨邛首富之女,竟然跟情郎私奔,這咋說也是個笑話啊!

  卓王孫氣急,大怒道:「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

  得,一分錢嫁妝也不給。而很多親戚朋友都來勸卓王孫,女兒喜歡,就從了女兒唄,幹嘛這麼在意呢?但是卓王孫聽不進去。

  而在成都,生活的窘困,馬上衝破了他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那卓文君的平日生活不次於王宮中的公主、娘娘。而這家徒四壁的生活,卓文君呆不久之後就感覺到非常的不爽。

  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之後,生活非常艱難,卓文君只得拿自己穿的高檔皮衣去賒一點酒,夫妻二人同飲。喝完酒,卓文君抱著司馬相如的脖子哭著說:「我這一生過得都是富貴日子,現在落到了用裘皮大衣換酒的地步。」

  然後她又對司馬相如說道:「長卿你還是跟我回臨邛吧,跟我弟弟他們借點錢就夠咱們生活的,為什麼在這裡受苦呢?」

  司馬相如的反應,成為了日後各路史家對他爭議的起點。

  司馬相如欣然答應和卓文君回到了臨邛,從此便有一部分人給司馬相如冠上了吃軟飯的帽子。

  司馬相如變賣了自己的車馬(還有車馬?也不算窮人啊!),在臨邛盤下了一處酒家。他讓卓文君去燒酒,而自己穿戴上大圍裙,當街洗碗。

  而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卓王孫下不來台,卓王孫深感丟面子,因此大門都不敢出。

  而卓文君的叔叔和弟弟實在看不下去了,勸卓王孫:「你只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又不缺錢,文君現在已經失身於司馬相如了,而這司馬相如又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再說他還是王縣令的客人,你又何必讓他們受辱呢?」

  卓王孫不得已,實在丟不起這份人,分給文君一百名僮僕,一百萬錢,及出嫁的嫁妝一併送給了他們夫妻倆,算是承認了這段婚姻。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拿到錢,也不見其前來致謝,立即關閉酒吧,打道回成都,買田買地,成為了成都的大富翁。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至此被後世傳誦,說是愛情的經典。可是,有些人對此有看法。

  得,一分錢嫁妝也不給。而很多親戚朋友都來勸卓王孫,女兒喜歡,就從了女兒唄,幹嘛這麼在意呢?但是卓王孫聽不進去。

  而在成都,生活的窘困,馬上衝破了他們對美好愛情的憧憬,那卓文君的平日生活不次於王宮中的公主、娘娘。而這家徒四壁的生活,卓文君呆不久之後就感覺到非常的不爽。

  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之後,生活非常艱難,卓文君只得拿自己穿的高檔皮衣去賒一點酒,夫妻二人同飲。喝完酒,卓文君抱著司馬相如的脖子哭著說:「我這一生過得都是富貴日子,現在落到了用裘皮大衣換酒的地步。」

  然後她又對司馬相如說道:「長卿你還是跟我回臨邛吧,跟我弟弟他們借點錢就夠咱們生活的,為什麼在這裡受苦呢?」

  司馬相如的反應,成為了日後各路史家對他爭議的起點。

  司馬相如欣然答應和卓文君回到了臨邛,從此便有一部分人給司馬相如冠上了吃軟飯的帽子。

  司馬相如變賣了自己的車馬(還有車馬?也不算窮人啊!),在臨邛盤下了一處酒家。他讓卓文君去燒酒,而自己穿戴上大圍裙,當街洗碗。

  而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卓王孫下不來台,卓王孫深感丟面子,因此大門都不敢出。

  而卓文君的叔叔和弟弟實在看不下去了,勸卓王孫:「你只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又不缺錢,文君現在已經失身於司馬相如了,而這司馬相如又是個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再說他還是王縣令的客人,你又何必讓他們受辱呢?」

  卓王孫不得已,實在丟不起這份人,分給文君一百名僮僕,一百萬錢,及出嫁的嫁妝一併送給了他們夫妻倆,算是承認了這段婚姻。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拿到錢,也不見其前來致謝,立即關閉酒吧,打道回成都,買田買地,成為了成都的大富翁。

