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的洛陽往事:劉伶醉酒只為了不做官
杜康村裡劉伶池
劉伶被罷官後,整日駕著載有美酒的鹿車,毫無目的地四處遊蕩,邊走邊飲,留下「死便埋我」的典故。
要喝酒,必須有一定的經濟來源。據一些野史記載,劉伶被罷官後「沽酒當壚」,即開酒坊賣酒。他賣酒的地點有三個,汝陽縣杜康村是其中之一。
汝陽縣杜康村是劉伶魂牽夢縈的地方。該村三山環抱,杜康河縱貫南北,風景秀麗。在杜康河的東岸,有一個劉伶池遺址,池邊有劉伶醉臥青石雕像。相傳,劉伶「沽酒當壚」後,更是嗜酒成性,經常喝醉後倒臥在地。後來,在劉伶醉臥之處,出現一池清水,人們便稱其為劉伶池。
醉酒只為不做官
劉伶雖然隱居於汝陽縣杜康村,但朝廷很快得知了他的下落,準備再次招錄其為官。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朝廷派特使到杜康村請劉伶。
劉伶不願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從此,劉伶徹底與朝廷絕緣。
劉伶在杜康村待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出遊,先後到安徽、浙江、江蘇、河北等地,以酒會友,終成酒聖。
今朝恨不逢劉伶
劉伶去世後,不少騷人墨客留下了緬懷他的名作。號稱「五斗先生」的初唐詩人王績,專程從長安趕到杜康村,追尋劉伶的足跡,發出「恨不逢劉伶」的感歎,並留下「浮生知幾日,無狀逐空名,不如多釀酒,時向竹林傾」之詩句。可見在當時的杜康村,已有竹林七賢遺跡可供王績憑弔了。
作為洛陽的一個歷史文化名人,劉伶與洛陽有著不解之緣。在汝陽縣縣城,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劉伶路和一個還算熱鬧的劉伶廣場,使人們能夠經常想起劉伶。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除了劉伶,我想不出還有誰能把喝酒變成經久不衰的行為藝術。不論是洛陽的酒文化,還是中國的酒文化,都不可缺少杜康,更不可缺少劉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