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最愛的女人海蘭珠葬於何處?宸妃墓之謎 | 陽光歷史

 

A-A+

皇太極最愛的女人海蘭珠葬於何處?宸妃墓之謎

2015年06月24日 古墓探秘, 歷史解密, 清朝皇帝, 皇帝的女人們 暫無評論 閱讀 1,237 次

  宸妃海蘭珠葬在哪?都說清朝皇帝最為癡情,其中尤以皇太極和順治為最。傳說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乾脆看破紅塵出了家,而皇太極在宸妃海蘭珠去世之後,失魂落魄差點馬上跟了去。這個宸妃在很多清宮劇中都是纏綿悱惻的女主角,按說葬在 哪裡不應該是個謎。可偏偏到現在也沒人說得清她的墓葬到底在哪。有說法海蘭珠葬在昭陵的妃園寢,按《清史稿》的描述宸妃墓又應該在瀋陽城北的蒲河附近,而參考《清關雎宮墓地考》一文宸妃也可能是葬在瀋陽城北的老鸛堡子,到底哪個是真的?這位命途多舛的妃子是何時魂歸九天的?她死後又發生了什麼故事?清代的官方史料對宸妃墓始終諱莫如深,到底為什麼呢?

  玉人西去多情皇帝肝腸寸斷

  宸妃,博爾濟吉特氏,本名海蘭珠。她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哲哲的侄女,莊妃的姐姐。她相貌嬌美、成熟端莊,皇太極對她非常寵愛。崇德元年,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把她居住的宮殿稱為「關雎宮」,象徵兩人的愛情。

  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極率領軍隊正在松山戰場上和明軍打得火熱。坐鎮帳幕中的皇太極突然收到急報,宸妃病重!如五雷轟頂,皇太極登時忘記了正在進行的戰事,他虎目蘊淚,戰場的慘烈沒能擊倒他,可這個噩耗卻讓他瞬間鬢角染霜。不顧眾將的苦諫,皇太極毅然踏上了歸家的路途。

  他快馬加鞭、連飯都顧不得吃,行進至盛京城外時,皇太極的心中升起了一絲不祥的預感,他恍惚間看見伊人巧笑倩兮卻在緩緩離去!他胸口劇痛,一夾馬腹,朝皇宮疾奔而去。路上遇到索尼等人,他們告訴皇太極說宸妃已逝,皇太極悲痛不已,卻不敢相信。近了!皇宮到了!近了!關雎宮到了!晚了,33歲風華正茂的她確實已經芳魂杳杳了……


  皇太極悲痛欲絕,悔恨、埋怨、悲傷……諸般情緒湧上他心頭,像刀子般在他心上一道道刻下劃痕,他抱著宸妃冷去的身體,眼中紅絲遍佈,神情呆滯,哀傷欲絕,不睡覺也不吃飯。可是,再怎麼呼喚,宸妃也不會再回來了!這關雎宮此後再看不到她凝著淡淡哀愁的眼眸了!

  一天中午,皇太極突然犯了迷糊,他不說一句話,什麼知覺也沒有了,彷彿靈魂也隨著宸妃一起走了。到了酉時才醒過來。他告訴群臣說:「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 」此後,他雖然恢復了神智,但依舊哀痛不已。

  宸妃喪期誰私自宴樂別想好

  根據《清太宗文皇帝實錄》,皇太極給宸妃親手寫的祭文是這樣的:「爾生於乙酉年,享壽三十有三,薨於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爾,厚加眷愛,正欲同享富貴,不意天奪之速,中道仳離。朕念生前眷愛,雖沒(同歿)不忘,追思感歎。是以備陳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諷誦經文,願爾早生福地。 」

  群臣奏請皇太極去打獵散心。皇太極同意了這個請求,於是一行人到蒲河打獵,經過宸妃的墳墓,皇太極觸景傷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場。在宸妃國喪期間,有兩個不守規矩的人,一個是郡王阿達禮,一個是輔國公紮哈納,他倆竟然找來樂隊嘻嘻哈哈,皇太極一怒之下,剝奪了他倆的爵位。

  這倆人也忒不識相,在宸妃喪期間,連皇太極自己都停止了宴樂。崇德七年,松山錦州大戰清軍告捷,明朝率軍將領洪承疇、祖大壽被俘後降清。當年四月,皇太極在盛京皇宮的大政殿為此二人賜宴慶賀,但他這個東道主卻沒有參加,解釋是:「朕今日未服視朝衣冠,又不躬親賜宴,非有所慢於爾等也。蓋因關雎宮敏惠恭和元妃之喪未過期,故爾。 」據史料記載,在宸妃喪期間,被查出私自宴樂的有數十人之多,還有的人因此受到沒收家產、罰銀、鞭笞、貫耳鼻等處罰。

  自從宸妃去後,皇太極日漸消瘦,茶飯不思。兩年後,皇太極也追隨宸妃而去。

  宸妃謚號是清代妃子中絕無僅有的

  「(冬十月),己巳,追封宸妃為元妃,謚敏惠恭和。 」

  這謚號大有文章。啥叫「元妃」?按照清朝典制,指的都是皇帝的第一位正妃。而宸妃卻並不是皇太極娶的第一位正妃,在她之前,有鈕祜錄氏(後被追封為元妃)、烏拉那拉氏(追封為繼妃)、孝端文皇后等,封海蘭珠為元妃,足以見皇太極對她的深厚感情。至於「敏惠恭和」四個字的謚號在清代妃子的謚號中那是絕無僅有的,一般沒有這麼多字。

