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想成為永久中立國?瑞士花了300年才成功 | 陽光歷史

 

A-A+

蒙古國想成為永久中立國?瑞士花了300年才成功

2016年11月10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46 次

  二戰中,一向無視國際法的希特勒並沒有吞併瑞士,有史學家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瑞士在軍事上保持高度警惕,另外也是因為當時的瑞士向希特勒做出過巨大妥協。

  蒙古國最近提出要成為「永久中立國」的想法,有報道稱,該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等人正在外交層面協調,並推進國內相關立法工作。在全球範圍內,瑞士一直是永久中立國的典型代表。回顧歷史,瑞士用了300年才最終獲得永久中立國身份。

  1291年8月1日,施維茨、下瓦爾登和烏裡3個城邦性質的州簽署《聯邦憲章》,舊瑞士聯邦宣告成立。1353年,瑞士聯邦擴張到8個州,這引起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警覺。1386年,哈布斯堡王朝與瑞士聯邦爆發戰爭。奧地利大公利奧普奧德及大量貴族戰死沙場。兩年後,哈布斯堡王朝捲土重來,糾集重兵與瑞士對陣。瑞士兵力只有對方的1/6,最終卻大獲全勝。

  1499年,在斯瓦比亞戰役中,瑞士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其獨立身份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承認。瑞士軍隊不但打仗勇猛,而且拒收俘虜,投降者都被在戰場上處死。這種做法更令許多人膽寒。因瑞士人驍勇善戰,許多國家喜歡使用瑞士僱傭兵來替自己打仗。

  16世紀上半葉,瑞士將擴張的矛頭指向義大利北部,與法國產生衝突。在起先的交鋒中,瑞士軍隊將法國打得連連敗退。但在1515年的馬裡格拉諾戰役中,瑞士同盟軍被法國、威尼斯聯軍擊敗。此後,瑞士放棄領土擴張政策而宣佈中立。

  瑞士從「鐵血擴張」轉為「中立柔和」,動機令人好奇。歷史學家對此莫衷一是,大致有幾種觀點:16世紀20年代,瑞士宗教改革引發內亂,宗教內戰綿延十餘年,無力對外擴張;瑞士軍隊早期獨步歐洲的利器是長槍兵,但在馬裡格拉諾戰役中,法軍兇猛的炮火讓瑞士人意識到,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逝去。

  1618年-1648年,歐洲爆發「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席捲整個歐洲,唯獨瑞士免受戰火摧殘。當時瑞士的政策就是軍隊中立,拒絕加入任何一方作戰。由於各國都要依賴瑞士僱傭兵,因此都不願得罪瑞士,瑞士因此在「三十年戰爭」中成為相對「和平與繁榮的綠洲」。在戰爭結束後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瑞士第一次正式獲得中立國的地位。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只讓瑞士「太平」了不到200年。1792年法國爆發大革命,乘勢而起的拿破侖帝國入侵瑞士,並且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拿破侖帝國倒台後,法國人才撤出瑞士。

  1815年,在拿破侖戰爭中獲勝的各國在維也納舉行和會,《維也納會議宣言》最終宣佈瑞士為歐洲的永久中立國。1860年加埃塔保衛戰後,瑞士僱傭兵徹底告別戰場。這個以武開國的聯邦國家,從此開始崇尚和平中立。

  此後,比利時和盧森堡也謀求「永久中立國」地位,並且分別根據1831年的《倫敦協約》和1867年的《倫敦協約》先後成為永久中立國。但比、盧兩國在一戰中遭到德軍入侵,它們的永久中立國地位被破壞,後經1919年《凡爾賽和約》廢除。但瑞士在一戰中保住了「永久中立國」的地位。位於日內瓦的國際紅十字會在人道主義救援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各國對瑞士的影響力十分認可,因此一戰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再度確認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國地位,國際聯盟的總部也設在瑞士。

  二戰中,一向無視國際法的希特勒並沒有吞併瑞士,有史學家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瑞士在軍事上保持高度警惕,另外也是因為當時的瑞士向希特勒做出過巨大妥協。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