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史上曹丕在位只有七年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曹丕如果不篡位,就不會有三國出現。大家都屬於漢,只是理念不同,各有地盤,也各有堅持而已。曹丕改國號為魏,等於滅掉漢朝。這才產生魏、蜀、吳三國,互不隸屬。蜀國稱為蜀漢,不過是一種心存漢室的表示。不能一統天下,僅能維持偏安的局面。勉強延續正統,最後還是向曹魏投降,為期也不過數十年。
由於篤好文學、多愁善感,氣質文弱卻又喜愛著作,加上兄弟爭奪太子寶座,費盡心機。曹丕三十歲時,便發覺自己「未白頭已成老翁」。卅三歲篡位,三年後就建設壽陵,下詔死後不造寢室殿,必須薄葬。他自知體弱多病,恐怕活不久。卻又不早立太子,臨終才把平原王曹叡找來,要曹真、陳群、司馬懿三人,同心輔佐。這時候才四十歲,在位七年。給我們的啟示,分述如後:
(1)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盲目爭奪,反而置自己於不利的地位,害己害人!
曹丕在讀書和寫作方面,有很好的收穫。表示他的長處,在文學著述。但是他的度量不大、處事不公正,則是很大的缺點。可惜他身為長子,盲目爭奪太子的位置。對諸弟又心存猜忌,經常思慮到通宵不能成眠。篡位後又遭受很多批評,引起他的憂慮與濫殺。早知如此,不如把王位讓給別人。自己專心寫作,豈不是更好。
(2)家不齊則國不治,家風與宗教,都十分重要。影響人的一生,莫此為甚。敗壞家風,必定遺害後世。
曹丕的母親,出身娼家。曹丕的妻子,原本是袁紹的子媳。曹操鼓吹重才不重德,敗壞了自己的家風。也使他的子孫,在這種家教之下,培養不出良好的品德。曹氏刻薄寡恩的家風,影響到魏國的行政。曹丕即位後,對諸弟百般忌刻。朝臣中意無一人,提出諫言勸阻。可見忠義之士,不是遠離,便是不吭聲,不敢多言。
(3)開國要有新的氣象、新的作為。 否則新不如舊,或者完全和舊的一樣,改國號又有什麼作用?
曹丕急於爭奪王位,卻未能用心學習治國的本事。篡位之後,已經未老先衰,又忙於家族的內鬥。開不出新的氣象,和原先的期待,相去甚遠。值得一提的,只有明文規定太監為官,有一定的限制,以免宦官專權。外戚不得為輔政大臣,也不得無功封侯,以預防外戚干政。總算把漢末的主要弊端,立法禁止,讓後世遵守。
曹丕生當亂世,又出生於曹家。要想出污泥而不染,別有一番修養,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對於劉備和孔明的表現,應該知之甚詳。如果用以反省自己,至少和曹操一樣,有所顧忌而不敢篡位。還可以學習孔明的長處,在自己繼承大位後,好好施展才能,來彌補先人的罪惡。曹操被罵為國賊,相信他多少有一些耳聞。為什麼變本加厲,由自己來篡位呢?退一萬步想,篡了位,開了國,就應該專心一意,把國治好。何至於連自己弟弟都不放過,非整得淒淒慘慘不可?實在沒有兄長的器度和愛心。自己體弱多病,就應該早立太子,找合適的人專心教導,以便做好接班的準備。他居然不關心這等大事,可見為國為家的責任,都有很大的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