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廢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為何被廢?
李承乾(618—645年1月5日),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恆山王。唐太宗即位,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承乾特加寵幸十餘歲、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稱心。太宗知道後大怒殺稱心。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貞觀十七年(643),承乾與漢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儼、杜荷(杜如晦之子)、趙節(長廣公主之子)等密謀Z反,未成,被紇干承基告密,下獄後廢為庶人,徙往黔州,兩年後死在那裡。
唐太宗必須面對現實。李泰當太子,皇子李承乾和李治都會送命;李治當太子,李承乾和李泰都可平安。太宗在太子李承乾被廢以後沒有選立魏王李泰,是不希望讓後世子孫看到儲君之位可以依靠所謂經營而得。
李治,小名「雉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唐太宗一共有14個兒子,在李治前面,不僅有太宗的長子李承乾,而且有四子李泰,均是一母(長孫皇后)所生的同胞兄長。在古代皇位繼承製度的傳統當中,嫡長子具有特殊的優越。李治以皇九子的身份能夠最終被立為皇太子且能繼承大統,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明君無肖子
一代明君唐太宗十分重視培養太子,然而事與願違,他初立的太子並非理想的儲君。到貞觀晚年,廢立太子成了唐太宗政治生涯中最煩心的一件事。
荒唐太子爺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武德二年生於長安承乾殿,因而命名。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剛剛即位,便將年僅8歲的李承乾立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聰明伶俐,太宗對他很是喜歡,並選擇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師,嚴格教導。一開始,李承乾積極上進,能識大體,頗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評。太宗不在京城時,常常讓他代理政事。但李承乾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自幼養尊處優,喜好聲色,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壞習慣,生活日益荒唐頹廢。
據史書記載,太子李承乾曾讓人鑄造了一個近兩米高的銅爐和一口巨大無比的鍋,僱用逃亡的政F奴隸偷盜老百姓的牲畜。李承乾親自把那些偷來的牲畜放在大鍋裡煮,然後跟他的手下分著吃。李承乾喜歡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他還特別挑選面貌像突厥的侍從,每五人組成一個部落,把頭髮梳成小辮,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時還玩「假死」的遊戲。他對自己的手下說: 「假設我是可汗,現在死了,你們倣傚突厥的風俗,來辦喪事。」然後像死人一樣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聲大哭,騎到馬上,環繞著「屍體」奔走,並依照突厥風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臉。李承乾對這種遊戲樂此不疲,還說:「有朝一日我統治帝國,一定要率數萬騎兵,到金城(今甘肅蘭州)以西打獵,然後把頭髮解開(漢人束髮),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給我一個將軍當,我一定不會比別人幹得差。」
