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法國教育界拒絕戴高樂包裝出來的民族英雄
在這個國民信仰普遍沒落的時代,為了推出一個國家英雄,我們不惜篡改歷史和塑造英雄,這恰恰是對烈士的侮辱。一個真正的英雄人物的建立,不僅需要接受幾代歷史學家的反覆質疑,而且必須通過廣大民眾自身的價值判斷和道德拷問,才能終究彪炳青史,為後世所銘記。
公報甫一發表,立即掀起軒然大波。全國中學教師工會、教育業工會聯盟兩大教師團體首先發難,拒絕執行「朗讀遺書」的規定,認為政府此舉是「利用歷史為工具,以達到黨派或個人的政治目標」,將「導致學界知識混亂」,並擔憂「政治家的濫用」將使「教師的自由教育權」以及「歷史研究方法的邏輯性」遭到史無前例地踐踏。隨後,各地方教師工會也開始議論紛紛,鋪天蓋地的譴責聲明和抗議信,為開學初的熱鬧景象又添了一把薪火。
這所有的負面言論使得教育部長一時間面臨巨大輿論壓力,也使得已在各項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備受責難的總統薩科齊,重新淪為口誅筆伐的對象。但政府並未因此鬆口,由薩科齊親信控制的數家電視台已準備將居伊·莫格犧牲紀念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一段介紹英雄事跡、名為《遺書》的兩分半鍾短片,在2007年10月17至22日每天在法國二台、三台、四台和五台國際頻道播出。政府執意將「英雄」活動進行到底,教師與史學家爭吵不休,夾在中間的普羅大眾,只能在對這段歷史的確信與狐疑中繼續遊移。
居伊·莫格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的故事為何在六十多年後再次受到政府的關注?他的身上究竟有何疑團,讓教育界和歷史學界都陷入了與政府的口水之爭?他的犧牲是否具有歷史價值和反侵略意義?或者,更確切地說,他算不算一位真正的國家英雄呢?
少年居伊
居伊·莫格,他的全名是居伊·普羅斯佩·歐斯塔什·莫格,1924年4月26日出生於巴黎一個普通的鐵路工人家庭。父親普羅斯佩·莫格是一名鐵路工會成員,也是法國共產黨在巴黎地區的骨幹份子,擁有巴黎第17區共產黨代表的頭銜。居伊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便對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事業抱有強烈的熱愛,在剛踏入中學時,便加入法國共產主義青年會。但是,隨著世界大戰陰雲密佈,法國共產黨遭遇的挫折使這個典型的共產主義家庭難逃四分五裂的命運。
1939年8月23日,蘇聯面對蠢蠢欲動的德軍,為求暫時自保、養蓄實力,與希特勒簽署互不侵犯條約,法國共產黨隨即響應,宣佈支持蘇聯的決定。法國國防部長達拉蒂埃一怒之下,將共產黨劃為非法組織,下令強行解散。居伊的父親普羅斯佩·莫格首當其衝,於1940年2月被捕,隨即押往位於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政治犯集中營;居伊的伯父亨利·莫格則倖免於難,但也加入了當年夏天成立的法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長輩們突然生死未卜,這個家庭的下一代卻始終沒有放棄父輩的信念,居伊的姐姐羅莎莉於1941年加入地下組織,很快也成長為一名幹部。
17歲的就義者
居伊在遇害前一天寫下了一封絕筆信。信的開頭寫道:「親愛的媽媽,我深愛的弟弟,我深愛的爸爸,我要死了!我要求你們,尤其是媽媽,一定要勇敢。我希望像走在我前面的人那樣勇敢……當然,我寧願活著。但我衷心希望的是,我的死能達到某種目的……17歲半,我的生命短暫,但除了離開你們,我沒有遺憾。」薩科齊總統要求學生們朗讀的正是這封信。
居伊之死沒有為他的家庭蒙受的災難劃上句號,母親收到遺書後,擔心自己僅存的小兒子塞爾日也會遭到政府迫害,於是將其喬裝打扮成女孩,一同逃往鄰近省份。12歲的塞爾日不堪忍受長途跋涉、衣食無著的流亡生活,父親被捕、哥哥被殺的場景一直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夢魘,終於在1944年4月19日因感染腦膜炎而死去。他們的母親朱麗葉僥倖存活下來,隨後也回到巴黎,加入了解放運動委員會,並於1945年以共產黨員身份當選巴黎市政顧問。同年7月22日,應戴高樂將軍的號召,人們為在南特暗殺事件中犧牲的所有人質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舉行國葬,遭納粹槍殺的所有抵抗運動烈士和英雄們擁有了他們最終的安息之處,和一塊表彰愛國主義精神的紀念碑,而居伊·莫格的墓地旁邊,則長眠著他那早夭的弟弟塞爾日。