  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故事,至此被後世傳誦,說是愛情的經典。可是,有些人對此有看法。

  騙局?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提出,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本身就是一個騙局,目的是為了騙色騙財,立時各歷史論壇開始了激烈的辯論,有的說王教授說的有道理,有的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是真摯的。

  其實,司馬相如騙財這件事,並不是王教授最早提出的,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就已經被世人所懷疑了。

  西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揚雄在《解嘲》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司馬長卿竊貲於卓氏,東方朔割炙於細君,僕誠不能與此數公者,並故默然,獨守吾《太玄》。」

  楊雄提出司馬相如是「竊貲」,是劫財。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文章篇》也說:「司馬長卿,竊貲無操」。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評司馬相如時也說:「相如縱誕,竊貲卓氏。」

  而如果您細緻去讀《史記》的話,也可以發現很多不正常的地方。

  首先說,卓王孫對司馬相如印象不錯,為什麼他和卓文君要選擇私奔,而不是明媒正娶;還有司馬相如怎麼知道卓王孫有個寡居在家的女兒,而且輕易的就能夠和卓文君的近侍套上關係;司馬相如為何在卓文君一勸之下就返回了臨邛;而在那次宴會後,王縣令卻為什麼沒有再出現,這一切都是挺可疑的,如果簡單的理解為司馬相如騙財騙色,恐怕大家很難解釋上面的疑問吧。

  我在寫歷史的書籍之前,是酷愛推理文學的,第一部中的《哀姜篇》,其實就是一篇歷史解碼性的文章,而且我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滿有意思的考證和推理。

  首先,王教授說司馬相如騙財騙色是基於兩點,司馬遷在司馬相如傳中寫下的「繆為恭敬」四個字,所謂「繆為恭敬」,就是王吉故意裝出一副畢恭畢敬的姿態。

  而在王吉去請司馬相如赴宴的時候,《漢書》和《史記》記載有一字之差,《史記》寫的是「相如不得已強往」,而《漢書》寫的是「相如為不得已而強往」。比起《史記》,《漢書》多了一個「為」字,「為」是「偽」字的通假字。

  王教授理解為司馬相如故作清高,假裝不願去赴宴。所以王教授認為整個情挑文君的事件都是司馬相如和王吉策劃的一個陰謀。

  但是我認為這事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就從史料之中,還有很多事情是說不清楚的,比如《史記》中有這麼一句話,「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是什麼意思?

  現在比較流行的解釋是,司馬相如有意裝出來為王縣長撫琴一曲,實際上此曲絕非為縣長大人所奏,而是為了挑動卓文君的芳心。

  但是如果這麼解釋的話,司馬相如和王吉合謀的事就坐實了。

  但是我對這句話的解釋並非如此,我的解釋是這樣的:「卓文君聽得司馬相如的琴聲和王縣令相似,還以為是他用琴聲勾引自己。」

  這麼一解釋是不是就變得有點門道了呢,這個「挑」字本來就不是什麼正經的詞,有輕佻,挑撥的意思。

  所以我做出如下推理,想要陰謀娶卓文君的不是司馬相如,而是那個縣令王吉。

  好了,我把我認為的事情真相給大家簡略的說一下。

  王吉在來到臨邛縣之後,就聽說卓王孫有的是錢,官商勾結就變得順理成章了。而王吉也很願意和卓王孫攀門親戚。

  可是不巧卓王孫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不過還好,機會又有了,卓文君的丈夫死了。所以,王吉就一直在明裡暗裡的追求卓文君。

  王吉也身負大才,否則也不會和司馬相如是朋友,王吉一心想要追求卓文君卻沒想到,賦也做了,琴也彈了,人家卓文君估計是嫌王吉不是什麼風流倜儻的帥哥,所以沒看上他。

  而王吉也頗為自負,認為一個寡婦還挑這挑那的,也許是嫌自己的才學配不上她不成。所以王吉才招來了司馬相如,這個當年天下第一的做賦高手。

  要不王吉大老遠的把窮光蛋司馬相如從成都招來,還為他陰謀騙娶卓文君,他有病啊?其實王吉把司馬相如找來,是想讓他給自己做幾首賦,當個槍手,然後再去拿這些東西去勾引卓文君。

