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裡的模板:武則天如何由皇后華麗轉身為皇帝
67歲的美國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裡·柯林頓在近期宣佈,正式參加民主黨內部初選,競選總統。如果她成功當選,將成為第一個美國女總統。由第一夫人轉身變成第一把手並不簡單,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幾乎同樣經歷的女皇武則天,巧合的是,武則天登基稱帝的時候,也恰好67歲。
武則天,一個名至而實歸的女皇帝,有效統治唐朝30年左右,有效統治武周王朝15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統治這麼長時間的人,為數不多。她14歲進宮,32歲當皇后,40歲與高宗並稱二聖,50歲晉陞天後,60歲成為皇太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鬥,最終在67的年紀君臨天下!
關於武則天的故事,被眾多的影視作品搬上螢幕,關於她是如何奮鬥從一個才人成為皇后的,這裡我們不再贅述。我們要講的是,她如何在成為皇后之後又能華麗的轉身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把手。
一個帝王霸業的成就,免不了要天時地利人和。講到天時地利,唐朝文化繁榮開明,民風開放,婦女地位也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唐朝無論從衣著還是思想來說是眾多朝代中最為開放的,這就為武則天稱帝打下了基礎。而且,在李唐王朝,擁有著濃厚的雜胡遺風。在李唐集團裡,李世民的妹妹,柴紹的妻子就是領兵打仗的驍勇善戰的女將;長孫皇后在李唐集團起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女人干政雖然不是常態但也不罕見。
另一方面,武則天的出身並不是名門望族。文水武氏,在當時是個小姓,介乎於世家大族和平頭百姓之間的那個社會層級。祖上做過幾任官,但是官不大,有一定的社會聲望,可是聲望也不太高。但是她得母親楊夫人卻是隋朝的四貴之一,觀王楊雄的侄女,她的父親和伯父在隋朝都是宰相,跟隋煬帝那是一家子。就是這樣的背景,讓武則天從小就深知門閥貴族的差別,以及寒門子弟收到的不公正待遇。隋唐時期又恰逢是中國貴族社會的解體時期,中國正在由貴族社會向皇權籠罩下的官僚社會轉型。這為她日後啟用像李義府、許敬宗這樣新興的貧寒子弟的代表奠定了基礎。
除了天時地利,最重要的還是「人和」。不管唐朝的風氣如何開放,整個社會仍然是信奉「男尊女卑」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會想著女人當皇帝。但是武則天的膽識和智慧並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而她想成為女皇帝,就必須先學會政治以及逐步建立自己的政治網絡。
武則天在披荊斬棘當上皇后之後,開始是扮演著相夫教子、母儀天下的角色,和唐高宗相互扶助,恩愛有加,度過了最甜蜜的一段日子。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高宗突發風疾,目不能視,無奈高宗只好將朝政交由武則天處理。此時的武則天第一次走到政治前台,高宗此時得的是讓今天的醫學界都非常頭疼的心腦血管疾病,這是一個慢性病,需要長期調養。隨著病情的加重,他不能上朝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武則天實際執政的時間也在逐漸延長,在朝廷裡頭就有了公開的勢力。
在武則天發跡的過程中,李義府是第一個支持她的「功臣」,他仗著自己的擁立之功,平步青雲,卻又不改自己卑鄙的品性,幹盡了壞事,而高宗和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李義府更加無法無天。顯慶五年後,高宗與武則天由原本的相互扶持變成了相互對立。李義府仍然胡作非為,公然跟高宗頂嘴,於是被高宗找了一個借口貶官了。這一邊,武則天是一個聰明人,她知道形勢已經變了,高宗一心想要扳倒李義府,李義府本身口碑也很差,要是再保李義府的話,就會引火燒身了。想來想去,她決定不管這件事了。親信被貶,對於剛剛登上政壇的武則天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她和高宗的關係也因此出現了裂痕。後來,接二連三的出現了武則天的姐姐賀蘭氏與外甥女與高宗不清不楚的關係,使得帝后矛盾進一步升級。伴隨著賀蘭氏與她外甥女先後不明原因的死亡,高宗徹底爆發,覺得自己處處受武則天的掣肘。於是,高宗就指使宦官王伏勝誣告武則天,說她和一個叫郭行真的道士,在宮裡頭做法,共行厭勝。根據唐朝法律的規定,厭勝是一種罪行,被列為十惡之一,比照謀殺罪論處。
