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全國爆發反蘇大遊行:迫使蘇軍撤出東北
導讀: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後,迅速進入我國東北擊敗日本關東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後,蘇聯為與英美等西方國家爭霸,以延遲撤軍來脅逼國民政府答應其在東北的政治企圖,致使東北長達半年仍未為被中國接收。
與此同時,駐東北蘇軍又屢屢出現一些違紀行為,不但嚴重損害了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形象,還使中國民眾,尤其是東北人民對蘇聯的感激之情逐漸被沖淡,並轉為仇怨,紛紛盼望中國政府盡快接收政權,整頓治安。
1946年2月20日,東北興安省府主席吳煥章接收興安省(中華民國在抗戰勝利後設的東九省的其中一省,簡稱興)受阻,被迫折返北平。消息傳來後,民眾激憤不已,雖然國民黨「黨團事先並無主動」,但「激於愛國熱誠之中立分子所發起」,重慶大學等14所大學的學生代表,除「中大以學生意見不一致,未參加罷課」外,其餘的都決定「自20日起一律罷課,並定於22日結隊入市區遊行示威」。得此消息,對政府不滿的國民黨右派大喜過望,認為這是「打擊中共」的好機會,並乘機挑唆。
此時,中共對蘇聯在東北的所作所為也深感不滿,從國家主權利益和民族大義出發,希望「蘇聯軍隊愈早退出東北愈妙」。可面對即將爆發的中國民眾反蘇運動,蘇聯卻不以為然,除對中國政府「表示抗議」外,還再次聲明:日本的「東北工業應屬蘇軍戰利品,某些工礦事業要中蘇合資經營,並關切美軍何時離華」,稍後又宣佈把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併入蘇聯版圖,而對自己何時撤軍則閉口不談,大有把東北也收入囊中之意。蘇聯的種種做法猶如火上澆油,令本已不滿的中國民眾更加憤怒不已。
1946年2月22日,來自重慶20多所學校的兩萬多名學生、教職員工舉行遊行,沿途散發《告全國同胞書》《致蘇聯抗議書》等,「路側民眾,皆以熱烈掌聲,並隨呼口號,且有燃放鞭炮」。與此同時,傅斯年等20位文化界人士也藉機發表《我們對於雅爾塔秘密協定的抗議》,要求國民政府「不得再有任何喪失國家主權及利益的行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但在當天重慶的遊行中,由於國民政府對中蘇交涉的事宜一直秘而不宣,加上國民黨右派乘機造謠生事,揚言張莘夫等人乃「非法部隊」所殺(註:1946年1月,中國地礦專家張莘夫等人在東北同蘇軍洽談煤礦接收時,被不明身份的人殺害),將矛頭指向中共。加上國民政府沒有落實保衛工作,結果在「學生行列過後約20分鐘」,國民黨右派乘機指使暴徒搗毀重慶《新華日報》營業部和民主報社,並毆傷在場的工作人員。聞訊匆忙趕來增援的警察也在多人被打傷後,才制服暴徒,平息暴亂。
2月24日,反蘇運動蔓延至全國各地。當天,重慶的「漁農工商及律師、會計師、醫師、教育、婦女等團體」,組織「陪都各界愛國護權聯合籌備會」,「通電全國各地民眾響應」,要求蘇軍盡快撤走。之後,上海各民眾團體成立了「各界維護東北主權委員會」,「舉行十萬群眾示威遊行」。其他如北平、武漢、太原、南昌、貴陽等地都舉行了程度不等的遊行示威,甚至連台灣也舉行了「抗議蘇聯破壞中蘇友好同盟」的示威遊行。
國民黨高層對民眾的運動是持懷疑和反對態度的,他們擔心因此惹怒蘇聯,令蘇聯轉向支持中共,危及自己的政權。遊行發生後,蔣經國批評「國民黨一部分人在重慶大搞反蘇宣傳是愚蠢的」;於2月24日「回渝主持大局」的蔣介石也「對日前學生大遊行,極不謂然」,次日還勸導學生「切不可輕聽外間無根據之傳聞,而有激昂過分之言動」,「要信任政府」。
中共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全國性反蘇運動,除一再譴責暴徒的暴行外,也站在愛國主義的立場上表示:「我們與重慶學生一樣關切中蘇談判與東北的現狀和前途,我們確認,只有確保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完整」,「才是中國與遠東之福」;並肯定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學生方面來說,大多數是純潔的……是為直接的愛國心所驅使」;同時針對國民黨右派的造謠中傷,指示黨內宣傳機構展開反擊,重點打擊「國民黨內的法西斯反動派與特務機關」。
此外,中國民眾運動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首先,美國各報刊紛紛報道「東方各隅遊行示威,贊中國全國的學生運動」,並批評美國政府的態度「過於緘默曖昧」,認為「東北應立即歸還中國」。在輿論的壓力下,美國政府感到駐東北蘇軍威脅到自己的遠東利益,態度轉趨強硬,杜魯門表示要在「中國問題上採取強硬的立場,不然的話,俄國將在遠東取日本而代之」。之後,英國的媒體也跟著抨擊蘇聯拆運東北機械的行為「令人憤慨不平」;甚至連日本輿論亦深有感觸地說:「中國不容任何國家之侵略……深信中國日後必將收復被各國非法割奪之土地之主權。」
1946年3月1日,國民黨召開六屆二中全會,東北問題自然成為熱議的話題。隨後兩天,反蘇遊行示威又在保定、開封、唐山、寧夏等地相繼出現。眼看反蘇運動又有再度大規模襲來的跡象,蔣介石趕緊在3月5日號召:「各同志必須平心靜氣,認識國內外之現實環境」,「不可以表面片段之觀察,作憤慨空洞之議論。」同時,借助民眾的聲勢,第二天,中國外交部向蘇聯駐華大使館遞交要求「蘇軍即行撤退」的強硬照會。
此時,美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公開表示:「任何國家未得另一國家同意都無權派軍隊進駐該國領土」,如有人違反,美國「不會,也不能置身事外」,以此含沙射影地攻擊蘇聯。英國對蘇聯在伊朗、東歐等地駐軍早已耿耿於懷,現蘇軍又在東北拖延撤軍,並搶奪東北的「各種工業裝備」,更讓英國感到自己的遠東利益受到了威脅。3月5日,丘吉爾在美國富爾敦表示:「中國東北之展望,實令人不安。」隨即,發表了針對蘇聯的「鐵幕演說」。
由於來自各方面的政治壓力,加上中國民眾的「示威遊行已使莫斯科感到自己處於相當不利的境地」,蘇聯極不情願地向國民政府公佈了蘇軍從東北各地撤軍的具體日期:4月18日,蘇軍撤出長春;4月22日撤出齊齊哈爾;4月25日撤出哈爾濱。5月22日,蘇聯公開發表聲明:「蘇軍已於5月3日全部撤退完畢。」(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