  可是當司馬相如來了之後才知道王吉不安好心,是讓自己幹這個來的,大怒,所以一直呆在招待所裡不肯出去。

  而當卓王孫聽說這件事後,擺宴請王吉和司馬相如赴宴的時候,司馬相如仍舊不肯去,而因為卓王孫是天下首富,勢力非常,所以後來司馬相如還是去了。

  在筵席上,大家都喝多了,王吉請司馬相如撫琴,而司馬相如果真來了一曲他曾經教過王吉的曲子,鳳求凰。

  這首曲子,被卓文君聽到了,認為是王吉又在挑逗自己,門縫裡一看,不是王吉,而是帥氣的司馬相如。

  這個男人開始讓卓文君神魂顛倒,卓文君開始和司馬相如通密信,這也就是為什麼司馬相如能和卓文君的侍從搭上關係的理由。

  兩個人一來二去,通過書信交往,就好上了,卓文君可能都不知道司馬相如是個口吃,所以說兩個人的交往頗有點今天網戀的味道。

  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交往,卓王孫、王吉都不知道。

  而司馬相如一開始並沒有什麼信心和這位天下第一富有的小姐成婚,而人家卓文君樂意,你咋辦?

  司馬相如本想先稟報卓王孫,讓他把女兒嫁給自己,可是卓文君等不及了,因為如果卓王孫不同意,那麼自己很有可能就再也見不到司馬相如了,所以就下了決心和司馬相如私奔了。

  問題是挺多的,首先司馬相如並沒有告訴卓文君自己的缺點,比如口吃(這個很快就知道了),還有自己的家貧如洗。

  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的事很快傳到了王吉的耳朵裡,他比卓王孫還要憤怒,立即和卓王孫坐在一起談及此事。

  卓王孫才知道原來司馬相如原來是個窮小子,而王吉也把司馬相如說成是來騙婚一樣。可是誰不知道,騙婚給騙成才行,現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可是啥都沒要就走了。

  而司馬相如本身也有問題,這個人任性且愛佔便宜,哪有便宜他去哪。當初梁王喜歡他,他就辭去自己家裡傾盡家資所買的官,而家中窮困的時候,他還是願意到王吉那裡去吃白食,而卓文君跟他私奔時,他以為卓文君會帶來大量的私房錢。

  可是沒有想到,卓文君啥都沒帶,而當卓文君提出回到父親眼前的時候,要是個有點志氣的男人,也會曉得娶了人家閨女,咋說也給混出來個人樣來再回去。

  可是司馬相如就回去了,而且是順利拿到了卓王孫給女兒的嫁妝,所以給司馬相如扣上個吃軟飯的帽子一點都不為過。

  以上文字只是我的臆測、推理,可能也有偏頗之處,但是不管怎麼說,司馬相如吃軟飯的水平真的很高,不過能吃上軟飯也是門學問,人家行就必然有過人之處。

  真正的發跡

  司馬相如有錢了,福氣到了,人要是走順了,咋走都是順的。

  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即位,這位天子精力極其旺盛,愛好極多,除了打獵外,所有好玩的,有品位的東西他都喜歡。

  而文人的辭賦也不例外,一天,漢武帝讀了《子虛賦》,讀完後,漢武帝長歎了一聲,說道:「朕沒能和這首辭賦的作者在一個時代裡簡直是太遺憾了。」(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言外之意,漢武帝以為做這首辭賦的人已經死了。

  而這時在漢武帝身邊有個四川人,叫楊得意,他的工作是替漢武帝管理獵狗,所以他的官名叫狗監。

  他笑道:「陛下,臣的同鄉司馬相如說這首賦是他做的!」

  漢武帝很驚訝,馬上派人召司馬相如來京。而司馬相如見到漢武帝后,承認《子虛賦》是他做的,但是司馬相如告訴漢武帝,那篇賦是給諸侯做的,而今天我要給皇帝做了,我要給您做一首您遊獵的賦,等完成後,我會呈報給您。

