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服飾:宋代帕頭
帕頭發展到宋代,已成為男子的主要首服。
帕頭(futou),亦名折上巾。又名軟裹。一種包頭的軟巾。因帕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故也稱「烏紗」。後代俗稱為「烏紗帽」。
宋代帕頭以籐織草巾子作裡,用紗作表,再塗以漆,稱為「帕頭帽子」,可以隨意脫戴。其式樣有直角、局腳、交腳、朝天、順風等,身份不同,式樣也不同。皇帝或官僚的展腳帕頭、兩腳向兩側平直伸長,身份低的公差、僕役則多戴無腳帕頭。
上自皇帝,下至百官,除祭祀、隆重朝會需服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帕頭帕頭的形制,也和前代有明顯的不同。作官宦形象多用直腳,僕從、公差或身份低下的樂人,多用交腳或局(曲)腳。帕頭內襯木骨,或以籐草變成巾子為裡,外罩漆紗。褲襪,為足衣,有長統和短統,一般女子所用,男子也有穿著。
帕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平式帕頭,是一種軟裹巾式,頂上的巾子較低而平,亦稱『平頭小樣」,為一般 士庶與官吏宴居(閒居)時戴用。
結式帕頭,結式帕頭也是一種軟裹巾式,在帕頭之上加一巾子,將其兩腳系結在頭前,呈同心結狀,將另兩腳反結在腦後,為將尉、壯士所好戴用。
軟腳帕頭,軟腳帕頭是在帕頭之下襯以「巾子」(即假髮),或「木圍頭」使帕巾的外型乎整固定,帕巾的兩腳加厚並塗漆,成為軟腳,使其乎展下垂,行動時則飄動爾雅,為文官與學士所愛戴用。
圓頂直腳帕頭,這是一種硬裹帕頭,用「木圍頭」襯在額前,再用帕巾裹之,也可用籐草作成內型,外糊皂紗,塗漆而成,其兩直腳用鐵絲織成,外罩漆紗,使其向左右平伸,為朝臣與地方官吏所用,唐,宋,明歷代皆有採用。
方頂硬殼帕頭,這是一種硬裹的巾帽,用鐵絲或籐草編成內型的硬殼,再糊絹或羅,並塗於黑漆,外型方而隆起,左右兩腳用鐵絲製成,並糊漆紗,向兩側乎伸或上翹,為宋代官員所好戴,宋代帝王也常戴用,但其兩腳平直而長,向左右平伸,長至二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