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的皇族:大唐皇帝屢次出逃並非是最強王朝 | 陽光歷史

 

A-A+

逃跑的皇族:大唐皇帝屢次出逃並非是最強王朝

2016年01月28日 奇聞異事 暫無評論 閱讀 308 次

  一說到唐朝,當今中國人就開始自豪,彷彿那是中國最輝煌的年代,那是中國最強盛的時候。實際上,這些只是人們美麗的幻想。評價一個朝代的好壞,就像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一樣,要看他大部分的時期的表現。唐朝強盛有幾年?唐朝衰敗墮落又有多少年?是強盛的時候多還是衰敗的時候多?唐朝有多少發明創造?唐朝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唐朝的腐敗與墮落,給中原漢族留下了致命的打擊。人們往往把隋朝的功績歸於唐朝,把唐朝的墮落迫使中國衰弱的危害歸罪於宋朝。

  有些人不善於分析複雜的背景客觀的條件,只從一個簡單的邏輯模式去看結果。大唐是個開放的國度,彷彿大唐一直就開放著,開放是大唐發明的。大唐以前中國不是個開放的國度嗎?是誰打開的絲綢之路?是誰招引大批西域客商來的中國?是隋朝而不是唐朝。又是誰讓絲綢之路被別人堵上了?是誰被阿拉伯帝國打敗致使中國失去了對絲綢之路的控制?使東西方交流中斷?阻隔了中國與西方的聯繫?又是誰讓漢隋在西域開創的疆土喪失殆盡的,讓西域開始伊斯蘭化?是唐朝而不是宋朝。正是腐敗骯髒的唐朝。這個敗家的朝代!把開放的國度的榮譽給這個致使中國不再開放的朝代?中原漢族的悲哀正是唐朝造的孽。

  盛唐的領土是虛空,大片區域統治是不鞏固的。大片土地是荒漠。南方大片領土還處於未開發地區,都沒多少人居住。盛唐人口3000多萬,有一大半居住在關中、河南等地區。沙漠荒原和城市農田都是土地,能一樣嗎?上海的土地,和甘肅的土地能一樣嗎?所以,宋朝的真實領土純度實力比唐朝要比唐朝的領土純度強數倍。宋朝在形成之初就一點先天不足,它周邊的所謂蠻夷已經不是停留在遊牧時代,僅僅滿足於掠奪的原始的部落聯盟了,而是真正意義上對等的政權。無論是大遼還是西夏都是高度發達的封建國家。而唐的腐化,致使中原地區馬匹稀少。中原的馬大概都被饑民吃了吧?而戰馬在古代相當於今代的坦克,使「中國」軍隊沒有「坦克」這是誰的錯?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有些歷史學家及學者,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硬是把吐蕃、南昭、契丹、渤海、西域等國的土地說成唐朝的疆域。然而,「胡天」、「胡關」、「藩鎮」的意義能等同於「中土大唐」嗎?

  在唐朝,沒有人把那當作中土大唐。唐人們都清楚那與真正的版圖是兩回事。唐朝沒有向外擴張的動力,中土大唐中國的中心地帶都沒建設好,哪有理由往那窮山惡水土地貧瘠之地跑?因為大漠邊關哪有我中土大唐的土地好?「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自古大漠邊關,天氣惡劣。中土大唐的人民是不會往那裡遷徙的,那裡沒有戶口管理更沒有高額的賦稅。連唐人也知道那與真正的版圖是兩回事。如果那些都是中土大唐,那盛唐長安城裡的4000多名外國使節從哪來?原來外國人大都是西域人,正說明唐朝的真正的控制範圍,真實的疆域。現在千萬不要自作多情用現代的主權觀念往上套。如果沒有清朝的開墾,即使初唐在西域建立再多的「藩鎮」,也是白搭。因為唐朝不止把漢隋開創的西域丟了,而且還把東北、河北、山西、雲南、四川等等之地讓給了外族。中國現代的疆域是繼承了清朝的財富。如果中國現在要是繼承唐朝的疆域,那中國真是太小了……唐朝無能政府真實控制區域還沒南宋大。

  突厥、吐蕃、契丹、南昭,等等,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都歸在外國蠻夷列傳裡,它們的領地根本就不是唐朝的領土,而現在有些人人愣是把這些領土意淫成唐朝的領土。我們可以說唐朝和突厥、吐蕃、契丹、南昭一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我們不能說突厥、吐蕃、契丹、南昭是唐朝的一部分。

  唐朝實行的是「外強中空」的兵力分佈政策。而外強的是胡兵。安祿山、史思明都是胡人,都有一多半的突厥血統而無半點漢族血統。他們都有自己的胡名。他們的士兵也都是胡人,所以他們對中國是冷血無情。安史之亂絕不是內戰。安史之亂節度使專權,軍人的地位奇高無比,軍人就是武人無文化的人,他們大是一些冷血無情、殺人如麻的人。讓他們掌握國家的命運,國家人民能好嗎?