李承乾所說的阿史那思摩,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長。李承乾身為大唐王朝儲君,竟然公開表示要在得天下之後去做突厥酋長的部下。即使這番話純屬戲言,也可以說講得過於離譜,至少不合儲君的特殊身份,不能不引起太宗的惱怒。
李承乾跟叔父李元昌關係很好,常常一起出去遊玩。有時李承乾把左右侍從官員及衛士分作兩隊,二人各率一隊,大家身披毛氈縫製的鎧甲,手拿竹槍竹刀,紮營列陣,衝鋒廝殺,槍刺刀砍,把流血受傷當作娛樂。有不聽從命令的,就把他綁在樹上毒打一陣,不少衛士因此而喪命。李承乾常常叫囂:「要是我當了皇帝,就在御花園設一個萬人營,跟漢王(李元昌)分別指揮,觀賞士兵肉搏戰鬥,豈不快樂!」又說:「我當皇帝,一定要盡情享受所有樂趣,有人規勸,立即誅殺,殺了數百人之後,那些進諫的人就不敢再說話了。」
李承乾的言行,不僅荒謬,而且與太宗的想法與期望背道而馳。李氏家族雖然以武力得天下,但是,逆取而以順守之,以馬上得天下,不能以馬上治之。此中道理,太宗自然十分清楚。所以,執政以來,他偃武修文、制禮作樂、尊賢重士、修養百姓。而李承乾對太宗的舉措似乎並沒有什麼瞭解,他對此不感興趣,喜好的依然是胡人風俗與戰陣斯殺。
荒唐太子爺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武德二年生於長安承乾殿,因而命名。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剛剛即位,便將年僅8歲的李承乾立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聰明伶俐,太宗對他很是喜歡,並選擇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師,嚴格教導。一開始,李承乾積極上進,能識大體,頗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評。太宗不在京城時,常常讓他代理政事。但李承乾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自幼養尊處優,喜好聲色,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壞習慣,生活日益荒唐頹廢。
據史書記載,太子李承乾曾讓人鑄造了一個近兩米高的銅爐和一口巨大無比的鍋,僱用逃亡的政F奴隸偷盜老百姓的牲畜。李承乾親自把那些偷來的牲畜放在大鍋裡煮,然後跟他的手下分著吃。李承乾喜歡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他還特別挑選面貌像突厥的侍從,每五人組成一個部落,把頭髮梳成小辮,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有時還玩「假死」的遊戲。他對自己的手下說: 「假設我是可汗,現在死了,你們倣傚突厥的風俗,來辦喪事。」然後像死人一樣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聲大哭,騎到馬上,環繞著「屍體」奔走,並依照突厥風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臉。李承乾對這種遊戲樂此不疲,還說:「有朝一日我統治帝國,一定要率數萬騎兵,到金城(今甘肅蘭州)以西打獵,然後把頭髮解開(漢人束髮),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給我一個將軍當,我一定不會比別人幹得差。」
李承乾所說的阿史那思摩,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長。李承乾身為大唐王朝儲君,竟然公開表示要在得天下之後去做突厥酋長的部下。即使這番話純屬戲言,也可以說講得過於離譜,至少不合儲君的特殊身份,不能不引起太宗的惱怒。
李承乾跟叔父李元昌關係很好,常常一起出去遊玩。有時李承乾把左右侍從官員及衛士分作兩隊,二人各率一隊,大家身披毛氈縫製的鎧甲,手拿竹槍竹刀,紮營列陣,衝鋒廝殺,槍刺刀砍,把流血受傷當作娛樂。有不聽從命令的,就把他綁在樹上毒打一陣,不少衛士因此而喪命。李承乾常常叫囂:「要是我當了皇帝,就在御花園設一個萬人營,跟漢王(李元昌)分別指揮,觀賞士兵肉搏戰鬥,豈不快樂!」又說:「我當皇帝,一定要盡情享受所有樂趣,有人規勸,立即誅殺,殺了數百人之後,那些進諫的人就不敢再說話了。」
李承乾的言行,不僅荒謬,而且與太宗的想法與期望背道而馳。李氏家族雖然以武力得天下,但是,逆取而以順守之,以馬上得天下,不能以馬上治之。此中道理,太宗自然十分清楚。所以,執政以來,他偃武修文、制禮作樂、尊賢重士、修養百姓。而李承乾對太宗的舉措似乎並沒有什麼瞭解,他對此不感興趣,喜好的依然是胡人風俗與戰陣斯殺。
