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揭民國大學生怎麼軍訓的:民國時大學生的軍訓
伴隨著開學季到來的,是各大、中學正展開的軍訓。攝影誕生後,學生軍訓的影像也被忠實的記錄下來。時光網[TimeTW.com]用組圖的方式,再次回顧清末民國時期的學生軍訓風貌和歷史變革,感受動盪劇變中的中國。
近代以來,幾千年來「重文輕武」的傳統教育受到了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武力衝擊,洋務運動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口號,從器物著手,最先發展中國的近代實業與軍事,並開設學堂傳授西學。圖為1900年代,天津,北洋大學堂軍訓學生合影。
1894年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全國上下意識到「強兵尚武」的重要性。蔡鍔第一個倡導了「軍國民」的教育,培養具有「國魂」的國民,對國民進行軍事訓練。圖為1890-1900年代,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生軍訓的場面。
1902年,蔣百里發表《軍國民教育》一文,明確提出軍國民教育的實施應通過學校教育,訓練學生行軍、射靶、擊劍、野外演習等能力。清政府於1906年終於頒布《教育要旨》,把尚武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宗旨,正式頒布學校軍訓的的辦法。上圖為1914年,嶺南學堂,軍訓學生會操。
一戰結束後,受國際思潮影響,教育界認為德國的戰敗是「公理戰勝強權」的結果,不再強調軍事訓練了。1922的《壬戌學制》取消了軍國民教育,學校軍訓隨之停滯。上圖為1917年,嶺南學堂,軍訓會操。
隨著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特別是1928年「濟南慘案」發生後,外辱之下軍國民教育思潮再起。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教育部與訓練總監部會定修正高中以上學校軍事教育方案》。上圖為1917年,上海聖約翰大學,軍訓閱兵式。
國民政府在1931又頒布了《教育部關於高中以上學校加緊軍事教育的通令》。希望通過軍事訓練,「鍛煉學生身心涵養、紀律、服從、負責、耐勞諸觀念,提高國民獻身殉國之精神,以增進國防之能力。」上圖為1917年秋,杭州之江大學軍訓學生合影。
當時,所有大學、高中等學校的男生均應以軍事教育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進行連續三周的軍訓,教官則由陸軍學校畢業生擔任。上圖為1922年,廣東汕頭,汕頭學院學生在操場上的軍訓。
訓練項目包括傳授軍事學識的技能和培養優良德性及生活習慣,前者包括學科和術科。學科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務、射擊教範、防空常識、戰車常識、衛生急救等。術科有徒手教練、持槍教練、測圖實施、彈藥射擊、夜間演習等等。上圖為1923年,嶺南學堂軍訓照片。
培養優良德性及生活習慣是通過施用軍事管理的辦法,女生亦須在可能範圍內斟酌施行,無論食宿、勤務、上課、出操、請假等,都有軍隊化的嚴格規定。上圖為1932年,東山教會學校與嶺南大學聯合軍訓的照片。
1935年1月,教育部發佈通令:實施軍訓三個月,所有普通學科應一律提前結束,高中以上學生本年暑假仍照常舉行暑假軍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施學校集中軍訓。上圖為1933年,嶺南大學軍訓照片。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全國統一的軍訓中斷了,直到抗戰勝利之後才重新開始。上圖為1933年,嶺南大學軍訓照片。
圖為1933年,嶺南大學軍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