  安史之亂後,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相繼失陷,吐蕃的國勢達到顛峰,數次攻入關中,更攻下長安。代宗時期的「防秋」,是每年秋季佈置大量兵力於關中西部防禦吐蕃。德宗聯合回紇、天竺、大食、南詔,歷經數代,才勉強擺平吐蕃,使西線得以安定。劍南鎮在邊防上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必須要面對南詔和吐蕃的聯合攻勢,德宗起用韋皋為節度使後,才打開局面,重新聯合南詔,數次大敗吐蕃。吐蕃、回鶻相繼興起,西北馬場不能保全,唐朝手中再也沒有一隻強大的僱傭兵力可平定藩鎮叛亂,國事日衰不可避免。唐代中後期起,南詔國大肆入寇西南,劫掠人口錢財,使得唐代最後的一塊戰略後方也被破壞殆盡。

  唐朝軍事能力上的宏觀佈局在哪裡?請問唐朝的戰略眼光在哪呢?唐朝這樣強盛?國家受一次打擊就一蹶不振了?這樣的強盛只能說,空有其名,名不副實。

  鹹享元年(670),吐蕃發兵滅了唐朝的屬國吐谷渾,唐朝西域四鎮(龜茲、于闐、焉耆、疏勒)被吐蕃奪去,唐朝派大將薛仁貴率10萬大軍進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軍打得大敗。儀鳳三年(678),唐中書令李敬玄率兵18萬與吐蕃軍又戰於青海,唐軍再次戰敗。直到武則天如意元年(692),才靠女人把領土奪回。唐軍是屢次的慘敗在吐蕃手裡。唐朝都打不過吐蕃,看看發展一千年以後的西藏實力如何?就知道唐朝的實力是什麼樣的水平層次了。

  696年,曹仁師等28將攻契丹,全軍覆滅,大將都成了俘虜。連處在原始階段的契丹都打不過,別說以後的大遼帝國了。

  751年,唐軍八萬人進攻南昭,結果唐軍大敗死六萬人。754年,大唐又發兵七萬人攻打南昭,結果全軍覆沒。中國歷代很少有軍隊大敗於南方民族的,只有常不敵於北方民族,可見唐軍的無能,大唐很給中原人丟臉。

  正是因為唐朝皇帝搞不定外族侵擾才設立藩鎮。河北藩鎮就為防禦契丹、奚等族所設。唐朝後來又重文輕武,所以只能起用蠻人,所以才重用安祿山。安祿山打不過契丹人,大敗後,看唐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已經腐敗不堪、軟弱可欺,所以起兵反唐,最終導致安史之亂。這時單一民族契丹人戰鬥力和以後的由多民族組成的大遼帝國還不可同日而語。安祿山雖打不過還處在原始階段契丹人,但對付軟弱的唐朝卻綽綽有餘。所以,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那是不是意淫?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直是苟活。肅宗、代宗、德宗個個昏庸無能,致使唐帝國的統治更加惡化,唐的政權主要以平息叛亂為主,而無暇顧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而周邊各民族紛紛崛起,吐蕃、回鶻等外族不斷對唐帝國構成威脅,此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重重。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相繼失陷,隴右與劍南西山之地入吐蕃。吐蕃的國勢達到顛峰,數次攻入關中,更攻下長安。763年,吐蕃乘唐邊防空虛、兵力不濟之機攻克長安。唐代宗又被迫出逃陝州,官吏四處藏竄,六軍奔散,長安城大亂。蕃軍在城內洗劫府庫和市民財物,焚燬房舍,長安城「蕭然一空」。784年,唐德宗又因戰亂逃到陝西乾縣一帶,「財用困乏,士眾凍妥。」起用韋皋為節度使後,才打開局面,重新聯合南詔,幾次大敗吐蕃。806年,奪回了由藩鎮割據的淮西等地,暫時使唐朝恢復統一。但其後的唐憲宗寵信太監,最終竟被太監殺害,致使以後唐朝更是每況愈下。