父輩友誼帶來死後殊榮
居伊的遺書和生前事跡為人們所熟知,並躋身國家英雄的行列,並不是偶然的。在居伊及其他26名共產黨人被槍決後,一位同時關押在沙塞爾集中營的15歲共產主義青年會女戰士愛思特·高登,奉地下組織之命搜集所有被害者留下的筆記資料。通過她的努力,居伊的戰鬥精神和慷慨赴難的動人故事不久便在法國抵抗運動陣營中流傳開來,成為人們心目中抗擊納粹、光復法國的愛國主義小英雄。1944年12月28日,戴高樂為居伊·莫格追授二戰十字勳章和抵抗運動紀念章,1946年2月9日,又為他頒布了象徵為國家做出最傑出貢獻的騎士榮譽勳章,並將巴黎17區的一條街道和一座捷運站命名為:居伊·莫格。
至此為止,在沙塞爾集中營所有被納粹殺害的死難者中,只有居伊一人在身後享有如此的殊榮,其它受害者的名字幾乎都從此銷聲匿跡。而且,在南特暗殺事件犧牲的人質中,居伊並不是年紀最小的一個,據資料顯示,在居伊犧牲日的同一天——22號,總指揮奧托將軍下令在南特處決了16名人質,在巴黎近郊處決了5名人質,這21名死者中最小的是不到17歲的安德雷·勒摩爾,他在犧牲前勇敢地高呼:戴高樂萬歲!然而,他的英勇表現卻並未得到戴高樂的青睞。
質疑英雄
20世紀70年代後期,法國共產黨在政壇上逐漸式微,歷史學界對法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價值與意義開始重新進行考量,並發出了與傳統的理解不同的聲音。居伊·莫格的「抵抗運動英雄」稱號開始受到質疑,他宣傳共產主義是否屬於「抵抗運動」的一部分?作為人質被殺害與作為戰士被殺害的結局是否存在質的不同呢?
1991年,在南特暗殺事件與人質犧牲紀念日,法國共產黨主席喬治·馬沙親自主持紀念活動,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當年參與暗殺行動的青年會成員之一,吉爾貝·布魯斯林忽然出現在聚集了一萬五千人的紀念現場,手中揮舞橫幅,上面寫道「我是南特事件策劃人中的唯一倖存者,我理應在台上佔有一席之地」,不僅如此,他還當場痛罵:「馬沙!這兒沒有你的位置!」這一醜聞當時震動全國。
2000年,《居伊·莫格:被槍決的童年》一書出版,作者詳細分析了法國共產黨的地下活動是否屬於抵抗運動,以及居伊·莫格英雄稱號的合理性,使法國共產黨歷史和小英雄的疑問重新浮出水面。值得注意的是,該書的作者皮埃爾-路易·巴斯便是那位搜集沙塞爾集中營犧牲者資料、將居伊事跡公諸於世的女共產黨員愛思特·高登之子。
兩年後,歷史學家讓-馬克·貝裡耶和佛蘭·裡埃格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法國共產黨由於支持蘇德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在抵抗運動正式開始後,並沒有即時投入對德鬥爭的陣營,居伊以共產主義青年會成員身份進行秘密宣傳工作,只屬於黨派宣傳,而不是反侵略宣傳;法國共產黨直到1941年6月蘇德關係正式破裂後,才投身反納粹抵抗運動,而此時的居伊已經去世了。其次,居伊是被法國警察逮捕,在法國的法庭進行審判,與德軍無關;他「非法進行共產主義宣傳」的罪名之所以成立,是援引了國防部長達拉蒂埃為打擊法國共產黨制訂的法律條文,因此居伊的被捕和受審並非直接由於他從事抵抗運動。再次,長期以來人們只關注因南特暗殺事件遭受無妄之災的人質,而忽略了三名策劃和參與行刺的共產主義青年會成員,他們之後的遭遇如何?有沒有被德軍打擊報復?身為組織者之一的吉爾貝·布魯斯林為何突然現身1991年紀念活動並製造了如此醜聞?作為真正的反納粹英雄,他們始終被人質居伊的光芒掩蓋在歷史的角落裡,這不得不讓人們懷疑「英雄」之名所隱藏的不公正。最後,法國共產黨一直以來著力描述沙塞爾集中營裡關押的共產黨員之慘況,似乎有意轉移公眾視線,隱瞞1939-1941年間遲遲不參與抵抗運動的事實,但是,沙塞爾集中營的囚徒絕大多數都是在1940年被政府逮捕,罪名大多是從事共產主義活動,與抵抗運動毫無關聯,所以集中營的經歷也不能為居伊成為國民英雄提供理由。在這個國民信仰普遍沒落的時代,為了推出一個國家英雄,我們不惜篡改歷史和塑造英雄,這恰恰是對烈士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