很有意思的是,李承乾還養成了制.造假象愚弄朝臣的壞習慣。他常常在太子宮官屬面前談論忠孝道理,談到深刻之處,甚至淚流滿面;可是一回到宮裡,就跟一群卑劣的小人物混在一起,淫亂猥褻,無所不為。如果有大臣打算規勸,李承乾知道他的來意,總是表示非常感激,親自迎接叩頭,非常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勸諫者自然無話可說。寢宮之內的秘密,外人都不知道,所以當時的大臣相當看好李承乾,一致認為他是一位賢能的儲君。李承乾的「飾非」習慣,最終坑害了他的政治前途。與父失和 李承乾偽造的假象,沒有逃出太宗的眼睛。太宗發現李承乾的劣習後,最初並沒有打算放棄他,認為李承乾年輕,可塑性較大,只要有名師指點,應該能把他培養成一個好的皇太子。 貞觀七年,唐太宗為李承乾物色了一位名師——以向皇帝直言而聞名朝野的中書侍郎杜正倫,與協助太子的另一位老師於志寧共同教導輔佐太子。在杜正倫走馬上任時,太宗千叮萬囑:「太子生長深宮,百姓艱難,耳目所未涉,能無驕逸乎!卿等不可不極諫!」設身處地為李承乾著想的用心可謂良苦矣。
這時,李承乾患了腳疾,不能上朝覲見太宗,失去了太宗對他教誡、監督的機會,卑劣小人更是乘虛而入,引誘這個「好聲色」的太子走上「侈縱日甚」的浪蕩歪道。於志寧、杜正倫的直諫都不能使他回心轉意。
唐太宗陸續聘任朝廷中的重要大臣作為太子李承乾的老師,不僅僅在於向李承乾傳授學識才略,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於股肱大臣們的名望地位,形成一個以李承乾為核心的班底,為皇位繼承打下基礎。
可惜,李承乾並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些機會增長自己的才幹,樹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他曾經試圖與這些元老重臣建立親密的關係,例如李綱為太子少師時,患腳疾,不能穿鞋走路,李承乾命衛士將他抬到殿內,「親拜之,訪以得失,大見祟重」。但是,隨著李承乾紈褲習氣的發展,他與老師們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老師們的直言規諫讓他覺得不舒服,老師們的背後告狀更是讓他惱恨不已,發展到後來,李承乾甚至派刺客去暗殺自己的老師。李承乾的老師於志寧如果不是居喪守節,使刺客動了惻隱之心,恐怕早已命歸黃泉。
李承乾平日宴遊無度,甚至嬖愛一個名叫稱心的太常樂童。稱心年十餘歲,姿容美麗,能歌善舞,李承乾和他同起同睡,這件事弄得滿城風雨。唐太宗得到消息,怒不可遏,誅殺了稱心,並狠狠地責罵了李承乾。但李承乾並不悔改,他在太子宮辟出一個房間,供著稱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還裝著身體不舒服幾個月不上朝,公然與父親對抗。
李承乾因病而致腳跛,已讓唐太宗失去好感,而他君德上的缺陷更加深了唐太宗對其的不滿,以至於對他開始厭惡了。查閱史籍,貞觀初年,唐太宗常常親臨東宮,瞭解李承乾學業進展;貞觀七年,父子有時還相見。但此後,就沒有唐太宗幸東宮或與之交談的記載了。父子之間隔閡日深,使李承乾在後來的儲位爭奪中勢單力薄,處境不利。
李承乾後來於宮中看中了一個女孩,很有容貌和儀態。太子很喜愛。皇帝聽了卻很生氣。之後讓人處死了這個女孩。太子懷疑是李泰告密,有怨憤之心。為她畫像築祭室。並在花園做了墳墓。早晚祭拜,太子每次到此徘徊,都會流淚。隨之更加怨恨,幾個月不再上朝,稱有疾病。
又讓太子府的上百個奴才學習音樂,學習胡人的髮式,剪綵綢做跳舞的衣裳。敲鑼打鼓日夜不休。招集一些逃亡之人盜取牲畜,殺牛宰羊,召集身邊人一起烹食。又學習突厥語言,喜愛他們的服飾。建立蒙古包,分建部落。使諸部牧羊,抽佩刀割肉來吃。自己裝作死去的可汗,讓眾人哭泣,讓馬奔跑環護。突然又站起來說:「如果我有天下,將萬騎到金城,然後解發,委身思摩,難到不是快樂的事嗎?」左右親隨那些老成之輩以為他中邪。然後又聽他說:「我做天子,當由著性子,有勸諫我的,我就殺他五百人,天下不就安定了嗎?」這位太子爺大概對那些錯勸諫為名以詁名吊譽的老成之輩厭惡透頂。但他缺乏理智的天真的語言和行為馬上又被人爭相報給了皇帝。太子於是下場可想而知。
李承乾平日宴遊無度,甚至嬖愛一個名叫稱心的太常樂童。稱心年十餘歲,姿容美麗,能歌善舞,李承乾和他同起同睡,這件事弄得滿城風雨。唐太宗得到消息,怒不可遏,誅殺了稱心,並狠狠地責罵了李承乾。但李承乾並不悔改,他在太子宮辟出一個房間,供著稱心的塑像,早晚焚香祭奠,還裝著身體不舒服幾個月不上朝,公然與父親對抗。
