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農家豬圈淘出清代乾隆年間「重慶府正堂」賀匾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農家豬圈淘出清代乾隆年間「重慶府正堂」賀匾

2015年11月16日 乾隆, 清朝皇帝,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04 次

重約150公斤,受贈者為當時的「重慶府正堂」

農家豬圈淘出清代乾隆年間賀匾(圖)


祝金國正在測量牌匾的長度



本報訊 前天,淘寶6年的巴南區退休教師祝金國從一農戶家買回一塊蒙灰的牌匾。清除乾淨,祝老師意外發現,該匾竟刻自乾隆年間,並且可能是當地一名鄉紳贈送給時任重慶知府的賀匾。


祝老師說,前天他路過巴南區一農家時,發現豬圈內有塊長近3米的蒙灰黑匾。一問,主人說匾是祖上傳下來的,已傳十代,但解放後一直棄在豬圈。雖然匾上灰塵和蜘蛛網密佈,沒有看清內容,但酷愛收藏的他相信該匾既然歷史悠久,肯定有一定收藏價值,於是出錢將匾買下。



匾重約150公斤,祝老師請4個壯漢才搬回家。昨上午,他用抹布將灰塵抹去,竟然發現匾上標明的題刻時間為乾隆四十九年(1760年)。



昨日,記者現場看到,該匾黑底,由古柏木製成,長2.93米,寬1.24米,厚4厘米。匾中間有「齒德雙榮」4個行楷字,每字足有臉盆大,中間貼有金箔,製作精良。大字右側刻:進士出身奉政大夫署四川重慶府正堂加三級隨帶軍功加二級紀錄四次又記大功三次王為;左刻:「八十壽廖作周立」和「乾隆四十九年歲次甲辰仲冬月下浣谷旦」。



有一定考古知識的祝老師分析說,根據匾上內容,可以推斷該匾可能是1760年由一名叫廖作周的鄉紳製作,送給當時「重慶府正堂」王為的賀匾。從匾上可以看出,王為履歷豐富——進士出身,多次因政績突出獲得上級嘉獎,同時曾立有軍功,是個文武全才的地方官,「這對研究當時重慶歷史人物很有幫助。」



曾看過該匾的巴南區文史館館長李國紅說,從該匾的製作工藝看,其標記的製作年代應該是真實的,它對研究地方歷史有一定價值。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黃中模告訴記者,「重慶府正堂」即為清代重慶府的知府,正印官,相當於現代政府一把手。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