  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的事很快傳到了王吉的耳朵裡,他比卓王孫還要憤怒,立即和卓王孫坐在一起談及此事。

  卓王孫才知道原來司馬相如原來是個窮小子,而王吉也把司馬相如說成是來騙婚一樣。可是誰不知道,騙婚給騙成才行,現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可是啥都沒要就走了。

  而司馬相如本身也有問題,這個人任性且愛佔便宜,哪有便宜他去哪。當初梁王喜歡他,他就辭去自己家裡傾盡家資所買的官,而家中窮困的時候,他還是願意到王吉那裡去吃白食,而卓文君跟他私奔時,他以為卓文君會帶來大量的私房錢。

  可是沒有想到,卓文君啥都沒帶,而當卓文君提出回到父親眼前的時候,要是個有點志氣的男人,也會曉得娶了人家閨女,咋說也給混出來個人樣來再回去。

  可是司馬相如就回去了,而且是順利拿到了卓王孫給女兒的嫁妝,所以給司馬相如扣上個吃軟飯的帽子一點都不為過。

  以上文字只是我的臆測、推理,可能也有偏頗之處,但是不管怎麼說,司馬相如吃軟飯的水平真的很高,不過能吃上軟飯也是門學問,人家行就必然有過人之處。

  真正的發跡

  司馬相如有錢了,福氣到了,人要是走順了,咋走都是順的。

  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即位,這位天子精力極其旺盛,愛好極多,除了打獵外,所有好玩的,有品位的東西他都喜歡。

  而文人的辭賦也不例外,一天,漢武帝讀了《子虛賦》,讀完後,漢武帝長歎了一聲,說道:「朕沒能和這首辭賦的作者在一個時代裡簡直是太遺憾了。」(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言外之意,漢武帝以為做這首辭賦的人已經死了。

  而這時在漢武帝身邊有個四川人,叫楊得意,他的工作是替漢武帝管理獵狗,所以他的官名叫狗監。

  他笑道:「陛下,臣的同鄉司馬相如說這首賦是他做的!」

  漢武帝很驚訝,馬上派人召司馬相如來京。而司馬相如見到漢武帝后,承認《子虛賦》是他做的,但是司馬相如告訴漢武帝,那篇賦是給諸侯做的,而今天我要給皇帝做了,我要給您做一首您遊獵的賦,等完成後,我會呈報給您。

  漢武帝非常高興,封司馬相如為郎官(官復原職),而司馬相如的賦很快也呈上來了,這就是司馬相如的另一個名篇《上林賦》,由於內容實在是太長,怕編輯懷疑我複製黏貼,佔用篇幅,所以就不做摘錄了。

  而這篇賦主要是形容漢武帝獵場是多麼華麗廣大,還要表達給漢武帝一層意思就是:「皇上啊,打獵太危險了,為了老婆孩子,少來幾次巴。」

  司馬相如這篇賦沒有激怒漢武帝,但是漢武帝卻看清楚了司馬相如。此人無眼光,無遠見,無膽識。

  漢武帝最初打獵是為了訓練新軍,而擺脫竇太后的在軍隊上的諸多掣肘,而並非只是為了和猛獸去拚命。司馬相如可能是做過漢景帝保鏢的緣故和猛獸拼過命,知道這危險,所以才勸諫漢武帝的。

  可是機會總是這樣在不經意間就錯過去了,從此之後,司馬相如只是漢武帝的一個御用文人,很少參與政事。

  但是文人也有作用,司馬相如最後的政治火花仍舊來自於他的文采。

  我們熟悉的漢武帝劉徹的武功中有征伐匈奴,打通河西走廊等,其實漢武帝還做了對南夷的招撫和對西南地區的大開發。

  而漢武帝的西部大開發,是以司馬相如的老家蜀地開始的。而當時西蜀最為活躍的少數民族叫夜郎,也就是自大的那個夜郎。

  估計是漢武帝知道夜郎太過於自大,不知道天外有天,所以派中郎將唐蒙徵調了數萬民工,修路,漢武帝想讓夜郎看看外邊的世界。

  想法是好的,但是唐蒙把事給辦砸了。

  唐蒙不惜民力,修路的民工不知道死了多少,而唐蒙不以為然,死了外地的民工就在本地再招。唐蒙弄得蜀地民怨沸騰,這事都忽忽悠悠的傳到了遠在長安的漢武帝的耳朵裡了,事態的嚴重性已經可想而知了。