李承乾因病而致腳跛,已讓唐太宗失去好感,而他君德上的缺陷更加深了唐太宗對其的不滿,以至於對他開始厭惡了。查閱史籍,貞觀初年,唐太宗常常親臨東宮,瞭解李承乾學業進展;貞觀七年,父子有時還相見。但此後,就沒有唐太宗幸東宮或與之交談的記載了。父子之間隔閡日深,使李承乾在後來的儲位爭奪中勢單力薄,處境不利。
李承乾後來於宮中看中了一個女孩,很有容貌和儀態。太子很喜愛。皇帝聽了卻很生氣。之後讓人處死了這個女孩。太子懷疑是李泰告密,有怨憤之心。為她畫像築祭室。並在花園做了墳墓。早晚祭拜,太子每次到此徘徊,都會流淚。隨之更加怨恨,幾個月不再上朝,稱有疾病。
又讓太子府的上百個奴才學習音樂,學習胡人的髮式,剪綵綢做跳舞的衣裳。敲鑼打鼓日夜不休。招集一些逃亡之人盜取牲畜,殺牛宰羊,召集身邊人一起烹食。又學習突厥語言,喜愛他們的服飾。建立蒙古包,分建部落。使諸部牧羊,抽佩刀割肉來吃。自己裝作死去的可汗,讓眾人哭泣,讓馬奔跑環護。突然又站起來說:「如果我有天下,將萬騎到金城,然後解發,委身思摩,難到不是快樂的事嗎?」左右親隨那些老成之輩以為他中邪。然後又聽他說:「我做天子,當由著性子,有勸諫我的,我就殺他五百人,天下不就安定了嗎?」這位太子爺大概對那些錯勸諫為名以詁名吊譽的老成之輩厭惡透頂。但他缺乏理智的天真的語言和行為馬上又被人爭相報給了皇帝。太子於是下場可想而知。
因為被一起「謀反」的人告密。皇帝大怒,採取措施,將他流放邊遠之地。廢為庶人。遷居黔州。太宗十九年,李承乾於憂憤中去世。皇帝也為他的悲慘身世而落淚,憂傷,好幾天不上朝,以國公的身份安葬了他。
可見做明君難,做明君的太子尤難。
謀反被廢
唐太宗對李承乾從疏到廢有一個發展過程。大體上是,貞觀七年開始疏遠他,然而還沒有廢他之意。貞觀十年開始萌廢立之心。這年正月,他重新調整分封了子弟17人為王;二月,除五人因年幼暫且不赴任外,其餘12人均下詔遷任諸州都督,但只有相州都督魏王李泰「不之官」,由張亮代行都督相州職權。太宗把李泰留在身邊,就含有廢立太子的用意在內。
李承乾清楚地看到父皇對自己的日漸疏遠和對魏王李泰的偏愛,也明白自己已經失寵,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當時的李承乾,不僅惡名遠播、疾病纏身,而且上無太宗的信任,下無朝臣的支援,勢窮運蹙。無計可施之際,他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
李承乾曾經派人偽稱李泰府中官屬,向唐太宗呈遞「親啟密奏」,指控李泰種種罪惡,不料,太宗發現其中有詐,下令捉拿告密之人,要求將事情追查到底。告密計畫落空以後,李承乾又派親信紇干承基等人暗殺李泰,結果又沒有得手。於是,李承乾暗中聯絡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歃血盟誓,陰謀發動政變,迫使太宗退位。駙馬杜荷對李承乾提供的方案是:「天象發生變化,應立即用行動響應,你只要聲稱忽然得急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親自前來探視,我們的謀略就可以成功。」
貞觀十七年(643)二月,就在李承乾緊鑼密鼓地策劃政變時,太宗第五子齊王李佑反於齊州(今山東歷城)。李承乾聞訊後得意洋洋地對紇干承基說:「太子宮的西牆,距皇宮只不過二十步,跟我共同創造大業,齊王怎能相比?」
齊王佑的叛亂被迅速平定,在審問謀逆案件時,牽連到李承乾的親信紇干承基。四月初一,紇干承基在傳訊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謀發動政變的方案。太宗大為震駭,立即指定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世績,會同大理、中書、門下組成專門法庭進行調查審判。這個專門法庭幾乎彙集了當朝所有的高級官員,可見太宗對調查太子是否謀反一事的重視。專門法庭經過調查,認定謀反證據確鑿。太宗問侍從官員說:「怎麼處置李承乾?」沒有人敢回答,通事舍人來濟建議說:「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終其天年,當屬最好的結局。」太宗接受了這個建議。
四月初六,唐太宗下詔罷黜太子李承乾,貶作平民,囚禁於右領軍。又於貞觀十七年九月初七將李承乾流放到黔州。李承乾到了黔州沒多久,便猝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