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杜子孚:死於白刃格鬥的冀魯邊區政委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杜子孚:死於白刃格鬥的冀魯邊區政委

2016年01月3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8 次

杜子孚(1916—1942),八路軍冀魯邊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

原名杜蘭友。出生於山東省寧津縣後鄭莊。9 歲讀小學,1931 年,考入河北省南皮縣立第二高小,學習刻苦認真。「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聯絡進步同學下鄉,向廣大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1934 年,考入天津第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他受到進步教師和革命書刊的影響,思想更加傾向革命,並開始從事中共領導的秘密活動。「一二九」運動爆發時, 作為天津學生運動委員會委員, 積極組織開展反對「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活動。1936 年初,返回家鄉。後考入泊鎮直隸(今河北)省立第九師範學校,繼續從事秘密活動。

1937 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 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津南地區早期共產黨員。後奉冀魯邊區工委的指示,組織成立南皮縣戰地動員委員會,任主任, 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抗日鬥爭。他認真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動群眾,打擊惡霸地主,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投入抗日鬥爭。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建立了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開創了南皮縣抗日鬥爭的新局面。

1938 年,日軍大搞「綏靖」政策,抗日鬥爭日趨艱苦。他不僅自己不畏艱險,捨身為國,還動員父親當掉家中的土地支援抗戰,並讓父母、兄嫂、妻子等親屬參加收藏文件、送信、傳遞情報和印刷文件等工作,為抗日竭盡全力。

1939 年至1941 年,杜子孚先後調任冀魯邊區一地委委員、民運部長、二地委副書記、一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所到之處,他都埋頭苦幹,功不自居,在艱苦險惡的條件下,領導當地軍民積極開展武裝鬥爭。在戰爭環境中,《共產黨宣言》和《論持久戰》是他最喜歡的兩本書,一有空閒便取出研讀,從中吸取養分,指導自己的工作。

1942 年夏,日軍集結重兵對冀魯邊區進行大規模「掃蕩」。為了粉碎日軍企圖消滅抗日根據地的狂妄野心,冀魯邊區軍民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掃蕩」作戰。6 月18 日,杜子孚與一專署專員石景芳率領地委、專署機關幹部和警衛連百餘人,與敵周旋轉移到東光縣大單家村。次日拂曉,三千多日軍對單家村實施「鐵壁合圍」。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杜子孚鎮定自若,指揮部隊沉著應戰,奮力突圍。他率部予敵以嚴重殺傷後,突出村子。爾後,當他率隊順著通往砸橋的一條通道向見津河方向猛衝時,又遭到日軍伏兵的堵截。於是,石景芳率部分武裝佯攻掩護,杜子孚則帶大隊向西北方向邊打邊撤,當撤到東光縣四柳林地帶時,部隊子彈打光,且又陷入敵人團團包圍中, 杜子孚當即率領戰士們喊著衝向敵陣, 同日軍展開了殊死的白刃格鬥。拚殺中,杜子孚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 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