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服飾:遼代官服
遼代官服
遼太祖在北方稱帝時,以甲冑為朝服。佔領後晉領土後,遼代統治者受漢族影響創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著本民族服裝,漢族官吏仍穿漢服。乾亨年間(公元979—983年)服制又有所變化:三品以上的契丹族官吏在舉行隆重典禮時也著漢服。日常官服分兩種:皇帝及漢族臣僚著漢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重熙元年(公元1032年)以後,大禮都改著漢服。我們不難發現,遼代皇帝和宋代皇帝對待異族服飾的態度不大相同。宋代皇帝採取禁止胡服流傳的強硬做法,而遼代皇帝對漢服採取吸收寬容的態度,把它當作禮服。特別有趣的是,皇帝日常著漢服,皇后穿契丹服,呈現出和睦相處的良好氣氛。
由於遼地處於北方,寒冷時間長,遼代君臣大都服貂裘。皇帝穿最名貴的銀貂裘,大臣穿紫黑貂裘,下屬穿沙狐裘等。契丹族以遊牧為主,祭山是大禮,服飾尤盛。大祀時,皇帝頭戴金冠,身著白綾袍,束紅帶,佩魚袋,帶犀玉刀,穿絡縫烏靴。小祀時,戴硬帽,著紅克(緙)絲龜紋袍。田獵時,戴幅巾,穿甲戎裝,以貂鼠或鵝項、鴨頭為捍腰。
皇帝本民族的袞冕服飾為:頭戴實裡薛袞冠,身穿絡縫紅袍,佩犀玉帶,穿絡縫靴。禮服為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帶,或衣紅襖。常服是綠花窄袍。皇帝又著漢服的袞冕:冕為金飾,垂珠十二旒,黈纊充耳,玉簪導。玄衣,纁裳。衣有日、月、星、龍等八種圖案,裳有藻、粉米等四種圖形。大帶,舄加金飾。這是祭祀宗廟、遣將出征、納後時的衣著。這種袞服與宋代袞服比較,衣多一種圖形,裳少一種圖形,圖案大同小異。
遼代官員
皇后小祀時,戴紅帕,服絡縫紅袍,懸玉珮,穿絡縫烏靴。這與宋代后妃服飾比較起來,款式及花樣略顯簡便、單調。
皇太子謁廟還宮、元日、冬至、朔日入朝要戴遠遊冠、著絳紗袍。其冠三梁,加金附蟬九,首施珠翠,犀簪導。與宋代皇太子相比,朱明衣換成了絳紗袍,略趨簡樸。
遼代臣僚戴氈冠,飾金花,加珠玉翠毛,額後垂金花。有的戴紗冠,制如烏紗帽,無簷,不掩雙耳。額前綴金花,上結紫帶。有的著紫窄袍,繫帶,用金玉、水晶、靛石綴飾,稱為「盤紫」。高齡老臣,可服錦袍、金帶。三品官以上戴的進賢冠,三梁,加寶飾;五品官以上,其冠二梁,加金飾;九品官以上,其冠一梁,無飾。臣僚通常著窄袍、錦袍,一般左衽,圓領,窄袖,顏色偏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