高宗還是捨不得殺掉武則天的,他找來了上官儀,想商量如何處置皇后。而上官儀本身對女人參政有比較強烈的反感之心,就提議高宗廢後,高宗禁不住攛掇就讓上官儀起草廢後詔書。
但是武則天在後宮早就已培養了一個巨大的情報網,高宗一說讓上官儀寫這個廢後詔書,這個情報網馬上就開始啟動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是「左右奔告於後」。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武則天沒有猶豫,直接出來見皇帝,跟他把這個事情擺出來講清楚。武則天帶著人來到高宗面前時,廢後詔書還墨跡未乾,剛剛寫好,皇后的從天而降,把高宗都嚇傻了。武則天跟高宗做了十幾年的夫妻了,她對高宗的脾氣性格非常清楚,高宗是一個既多情又懦弱的人。武則天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跟他多年的感情,咱們那麼好,怎麼到這一步呢?然後再講自己對家庭做了多大的貢獻,為他的政治事業做了多大的貢獻,軟的結束了,然後再來硬的,怒氣沖沖地質問他,你說,我犯了什麼錯?你為什麼要廢我?你給我一個理由。被這麼一攪和,高宗已經手足無措了,加上他確實存有不忍之心,就不想廢後了,就把責任推卸給了上官儀:「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資治通鑒?卷二零一》)。
果然,不久後,許敬宗奉武皇后的旨意上奏,說上官儀和宦官王伏勝,以及已經廢掉的太子李忠,他們想謀反。武則天這是一箭雙鵰,一方面上官儀還有王伏勝,還有對她已經形成威脅的太子李忠,都死了。另外一方面,這個危機也化解了,皇帝和她又和好了。
這次的事件讓武則天徹底認清了,皇后雖然是一個女人的人生頂點了,但卻不能給她足夠的保障。她的去留和身家性命,其實仍然掌握在皇帝的一念之間。可以想像從這個時候開始,做皇帝的想法已經逐漸在她的腦海裡生根了。
公元664年,通過處理上官儀事件,武則天垂簾聽政,這就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二聖臨朝。從此武則天在群臣面前樹立了和高宗並尊的地位。然而武則天的權力慾並沒有滿足,她還想把自己和高宗二聖並尊的地位,展現給全天下人。
另一方面,武則天的出身並不是名門望族。文水武氏,在當時是個小姓,介乎於世家大族和平頭百姓之間的那個社會層級。祖上做過幾任官,但是官不大,有一定的社會聲望,可是聲望也不太高。但是她得母親楊夫人卻是隋朝的四貴之一,觀王楊雄的侄女,她的父親和伯父在隋朝都是宰相,跟隋煬帝那是一家子。就是這樣的背景,讓武則天從小就深知門閥貴族的差別,以及寒門子弟收到的不公正待遇。隋唐時期又恰逢是中國貴族社會的解體時期,中國正在由貴族社會向皇權籠罩下的官僚社會轉型。這為她日後啟用像李義府、許敬宗這樣新興的貧寒子弟的代表奠定了基礎。
除了天時地利,最重要的還是「人和」。不管唐朝的風氣如何開放,整個社會仍然是信奉「男尊女卑」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會想著女人當皇帝。但是武則天的膽識和智慧並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而她想成為女皇帝,就必須先學會政治以及逐步建立自己的政治網絡。
武則天在披荊斬棘當上皇后之後,開始是扮演著相夫教子、母儀天下的角色,和唐高宗相互扶助,恩愛有加,度過了最甜蜜的一段日子。可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高宗突發風疾,目不能視,無奈高宗只好將朝政交由武則天處理。此時的武則天第一次走到政治前台,高宗此時得的是讓今天的醫學界都非常頭疼的心腦血管疾病,這是一個慢性病,需要長期調養。隨著病情的加重,他不能上朝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武則天實際執政的時間也在逐漸延長,在朝廷裡頭就有了公開的勢力。
在武則天發跡的過程中,李義府是第一個支持她的「功臣」,他仗著自己的擁立之功,平步青雲,卻又不改自己卑鄙的品性,幹盡了壞事,而高宗和武則天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李義府更加無法無天。顯慶五年後,高宗與武則天由原本的相互扶持變成了相互對立。李義府仍然胡作非為,公然跟高宗頂嘴,於是被高宗找了一個借口貶官了。這一邊,武則天是一個聰明人,她知道形勢已經變了,高宗一心想要扳倒李義府,李義府本身口碑也很差,要是再保李義府的話,就會引火燒身了。想來想去,她決定不管這件事了。親信被貶,對於剛剛登上政壇的武則天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她和高宗的關係也因此出現了裂痕。後來,接二連三的出現了武則天的姐姐賀蘭氏與外甥女與高宗不清不楚的關係,使得帝后矛盾進一步升級。伴隨著賀蘭氏與她外甥女先後不明原因的死亡,高宗徹底爆發,覺得自己處處受武則天的掣肘。於是,高宗就指使宦官王伏勝誣告武則天,說她和一個叫郭行真的道士,在宮裡頭做法,共行厭勝。根據唐朝法律的規定,厭勝是一種罪行,被列為十惡之一,比照謀殺罪論處。
