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串門的:古代串個門你知道有多累嗎?
穿衣梳妝停當,出發拜會朋友,這才是真正考驗普通人個人風度的時候。別急,登門之前準備好禮物先。這倒不費什麼腦筋,《周禮》早就規定好了見什麼樣的人帶什麼樣的禮,「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孤(帝王)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普通的讀書人之間以「雉」,也就是野雞為禮物,這是別有深意的。因為雉這種動物奉行一夫一妻制,是守信義的象徵,而且必須是死的,以表達「為君致死」之意,儘管活野雞留著能生蛋,煮了吃味道也更好。
不管怎麼樣,你現在終於提著禮物來到主人家門口了。不過,如果你是初次登門,很有可能會吃閉門羹——別慌,主人不是要趕你走,正相反,這是在表達恭敬,類似於「哎呀怎麼好意思讓您親自屈駕光臨寒舍呢,您還是請回吧,下次我去拜訪您」。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站在門口一再懇請,直到主人接收到你的誠意迎出大門,賓主互行拜禮,然後主人三揖從右邊入門,你從左邊進去,在庭中遞上禮物,再經過「哎呀哎呀太客氣了拿回去吧」和「那怎麼行你就收下吧」的三個來回,主人終於接過禮物,讓你進屋了。哦對了,這只野雞最後還是你的。若對方與你身份相當,就會在不久之後回訪,待再次見面的時候把它帶來。若主人的身份比你高,則這次告辭的時候就在門外還給你了。當然,又免不了三推三拒——唉,做個客真累啊。
進了屋也不能輕鬆。首先,進門請脫鞋,別踩髒了一會兒的坐席。是的,桌椅這兩種現代生活中最基本的傢俱,出現的時間比你我想像的要晚得多。直到唐宋年間,它們才慢慢進入人們的生活,而在此之前的幾千年裡,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因此室內往往滿鋪筵席,脫鞋甚至脫襪入室就成了最基本的禮節,否則便是對主人不敬。後果有多嚴重?據《呂氏春秋》記載,有一次齊王生病,名醫文摯用激怒他的方法為其治病,其中一項就是不脫鞋進室。結果齊王見文摯「不解屨(麻、葛等製成的單底鞋)」,且「登床,履王衣」,勃然大怒,竟下令將他活活烹死。
君子坐席也有許多講究,比如效仿孟母教子的「席不正不坐」(《論語·鄉黨》),是指蓆子的四邊要與牆壁平行——她該不會是個強迫症患者吧?此外,《禮記》還規定「父子不同席」、「男女不同席」、「有喪者專席而坐」。坐的姿勢也不能隨隨便便,兩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這是一般姿勢,跟老友談天說地無妨;若要向對方表示尊敬,就得抬起臀部,挺直上身,擺出「跽」的恭敬姿態。好不容易坐定,又突然來了一位尊者,還要讓席以表謙卑——唉,做個客真累啊。要是主人留你吃飯喝酒,更累。互相禮讓了好一番,座次終於安排好了,開始敬酒。這簡直是一場拉鋸戰:主人先敬賓客,賓客還敬主人,主人再敬賓客;然後主人敬介賓(就是賓客請來的賓客),介賓還敬主人;最後主人向眾賓敬酒。
而且,每一輪敬酒之前,主人都要當著眾賓的面進行「盥洗」,洗手、洗杯具。這在後來更像是一項重要的敬酒禮儀,但在先秦時代,卻主要是為了實用功能。儘管當時已經有了筷子,但它還沒有成為日常用餐的工具,只有當從湯中夾菜時才使用,其他情況下則統統直接「動手」,因此,與別人一起吃飯前不洗手也是失禮的行為。不過,真正風雅的聚會可不只是觥籌交錯,就如同真正的謙謙君子可不只是守著這些繁文縟節。連西門慶都僱傭了一位文人溫葵軒,在宴飲時陪賓客行酒令、附庸風雅,文人雅士則更需內外兼修。不過,這又說來話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