  宸妃曾葬地載門外

  宸妃於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病故於關雎宮,有史料記載,說她死後第二天,她的棺木由盛京皇宮東側門出宮,被送到了城北地載門外五里的地方,安奉於臨時搭建的蘆殿之內。出殯的時候,皇太極親自率領諸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的各級官員送葬,還有各個固倫公主、和碩福晉、和碩公主、多羅格格等,千餘人的送葬隊浩浩蕩蕩,哀聲遍天,一直到了墓地所在。在宸妃死後三天,舉行了火化儀式。

  此後宸妃的骨灰罐在蘆殿暫時安放了兩年之久,等到崇德八年二月初十才舉行儀式正式埋入了地宮。而此時的皇太極已經疾病纏身、命不久長了。他沒能親眼見到愛妃被葬入地宮,只能派大臣代替自己前往。半年之後,皇太極駕鶴西去。


  據記載,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宸妃墓祭祀頻繁,每月進行月祭,每年清明和歲末都舉行大祭,朝鮮國王還專門派太監送來香燭禮物致祭。皇太極每次路過地載門外五里宸妃安息之地,都要痛哭失聲、下馬佇立,久久不能自己。

  一位妃子,能夠得到皇帝的真心愛戀,能以26歲年紀嫁給皇帝卻不失寵愛,能在死後得到皇帝的眼淚和深深懷念,在清代歷史上恐怕只有皇太極的兒子福臨之妃董鄂妃能夠媲美了。

  清官方史料為何有意隱晦宸妃墓所在?

  太宗於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在清寧宮與世長辭。昭陵也因此開始修建,為了安葬眾妃子,不久,在昭陵陵寢西邊修建了妃子園寢。

  而宸妃究竟有沒有歸葬妃園寢官書上根本沒有記載。但清史專家李鳳民認為,此事「頗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幾個:

  其一,若宸妃墓依然在地載門外原地未動,那麼按照清代典制,妃子墓要稱為「園寢」,肯定要按照園寢制度增建一系列建築,然而,史書上根本沒有查到地載門外五里有宸妃園寢,這表明,宸妃墓早就不在地載門外了。

  其二,按照明清陵寢制度,凡是比皇帝先死的妃子,一般不單獨修建妃子園寢或者後陵。宸妃也應該一樣,這樣才能解釋宸妃墓從地載門外五里消失的原因。

  其三,《清實錄》《大清會典》等明確記載,宸妃葬在昭陵貴妃園寢。昭陵貴妃園寢全稱是「宸妃、懿靖大貴妃園寢」,康熙十年玄燁冬巡祭祖,首次祭祀宸妃園寢,乾隆八年九月癸卯,派遣官員到「宸妃、懿靖大貴妃、康淑妃並公主園寢」祭祀,這就表明,宸妃不僅是葬在妃園寢中,更是妃園寢的首位人物,這與她的地位也相符。

  其四,從嘉慶朝起,《清實錄》對妃園寢的稱呼發生了重要改變,也就是不再叫「宸妃、懿靖大貴妃園寢」,而是改叫「懿靖大貴妃、康淑妃園寢」。道光年間的《清實錄》也延續這一稱呼,這是對宸妃有意進行隱晦,原因是什麼不太清楚。但是按照傳統,這位懿靖大貴妃似乎確實要比宸妃更有資格一點,因為宸妃雖然受到皇太極的寵愛,但是她的兒子早夭,而懿靖大貴妃的兒子叫博穆博果爾,被封為「襄親王」。因為這種有意隱晦,導致官書中對宸妃墓地的記載變得無從可考。

  那麼,為何要故意隱晦宸妃呢?這很有可能是後代皇帝不想宣揚這種被過於專寵的后妃,具體原因恐怕只能坐著時光機倒流回去問嘉慶了。

  宸妃墓在不在老鸛堡子?

  鐵玉欽的論文《清關雎宮宸妃墓地考》中是這樣說的:「據史料記載, 在元妃薨逝後, 皇太極多次出獵葉赫地方和蒲河,回來的時候, 都要到元妃墓上慟哭 、奠茶酒, 其出行路線都是出地載門小北門, 斜而向東北行,沿今天的榆林堡、大窪而至蒲河, 或再向東北經蓮花池、二井、後腰堡而達葉赫地方。這條路線上, 必然要經過元妃墓地之所在--老鴰堡子一帶, 從地理位置上看, 是合情合理的。綜合我們的調查可以認定今瀋陽市大東區遼沈環衛所, 即是宸妃墓地, 當無疑問。 」

  不過清史專家李鳳民並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從前的老鴰堡子也就是今日的老鸛堡子並不是宸妃墓地,而是二等子明安墓地。

  明安,也是和孝莊、宸妃一個姓,姓博爾濟吉特氏,他是蒙古科爾沁部酋長之一,他歸順了努爾哈赤,並且把女兒嫁給了努爾哈赤。

  李鳳民說:「明安之墓的記載有很多,其中以《陪都紀略》最詳細,這本書記載,二等子明安之墓在城北四里老鸛堡子,這些記載和《清關雎宮宸妃墓地考》中對宸妃墓的考證有下面三點相似之處,一是地址相同,均是老鸛堡子(老鴰堡子),二是墳主姓氏都相同,都是博爾濟吉特氏,三是看墳人相同,都是吳家人。四是碑的數目相同,都是一甬。所以,所謂宸妃墓不過是二等子明安墓的張冠李戴。 」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