高宗還是捨不得殺掉武則天的,他找來了上官儀,想商量如何處置皇后。而上官儀本身對女人參政有比較強烈的反感之心,就提議高宗廢後,高宗禁不住攛掇就讓上官儀起草廢後詔書。
但是武則天在後宮早就已培養了一個巨大的情報網,高宗一說讓上官儀寫這個廢後詔書,這個情報網馬上就開始啟動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是「左右奔告於後」。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武則天沒有猶豫,直接出來見皇帝,跟他把這個事情擺出來講清楚。武則天帶著人來到高宗面前時,廢後詔書還墨跡未乾,剛剛寫好,皇后的從天而降,把高宗都嚇傻了。武則天跟高宗做了十幾年的夫妻了,她對高宗的脾氣性格非常清楚,高宗是一個既多情又懦弱的人。武則天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跟他多年的感情,咱們那麼好,怎麼到這一步呢?然後再講自己對家庭做了多大的貢獻,為他的政治事業做了多大的貢獻,軟的結束了,然後再來硬的,怒氣沖沖地質問他,你說,我犯了什麼錯?你為什麼要廢我?你給我一個理由。被這麼一攪和,高宗已經手足無措了,加上他確實存有不忍之心,就不想廢後了,就把責任推卸給了上官儀:「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資治通鑒?卷二零一》)。
果然,不久後,許敬宗奉武皇后的旨意上奏,說上官儀和宦官王伏勝,以及已經廢掉的太子李忠,他們想謀反。武則天這是一箭雙鵰,一方面上官儀還有王伏勝,還有對她已經形成威脅的太子李忠,都死了。另外一方面,這個危機也化解了,皇帝和她又和好了。
這次的事件讓武則天徹底認清了,皇后雖然是一個女人的人生頂點了,但卻不能給她足夠的保障。她的去留和身家性命,其實仍然掌握在皇帝的一念之間。可以想像從這個時候開始,做皇帝的想法已經逐漸在她的腦海裡生根了。
公元664年,通過處理上官儀事件,武則天垂簾聽政,這就是唐代歷史上著名的二聖臨朝。從此武則天在群臣面前樹立了和高宗並尊的地位。然而武則天的權力慾並沒有滿足,她還想把自己和高宗二聖並尊的地位,展現給全天下人。
封禪是中國古代最隆重的一種活動。它由兩部分內容構成,一部分叫做封就是祭天,一部分是禪就是祭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如果皇帝覺得自己文治武功都非常厲害,統治得非常成功,就應該告成功於天地,應該去祭祀天地,匯報工作同時祈求天地進一步保護自己。秦始皇統一中國,把這個地方典禮納入整個國家大典之中,而且提升為第一級的典禮。封禪對於統治者的要求特別高。所以雖然是第一級的典禮。但是歷史上真正搞過封禪的皇帝寥寥無幾。唐太宗雖然開創了貞觀之治,政治上很清明,可是經濟在貞觀時期還是不太發展的,老百姓還比較窮。所以唐太宗覺得封禪還是承擔不起,並沒有做到。
武則天盯上了這個典禮,攛掇高宗去了。高宗偏偏是一個不怎麼自信,老覺得自己被太宗看不起的人。如果他能做成一個比自己老爸還要牛的事情,他就會非常得意。於是,武則天一提,高宗立馬就同意了。然而,封禪本身沒有皇后的份,封禪是皇帝的事情,皇帝是初獻,就是第一個把祭品捧上去。公卿百官是亞獻就是接著皇帝擺上祭品。
武則天可不會白折騰,這個典禮要用,同時還要有所改造。她找到高宗說道,祭地祭得是后土啊,后土比附於人間,就比附成后妃的坤德。所以祭地的時候由咱們的太后來配享。就是主祭的是后土,陪祭的是太后。可太后們在享受祭祀,怎麼能夠由公卿去祭她們呢?而我是六宮之主,伺候婆婆是本職工作。婆婆死得早,我沒伺候著,心裡一直覺得非常遺憾,現在讓我通過這個典禮把這個遺憾彌補一下吧。這個話說得是有理有據,高宗被說服了,就同意了。通過封禪大典,武則天終於有機會在天下人面前展示她與唐高宗二聖並尊的地位了。
當然,這樣前無古人的事情,肯定會遭到百官的反對。為了拉攏人心,在封禪大典剛剛結束之後,武則天又給皇帝上了一個提案:三品以上的官讓他們進爵,給他們爵位;那四品以下的官,給他們加階。這讓很多人以前可能一輩子都上不去的臨界點一下子就被抬上去了,大臣們個個開懷大笑。
此後,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武則天逐漸的在朝中站穩了腳跟,放開手腳積聚自己的政治力量。此時的武則天,已經不滿足一個皇后的稱號,她想出了一個更加尊貴的名號來標榜自己,讓皇帝改稱天皇,皇后改稱天後。我們大多數人以為,天後就是代表「天皇的皇后」的,實際上,這裡面還有更多意味深長的含義。
