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奉化溪口蔣介石為何對送行父老伸出三根手指?
1949年元旦,對蔣介石來說,沒有一絲節日的喜悅。解放軍已兵臨城下,渡江作戰只是時間問題,國民黨在中國的敗亡命運已無可挽回。
當日,新華社發表新年獻詞,提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響亮口號。蔣介石也發表元旦《文告》,發出了「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絕不縈懷」的哀鳴,並聲稱為「以冀弭戰消兵解人民倒懸於萬一」而甘願「引退」。
1月5日,毛澤東為新華社起草評論《評戰犯求和》,明確將蔣介石列為戰犯,拒絕以蔣為談判對手。而國民黨黨內要蔣介石下台的呼聲日益高漲。更為嚴重的是,美國人已經看出蔣介石對他們再無多大價值,開始在國民黨內物色新的代理人。
種種跡象表明:蔣介石已無退路,只有下台。
20天後,內外交困的蔣介石在寫下「冬日飲寒水,雪夜渡斷橋」的詩句後,黯然神傷地離開總統府,回老家奉化溪口——這個他政治上失意時總要回去的避風港,「歸隱」去了。
現在老家也不能待了,只得另擇隱地。
蔣介石回到溪口
送別的鄉紳問:「總統幾時再回來?」
蔣介石略微遲疑了一下,便伸出3根手指頭,肯定地說:「最多3年!」
4月25日下午2時,蔣介石一行來到象山附近的頭江口。因為水淺,只得先上竹排,再換乘汽艇,到達早就停在頭江口外清江上的「太康」號軍艦。
站在甲板上,蔣介石不願再回頭望一眼故鄉,只是望著漣漣水波,默默無語。此次離鄉,蔣介石是何感觸,就不得而知了。但從此,他就和家鄉永別了。
還是蔣經國一語道出了蔣介石當時的心情:
「大好河山,幾無立錐之地!且溪口為祖宗廬墓所在,今一旦拋別,其沉痛心情,更非筆墨所能形容。」
然而三年又三年,蔣介石終其一生再未能回到溪口。26年之後,在台灣找了和溪口景色相近的慈湖,懸棺未葬,遙望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