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三國歷史上最被人們所遺忘的頂級謀士!
提到三國智謀之士,你恐怕馬上腦海裡想出一連串人物:郭嘉,諸葛亮,司馬懿,賈詡,龐統~~~~,如果三國看的不仔細,恐怕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到有李儒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這位真是個名副其實的邊緣化人物,但是在我看來,李儒你可能不重視,但是他在三國特別是前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今天小編來分析分析。
據《後漢書·何皇后紀》和《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九》記載,初平元年李儒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少帝)。演義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你若仔細看就會發現,每到重大問題決策的時候,董卓總要看著李儒的眼色和態度,然後再做決定,我覺得電視劇這個藝術處理非常好,真是展現了李儒對於董卓集團的重要性。
李儒堪稱是董卓集團的第一謀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周瑜在東吳集團的地位,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國前期橫行一時,可以說關鍵就是出於李儒的謀劃。何進為了除掉宦官集團,向各地方勢力下詔,讓他們帶兵進京,誅殺宦官集團(當然這個決策本身只能說明何進本身的決策失誤),於是「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議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倖免;後又結托朝貴,遂任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
但是這個時候,李儒就站出來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決策,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這很了不起,因為,「奉詔」,指的是奉皇帝的書面命令。還是被動性的,皇帝讓你發兵,你才發兵,而且呢,你即使帶兵進京,還是多少讓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樣,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遞交的一種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後來的題本不一樣,內容要求更加規範。是正式性的向朝廷表白自己的意圖。是你是主動幫皇室除亂黨,而且你主動向朝廷「上表」,更能得到名正言順的大義名分,讓你的向京師進軍有了所謂的合法性。從這點看,李儒確實不簡單,考慮問題非常周到。
李儒第一個計謀非常重要,他奠定了董卓篡權的第一步,而他的第二次重要決策就可以說對整個三國歷史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了,(卓)私謂李儒曰:「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董卓想廢漢帝改立陳留王,但是他又不敢下決心,又來問李儒,李儒說的非常好「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不僅肯定了董卓的想法,還詳細說明了這樣做的益處,於是,董卓就按部就班的實施這套方案,結果「諸官聽罷,不敢出聲」,董卓確實達到了威懾朝廷的作用。
但是這個時候,李儒就站出來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決策,他說:「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這很了不起,因為,「奉詔」,指的是奉皇帝的書面命令。還是被動性的,皇帝讓你發兵,你才發兵,而且呢,你即使帶兵進京,還是多少讓人嫌疑,但是「上表」就不一樣,上表指的古代的臣子向君主遞交的一種奏本的格式,但是和後來的題本不一樣,內容要求更加規範。是正式性的向朝廷表白自己的意圖。是你是主動幫皇室除亂黨,而且你主動向朝廷「上表」,更能得到名正言順的大義名分,讓你的向京師進軍有了所謂的合法性。從這點看,李儒確實不簡單,考慮問題非常周到。
李儒第一個計謀非常重要,他奠定了董卓篡權的第一步,而他的第二次重要決策就可以說對整個三國歷史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了,(卓)私謂李儒曰:「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董卓想廢漢帝改立陳留王,但是他又不敢下決心,又來問李儒,李儒說的非常好「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不僅肯定了董卓的想法,還詳細說明了這樣做的益處,於是,董卓就按部就班的實施這套方案,結果「諸官聽罷,不敢出聲」,董卓確實達到了威懾朝廷的作用。
李儒的第三次決策也很是重要,這次決策讓董卓集團得到了三國第一猛將呂布,董卓甚愛呂布之勇,甚至說「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這樣的話,這時候手下將領李肅就獻計說以金銀珠寶,特別是赤兔寶馬來收買呂布,聽到這話,董卓馬上就問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非常乾脆也很精彩:「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多麼精彩的一句,他告訴董卓,既然要收買勇士奪取天下,就不能只可惜一匹寶馬,結果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最後呢,不出所料,呂布果然投靠到董卓帳下,成了董卓的義子,為他立下汗馬功勞。
李儒的第四次決策也是精彩。當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軍華雄被斬於汜水關,呂布也被打敗於虎牢關,十八路諸侯勢頭正猛,正當董卓集團束手無策之時,又是李儒獻出妙計,「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董卓聽後恍然大悟,很是讚賞的對李儒說:「非汝言,吾實不悟。」(這句話也表現出董卓也有謙虛的一面),於是遷都長安,避開了關東討伐軍的強勁勢頭。
李儒的第五次決策則是非常之強,因為這次決策讓後來縱橫天下的曹孟德吃到了他輝煌人生的第一次大敗仗,自己的性命差點就丟了!董卓遷都長安時候,李儒又獻策「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裡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復追。」董卓對他言聽計從,依然是卓從其計,又令呂布引精兵遏後。結果是曹操慘敗,若不是曹洪拚死相救,就已經被亂軍所殺!曹操的首次大敗竟是李儒謀劃,此人果然非同凡人!
李儒的第六次決策依然精彩,但是這次卻是毀在美女貂蟬之手,當王允策劃的美人計吧董卓呂布義父子已經搞的關係如同水火一般時候,聰明的李儒一眼看穿了其中的陰謀!他對董卓說:昔楚莊王絕纓之會,不究戲愛姬之蔣雄,後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蟬不過一女子,而呂布乃太師心腹猛將也。太師若就此機會,以蟬賜布,布感大恩,必以死報太師。太師請自三思。」這話說的非常中肯也非常正確,董卓開始的時候還很醒悟,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當思之。」然而,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貂蟬那小嘴一陣撒嬌,添油加醋的一說,董卓又改變了主意,第二天對李儒說:「布與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賜與。我只不究其罪。汝傳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李儒一聽這話就急了,「太師不可為婦人所惑。」然而已經被美女貂蟬鬼迷心竅的董卓,一貫對李儒言聽計從的董卓這次卻堅定了拒絕了李儒的說法,「汝之妻肯與呂布否?貂蟬之事,再勿多言;言則必斬!」於是,李儒出仰天歎曰:「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
「吾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多麼悲哀的話啊!聰明的李儒果然預見到了,結果,呂布殺了義父董卓,還未解恨,又大呼曰:「助卓為虐者,皆李儒也!誰可擒之?」李肅應聲願往。忽聽朝門外發喊,人報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王允命縛赴市曹斬之。一代智謀之士李儒的下場即是如此了!縱觀李儒的一生,確實不失為三國時代的頂級謀士,他的每一次決策都非常精彩,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他輔佐的終究不是明主,最終,毀在美人計手裡,成了董卓的殉葬品!悲之!痛之!惜之!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