  雖然大家總恥笑清代的慈禧和光緒逃離首都,可惜強大的唐朝皇帝的逃亡記錄恐怕誰也比不上,史載的就有以下記錄:

  756年,唐玄宗逃往四川,長安被叛軍攻陷。

  763年,唐代宗逃往陝州,長安被吐蕃軍隊攻陷。

  783年,唐德宗逃往奉天,長安被涇原叛軍攻陷。

  881年,唐僖宗逃往四川,長安被黃巢軍隊攻陷。

  895年,唐昭宗逃往莎城,長安被岐州、邠州節度使李茂貞、王行瑜佔領。

  901年,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等劫持到鳳翔城。

  904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溫挾持到洛陽。

  吐蕃、回鶻相繼興起,西北馬場不能保全,唐朝手中再也沒有一隻強大的僱傭兵力可平定藩鎮叛亂,國事日衰不可避免。唐代中後期起,南詔國大肆入寇西南,劫掠人口錢財,使得唐代最後的一塊戰略後方也被破壞殆盡。吐蕃、南昭這樣的小邦都欺辱我大漢民族。這樣強盛的國家為何受一次打擊就一蹶不振了?這樣的強盛只能說,空有其名,名不覆實。唐朝更多是是帶給中原民族的恥辱。唐朝從未有真正的強盛。

  長年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政使唐王朝的統治權力名存實亡。唐軍內部矛盾重重,互不相助,號令不一,官僚階層間相互傾軋。唐朝自唐玄宗時代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明爭暗鬥,再從唐穆宗到唐宣宗,牛、李兩派相互鬥爭近四十年之久的「牛李黨爭」,唐朝的朋黨爭鬥直至唐末,上至宰相、尚書,下到郡縣令尹,無官不黨。甚至連年已71歲的白居易,也因妻族屬於朋黨而不自安,以致日久積眾怨。唐朝的朋黨爭鬥就是狗咬狗,他們爭鬥是為各自集團和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像宋朝為國家利益黨派之爭。李德裕當權,他只憑愛憎用人,對牛派朋黨人士,一律排斥。唐武宗死後,唐宣宗繼位,牛黨得勢,對李派朋黨人士大加迫害。這樣的官員能治理好國家,能給人民安穩的日子嗎?

  安史之亂以後,皇帝對擁兵割據的節度使失去控制能力,對握有軍權的將領又猜忌多疑,於是重用宦官,致使太監們權勢漸大。作為禁軍的御林和神策軍,竟然由太監掌控。自唐代宗起,節度使多從神策軍派出,近鎮諸軍也多請隸屬於神策軍,神策軍遂得以擴大到15萬。這就是唐朝後期宦官挾兵權把持廢立君王的武力基礎。唐代宗又設置了「內樞密使」,由宦官擔任,掌管「承受詔旨,出納王命」的任務。自此,機要大權又落入宦官之手。在中晚唐時代,唐朝皇帝在軍事、政治、經濟上已無實權。唐朝太監比明朝的太監權力更大,地位與皇帝不相上下,成為了唐帝國的真正掌權者。唐朝中後期宦官當政,表明在唐朝大部分時間裡是太監說了算的,皇帝形同傀儡。唐代太監們一方面引導皇帝荒淫享樂,一方面用禁軍武力威脅皇帝,鎮壓百官。唐代太監們飛揚跋扈,不止把持朝政、覽閱奏章、參與朝廷機密、賞罰朝臣、任免將相,而且可以擅行廢立,對皇帝生殺予奪。唐朝從肅宗皇帝起,朝政大多掌握在宦官手上,宦官握有生殺廢立之權。唐代宦官隨時有可能殺掉不聽話的皇帝,再換一個。順宗後九個皇帝就有七個是宦官所立。唐朝有好幾個皇帝竟然是被太監弄死的。憲宗以後的九個皇帝中,兩個為宦官所殺,七個是宦官所立。宦官對皇帝的廢立生殺,沒人敢持有異議。歷史地看,唐代的宦官之禍遠盛於明。尤其是唐代後期,哪個大臣敢和宦官對抗?朝廷的官僚又與宦官相勾結,結成朋黨進行鬥爭。唐代牛李二黨都不同程度地援結宦官之不同派系。即使是宰相也要依靠和宦官妥協才得到宦官的支持施展抱負,唐朝是太監的天堂。一個由不陰不陽的太監們掌握治理的長達一百多年的朝代,能有什麼值得歌頌的。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