  出了事給有人去解決啊,想來想去,漢武帝看到了說話結巴的司馬相如,一拍大腿,對呀,司馬相如就是四川人。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看來這蜀地的局勢非給派司馬相如去不可。

  司馬相如馬上弄清楚了這個並不複雜的問題,但是和民工們解釋是需要一副好嘴的,可是司馬相如口吃,說不好估計挨揍是肯定的,打你個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司馬相如還是揚長避短,不說,咱寫吧。

  司馬相如憑著一枝生花妙筆,寫了一篇檄文,由於這篇檄文實在是太長,所以還是把大概的意思給大家總結一下吧。

  唐蒙同志沒有注意工作方法,這不是皇上的錯,因為皇上並不知道這麼個事,現在皇帝知道大家很苦了,我代表皇上對大家表示深深地歉意和由衷的問候,我們會盡量讓唐蒙同志改變工作思路,盡快改善大家的工作環境。

  一堆屁話,但是卻比較實用,因為中國的百姓是世界上最柔順的百姓,有口吃的就不會造反,說兩句好話就兩眼淚光。可是中國的起義次數又是世界上最多的,只能怨那些統治者們不讓老百姓活,還不跟他們說點中聽的話。

  司馬相如曉以大義,說明利害,並宣佈了招撫政策後,巴蜀局勢開始穩定了下來。漢武帝大喜,再拜其為中郎將(部級幹部,俸祿兩千石)。

  而唐蒙也不再徵用民夫,而是把蜀地的官兵都集合在了一起繼續修路,當兵的不怕犧牲為民造福,那是職責,活了應該,死了活該,唐蒙就在這樣的指責聲中終於打通了漢地到西南夷之間的道路。

  夜郎從此知道,外邊的世界比他們想像的要大的多。隨著路修通了,西南夷的各酋長國的國王紛紛向漢武帝上書稱臣,因為他們覺得跟著漢武帝混,比他們自己瞎混要好得多。

  而漢武帝就派了司馬相如持節出使西南邊陲地區,對蠻夷國王進行招撫,並且在西南重新設立郡縣(秦朝時曾經設過,後因道路不通不好管理,而廢棄)。

  而司馬相如這次任務,所走路線必會經過一個地方,這就是臨邛,他老丈人卓王孫的老家。

  當司馬相如拿著皇帝的節杖回到老丈人的家中時,不知道卓王孫是個什麼心情,也不知道王吉還在不在?

  但是司馬相如顯擺過了,跟老丈人也炫耀過了,可是還有什麼呢?

  卓王孫的好日子快到頭了(國家收回鹽鐵經營權的日子快到了),司馬相如也是。

  司馬相如帶著漢武帝的禮物,交給了西南夷的那些酋長們,酋長們感恩戴德,馬上稱臣,西南各國正式列入大漢版圖。

  而司馬相如此風頭出盡,人自然也飄飄然起來,男人在這時候思想裡最容易開小差,而男人的拐點可能就會從此到來,而司馬相如的下坡路也從此開始了。

  司馬相如在生活無比安逸之後,開始有了搞別的女人的心思,《西京雜記》:「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

  司馬相如本就風流倜儻,再加上現在俸祿頗厚,在外邊有點想法,也屬正常。

  但是卓文君接受不了,因為司馬相如是吃軟飯起家的,沒有桌文君就沒有司馬相如的今天。

  所以卓文君寫下了人生中重要的兩篇作品,一篇是《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皓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淒淒重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兒何徙徙,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又寫一篇訣別書,意思是你要是敢娶那個女人咱倆就一刀兩段。

  《訣別書》:

  「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司馬相如看到卓文君的訣別書之後,害怕了。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司馬相如良心發現,其實並不然,因為司馬相如雖然是部級幹部,確是閒職,漢武帝從來沒有真正重用過司馬相如。

  漢武帝愛殺人,但是客觀的講他也會用人,司馬相如並不是治世之才,他只是個能夠長期在文壇上的常青樹而已。雖然有名,但卻對國家民生毫無作用。

  司馬遷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幾乎列出了司馬相如的所有作品,很多人說,司馬遷崇拜司馬相如,其實不是。

  詩詞中說「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相如和司馬遷其實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但是很顯然司馬遷沒有司馬相如幸運,人家有美女追求,而自己卻不能再近女色,同姓司馬,我比你差哪?

