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的比較
唐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的比較:
唐之盛世,起於貞觀之治,而盛極於開元之治,二者的治績頗有異同之處,現比較如下:
相同之處
1. 人才方面 (知人善任) (政治方面)
貞觀——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才,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之士;其他如李勣﹑尉遲恭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太宗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征﹑王珪,降將李靖﹑尉遲敬德等,人材濟濟。
開元——玄宗亦重視人才,不計前嫌,初期任用武後舊臣姚崇﹑宋璟為相,後期任用張九齡﹑韓休為相,諸人均是方正剛直﹑敢於直諫之臣;其他如李元紘﹑杜暹﹑張說等,亦皆德政昭著,廉潔不阿的一代名臣,力洗前弊,一時中央政風肅然。
2. 治民方面 (整飭吏治) (政治方面)
貞觀——太宗十分重視吏治,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時政治清明。
開元——玄宗留心吏治,把唐初的十道改為十五道,每道設一採訪使,監督地方行政。同時,裁撤冗員,嚴格推行官吏考核辦法,認真審核吏部用人,使吏稱其職。此外,亦確立京官和地方官定期互調的制度,以溝通中央和地方的政情,矯正武韋時官吏敗壞的政風,
3. 制度方面 (改善制度) (政治方面)
貞觀——太宗在政制上雖無革命性的創造,但他善用隋制,使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方面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理施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朝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開元——玄宗即位後,改革各項制度。政治上,確立京官和地方官定期互調的制度,以溝通中央和地方的政情;經濟上,定制徵收地稅和戶稅,增加了政府的稅收,開日後兩稅制的先河;軍事上,太宗以後,天下昇平日久,府兵制漸壞。玄宗采張說之議,廢除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又在沿邊要地設置十大兵鎮,推行節度使制,用以統領異族,屯防邊彊。
4. 治民方面 (崇儉愛民) (經濟方面)
貞觀——(崇儉)太宗崇尚節儉,下令免去四方珍貢,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又注意輕徭薄賦,善用租庸調製,徭役的征發不奪民時。(愛民)同時,經常遣使巡察四方,瞭解民生疾苦,寬簡刑律;而隋末天下動亂,太宗亦能招撫流亡回鄉,授田給予耕作,且饑荒時能開倉救恤災民,由是民生安定,社會富足。
開元——(崇儉)玄宗登位之初,力矯武韋時淫奢之風。他規定后妃以下的佳麗不得佩帶金玉飾物,廢除車馬及御服上的珍寶玩飾,並下令全國不准開採金玉﹑兩京的織造坊皆飭令罷止,寺院佛像不許再復建鑄。玄宗亦自奉甚儉,一時大臣如盧懷慎﹑李元紘等,亦以節儉知名。(愛民)同時,致力恢復農業,大興屯田,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令農業生產力大增;又設十五道採訪使巡察天下,關懷民生疾苦情,為民排難解紛。
5. 文教方面 (提倡學術) (學術方面)
貞觀——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學館,有18學士,即位後更在京設弘文館,徵集圖書20餘萬卷;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擴充京師國子監,延聘名儒出任學官,生員多至萬人,並接受高麗﹑吐蕃﹑日本等的君長皆派子弟來華求學,由是時文教大盛。又命孔穎達等人修定《五經正義》,統一南北經學;置國史館,由宰相監修前朝國史,開官修歷史的風氣。
開元——玄宗重視儒術,命張說修訂《五禮》,頒為「開元禮」,又命人重修「唐六典」。玄宗亦禮待儒臣,曾延聘名儒褚無量﹑馬懷素等人入官講論經學,弘揚儒術。開元年間,大規模搜集天下遣書,加以整理,得四﹑五萬卷,設集賢書院以藏之。玄宗本人雅好文學,力加鼓勵撰文作詩,使文風大盛。
相異之處
1. 對外方面
貞觀——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曾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蕃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加上太宗能實行王道,恩威共施,並建立都護府制度,終貞觀之世,四夷賓服,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天可汗」。
開元——玄宗先後收復了碎葉,打敗吐蕃,恢復了在西域的主權;另外還在東北地區設置都督府,加強對當地的管轄,但武功成就始終未及太宗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