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為何成了寇准的滑鐵盧?
常言道:嘴是兩張皮,咋說咋是理。宋朝的大臣寇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曾經在澶淵一戰中,因力陳天子抗擊遼兵打了勝仗而名垂青史。不過還是因為此事,卻被小人陷害而失去了相位。
1004年,當遼軍進攻深入中原之時,宋真宗聽從寇准「陛下欲了此,不過五日爾。」之言駕幸澶州。繼而遼軍圍攻瀛洲。宋真宗問計,宋朝大臣各自陳述己見。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今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而寇准卻佯裝不知王陳二人之計,說:「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誅也。今陛下神武,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廟社欲幸楚、蜀遠地,所在人心崩潰,賊乘勢深入,天下可復保邪?」因此宋真宗聽從他,渡河到達北門城樓。士兵士氣大振,大勝。後宋兵射殺敵軍主將,遼國請和,寇准竟不答應,想要遼國稱臣,且讓其割讓幽州。宋真宗害怕戰爭,居然提出議和的條件,許歲幣三十萬,與遼定下「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後,皇帝對寇准非常敬佩,倚為肱骨之臣。寇准也很高興,畢竟讓大宋天子御駕親征,改變了昔日碰到敵人不戰自潰的毛病,可這卻遭到小人的就嫉妒。有人對皇帝說:陛下,澶淵之盟是一件恥辱d的事情,春秋上說只有無道君主才定下恥辱和約。現在的澶淵之盟不也是如此嗎,遼人大軍壓境,陛下率軍冒死抵抗,才有了大勝仗,不過卻因此和遼人議和,有捨那麼高興的事情。況且這次和議是寇准所為,「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皇上聽說過賭博嗎?賭博就是傾其所有孤注一擲,寇准就是把您當作他的「孤注」啊。這個比方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當時的中央並沒有勢力和遼國抗衡,會盟前,寇准曾經威脅和談代表,說要是超過了某某數,就要砍他的頭。想來皇帝聽了這話,心上一定會隱隱作痛吧。
自此,真宗皇帝大為惱火,對寇准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一代良相也因為此事遭人記恨,被貶到南方之南的雷州,不久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