  所以在司馬遷的意識中,大丈夫不應以這些不實際的詩文縱橫天下,還是應該有治世之學,經緯之才,方可縱橫天下。而中國自古文人也多是先有政績,才有詩文。

  而司馬遷認為司馬相如只是配當個文人而已。所以說,司馬遷在骨子裡是看不起司馬相如的,說白了也就是文人相輕。

  而漢武帝和司馬遷的看法是比較相似的,而司馬相如本身也有病,史書上說事「口渴症」,很多醫學家說這就是糖尿病。

  而當司馬相如納妾不成後,可能是由於病患和始終不得重用的原因,他和卓文君選擇了離開,安居林泉,又度過了十年恩愛歲月,兩個人白頭偕老。

  而司馬相如在人生最後的十年中,他不知道有沒有感受出婚姻真正的意義?

  四川邛崍文君井有一副對聯:

  上聯:

  「君不見豪富王孫,貨殖傳中添得幾行香史;停車弄故跡,問何處美人芳草,空留斷井斜陽;天崖知已本難逢;最堪憐,綠綺傳情,白頭興怨。」

  下聯:

  「我亦是倦遊司馬,臨邛道上惹來多少閒愁;把酒倚欄杆,歎當年名士風流,消盡茂林秋雨;從古文章憎命達;再休說長門賣賦,封禪遺書。」

  很多人都說這是在歌頌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偉大愛情,我要告訴大家這是不正確的,這副對聯實際是在歌頌他們的偉大婚姻。

  今天的故事其實不用把所有的一切上升到非常高尚的地步,我只是想藉此討論一下婚姻的諸多問題,婚姻理論上說是應該有愛情作為基礎的。

  但是婚姻不同於愛情的就是他必須參雜進太多的額外作料,比如門當戶對,比如彩禮多少,陪嫁多少等等。

  很多年輕人不考慮這些因素,而盲目墜入了愛河,憧憬著自己的愛情會轟轟烈烈,這是不現實的,這種情節大多只會出現在瓊瑤的言情小說中。

  婚姻絕對是要以經濟作為基礎的,沒有這個基礎,是不可能有幸福感存在的。當然這種基礎可以有更多的預期存在。

  我想卓文君跟著司馬相如跑之前,絕對不知道司馬相如家貧如洗,但是她跑之後仍然願意跟著司馬相如,是因為卓文君知道司馬相如胸中所學一定能夠成功,這就是預期。

  而司馬相如一直以吃軟飯飽受爭議,而這對於男人來說也確實是比較鬱悶的一件事情。可是司馬相如是一個比較有自信的男人。

  漢初的陳平和張耳都是靠吃軟飯起家的,可是他們不同於一般吃軟飯的,他們有志向,有目標,且付諸於努力,最終他們將美好的一切作為一種承諾又還給了妻子。

  所以說吃軟飯這個事,也分怎麼理解,如果遇上一個軟飯硬吃的男人,比如陳平、司馬相如之流,也不失為女人的福氣。

  就怕那種把軟飯喝成了稀飯的男人出現,這種男人一般只是相貌出眾而已,並無別的才能,遇到這種男人的女人才是最可悲的。

  所以啊,婚姻和愛情一定要適當時分開來看,適當時又要合起來看。

  而卓文君,在司馬相如死後的第二年秋天,也死去了,不管世人怎麼評價司馬相如,卓文君到死都愛他,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婚姻拋除了,而只陶醉於他們的愛情之中。

  卓文君嫁給司馬相如,值了!

  而司馬相如娶了卓文君,更值!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