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癡呆」皇帝唐宣宗是怎樣變成小太宗的
貪玩的唐敬宗、低能的唐文宗、求仙的唐武宗都屬於短命皇帝,這哥三個綁在一塊一共才坐了22年皇帝,死的時候最大年齡不過33歲,而且哥三個的命運還都操控在宦官之手,尤其是唐敬宗竟然被宦官殺死,他們的經歷和當時的朝局提醒大唐的皇室後裔,要想生存就必須夾起尾巴做人,才能安全一點,如果尾巴夾得足夠好,甚至還可能撿到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這其中唐宣宗李忱無疑是做得最好,受益最大的一位。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十三叔。唐武宗因服用丹藥突然死去,掌握實權的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擁立了當時被認為是「癡呆」病人的光王李怡,並改名為李忱,讓他先以「皇太叔」身份監國,隨後又被擁立為皇帝,是為唐宣宗。
說起37歲的宣宗繼位當皇帝的事,令人難以捉摸。追求權力的宦官擁立皇帝的唯一標準應該是便於控制,可37歲的李怡與武宗年幼的孩子比似乎不符合這個標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李怡幼時很聰明,但無奈母親是宮女,他屬於憲宗兒子中地位很低的庶出身份,一出生就不受待見,但聰明的李怡懂得隱忍求生存的道理,於是他常常裝出一副憨傻的樣子。有一次他入皇宮拜見懿安太后,碰巧遭遇刺客場面,此後他更加沉默寡言,呆頭呆腦。由此,不論是皇室成員,還是宮裡的太監都認為光王李怡嚇得更傻了。正是李怡多年的傻樣最終給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造成了「容易控制」的錯覺,極其意外地被他們擁立為皇帝。
唐宣宗繼位之後,卻一下子像徹底換了一個人一樣,他處理政務有條不紊,與大臣或宦官交流時神色威嚴、目光從容,言談舉止沉著有力。此時,仇公武、馬元贄等人雖然發現上了宣宗的當,卻已無可奈何。宣宗李忱剛一即位,就施展了一系列雷霆手段。隱忍了大半生的他,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將武宗李炎所建立的一切徹底推翻。他執政的第二天就罷免了權相李德裕,隨後不斷採取措施清除「牛李黨爭」的遺毒,同時迅速拔擢了一批新人,完成了對中樞政治的換血,建立了他自己的宰執班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極富權謀的宣宗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改革朝政的弊端,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強勢天子。後來在他的領導之下,大唐還收復了被吐蕃侵佔了近百年的大片國土——河、湟地區(今甘肅及青海東部),成就了不朽的功勳。
唐宣宗共做了13年皇帝,當時的唐帝國雖算不上太平盛世,但卻是中晚唐時期極其難得的上升階段,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向衰敗的大勢。宣宗開創的「大中之治」落下帷幕後,歷史給予了李忱很高的評價:「宣宗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宣宗雖無回天之力,但他的勵精圖治終歸還是給中晚期的大唐王朝塗上了一抹亮麗光輝。(文∕李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