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為何愛娶蒙古人當老婆? 清朝後宮蒙古妃子
滿清皇后、妃子為何大多蒙古人?從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聖祖,先後有四後、十三妃出自蒙古科爾沁等部。其中就包括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姐妹。據瞭解,海蘭珠(宸妃),蒙古名字叫哈日珠拉,是孝莊(名叫布木布泰)的親姐姐,她比孝莊大4歲。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26歲,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但與皇太極的感情很深。那麼,清帝為何愛娶蒙古族女子呢?專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明代後期,蒙古族逐漸分成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準噶爾盆地一帶的漠西厄魯特各部;貝加爾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爾喀各部;蒙古草原東部、大漠以南的「漠南」各部。
「漠南」與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接壤,其地理位置位於後金右翼,對後金進入遼沈地區有牽制的作用。為免去後顧之憂,努爾哈赤以武力逐一征服了「漠南」各部。而「漠南」的科爾沁部,是努爾哈赤最先征服的對象。經過多次的較量,科爾沁部撤兵請盟,聯姻結好。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正月,努爾哈赤以科爾沁蒙古貝勒明安之女「頗有風姿」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於是將女兒送給太祖。努爾哈赤以禮親迎,大宴成婚。於是明安貝勒成為蒙古王公中第一個與清聯姻的人。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郡王孔果爾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妃。努爾哈赤不僅自己娶科爾沁兩貝勒的女兒,同時命令他的兒子們納蒙古族王公的女兒做妻子,其中包括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第十子德格類、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兒為妻。這也是貫穿清王朝始終的「滿蒙聯姻」的開端。
清天聰三年(1629)十月,皇太極起兵征明,科爾沁部二十三位貝勒率領部眾追隨,為擊敗明軍立下戰功;天聰五年,科爾沁部隨皇太極攻打大凌河,大敗明將祖大壽。可見,軍事目的也是滿蒙聯姻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朝後宮有哪些妃嬪是蒙古八旗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妃子至少有兩名出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
清太宗皇太極至少有七名蒙古族后妃,最有名的有:
孝端文皇后(哲哲),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順治的生母),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都出自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皇帝有六名蒙古族后妃(其中兩位皇后),均無子女。
清朝中後期,只有康熙、乾隆、道光皇帝有少數蒙古族后妃:
康熙皇帝:兩位蒙古族妃子,都無子女。
乾隆皇帝:穎貴妃、豫妃
道光皇帝: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並非太子生母
滿清皇后、妃子為何大多蒙古人?
滿清早期入主中原,憑借的是和蒙古各部的聯合。且蒙古實力強大,並處邊疆,也和滿清發源地相鄰,滿清為了維護統治最好的辦法就是結親。
滿清通過聯姻來加強對蒙古的籠絡控制,維護清王朝的利益清朝入關前,滿蒙之間的聯姻,始終是互相嫁娶。但是,滿族出嫁宗女數量及比重的增加,使得「滿蒙聯姻」的目的與形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最初蒙古部族是為了依附滿族而將女子嫁入滿族,後來,則是滿族為了籠絡蒙古各部、加強藩屬關係而主動將宗室女子嫁入蒙古各部。
清代的滿蒙聯姻,在清朝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滿洲和蒙古貴族之間長時間、多層次的通婚,不僅鞏固了雙方政治上的聯盟,穩定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秩序,而且一定程度上直接促進了兩族間的融合,加強了清廷與邊遠地區蒙古貴族的聯繫,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通過滿蒙聯盟,蒙古各部逐步呈現出穩定的局面,成為清朝統治最穩定和最可依賴的地區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