首先這個天意味著天命。這天命對於一個皇帝可太重要了,皇帝是「奉天承運」的。現在武則天說,天命也在我這兒。另外,還有一層含義,天後它可以理解為天之後,就是天的皇后。此時,她得政治理想已經變了,她要改天換命,當皇帝了!之後她召回了被流放的侄子武承嗣,讓他繼承了武士擭的爵位,成了周國公。並且讓他擔任宗正卿,管理皇族事物。這個官職以前都是給李唐皇子皇孫的,現在武則天把這個官職給了她自己侄子武承嗣,說明武則天在那個時候已經產生了讓他們武家的子孫凌駕於李家子孫之上的想法。
除了重用外戚,更換名號,武則天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上疏唐高宗,提出了建言十二事。這是武則天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提出了政治綱領。這其中重點打了兩張牌,施惠農民和籠絡百官。這反映了她為廣大農民,為廣大中下級官員爭利益的立場。看來武則天很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的。在這裡面,還包括了提高母權、提倡節儉等等。可以說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也反映出武則天當時的政治素質和政治鬥爭手段都已經非常成熟。
對於此時的武則天來說,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是來自她的兒子的。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因病很早就過世了,即便產生了矛盾也沒有改變政局。而面對關係無比緊張的李賢,武則天就不得不下定狠心了。隨著武則天寵信的明崇儼被殺,李賢的親信趙道生被抓,便牽扯除了李賢馬房之中存有幾百具甲冑的事情,意味著李賢要謀反了。武則天以此為由逼著高宗殺了李賢,最終在高宗的百般求情之下,李賢被貶為庶人。公元684年56歲的高宗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病死在洛陽。高宗死後,武則天只用了20天的時間,把從握筆桿子的文權到掌握槍桿子的武將,從發號司令的朝廷到接受命令的地方,都安排好了自己的人,可以說是是安排得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新皇帝再想有所作為,那恐怕也是難上加難。一個多月後,武則天罷黜了只當了36天皇帝的李顯,沒多久又軟禁李旦,又平叛揚州,誅殺裴炎,進爾把李唐皇室的近枝子孫幾乎一網打盡,可以說,在她稱帝之路上現實的障礙已經基本被掃除乾淨了。
接下來就是為自己登基之路造勢了,修建明堂,改革文字,武則天在一步步樹立著自己的權威。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最重要的就是天命所歸,民心所向。為了證明天命,各種祥瑞之象層出不窮。當時,武則天的軟肋在儒家思想上,儒家有這麼一句話:叫做牝雞之晨,惟家之索,說母雞打鳴,那是家門不幸,女人執政這國家肯定要滅亡。好在唐朝和宋以後的中國不一樣,儒家學說還沒有完全定於一尊,而是儒釋道三家併力,現在儒家不好使了,道教的創始人又是李耳,於是佛教便為武則天登基稱帝找到了理由。
接下來是民心,民心要想體現,就只能用請願的方式。載初元年9月3日,大規模的請願活動就開始了,但此時的武則天不能立馬答應,中國古代有一個傳統,逢到禪讓的時候,要三讓而後受之。但是武則天把這次領頭請願的七品芝麻官傅遊藝一下子提拔到五品官。眾人看到之後,沒過多久,第二輪請願活動又開始了,第一次是關中父老,李唐王朝的老家人,才幾百個人。這次是洛陽百姓,還有和尚道士、番人胡客,一共加起來12000人,烏泱烏泱跑到殿前來請願了。當然火候不到,武則天還是拒絕了。第三次請願活動馬上又開始了,這幫人在回去後第二天又都回來了,這一次他們是「守闕固請」,守著這個朝堂就不走了,而且呢這一次一下子漲到60000多人,大批的官員也加入到請願隊伍之中了。他們推舉出代表對武則天說:「今天命陛下以主,人以陛下為母......陛下不應天,不順人,獨高謙讓之道,無所憲法,臣等何所仰則」 《陳子昂集.大周受命頌四章並序》。
武則天一看,三讓而後受之這個儀式啊,已經一步不落地完成了,這時候她終於站起來了,說:「愈哉,此亦天授也!」《陳子昂集.大周受命頌四章並序》。
公元690年,已經67歲的武則天在萬民請願的情況下,改唐為周,自稱大周皇帝,登基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這是一千多年前一個神聖的時刻,武則天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終於走到了她人生和權力的頂點,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