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孝哲毅皇后簡介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生平 | 陽光歷史

 

A-A+

同治孝哲毅皇后簡介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生平

2018年07月11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94 次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戶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冊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書,能左手作大字。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有人統計,從順治三年(1646)到光緒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舉行過科舉殿試112科,取中狀元114名(有的書說113科,狀元113名)。在這114名狀元中,只有一名狀元的女兒有幸坐著鳳輿,堂堂正正地進入大清門,穿過天安門、端門、午門,抬進了坤寧宮,與大清入關後第八帝同治帝喜結良緣,成了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這位狀元就是大清「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惟一獲得狀元桂冠的蒙古狀元崇綺。這位狀元的女兒就是後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后」的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生平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前任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咸豐帝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阿魯特氏生於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比同治帝大2歲。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冊立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時迎娶,年19歲,比載淳大兩歲。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

  孝哲毅皇后有一姑姑,即恭肅皇貴妃,同為同治帝嬪妃。據傳說,在選立皇后時,慈禧太后意在鳳秀之女,且看不中崇綺之女,慈安太后意在崇綺之女。同治皇帝因為也看中阿魯特氏,所以遵從了慈安的意向,選中了阿魯特氏。因此,從立後的那一天起,慈禧就不喜歡阿魯特氏。後來又見載淳與皇后感情甚密,相敬如賓,而被封為慧妃的鳳秀之女常被冷落,慈禧更加憤怒,經常干預帝后的私生活,所以野史中才有阿魯特氏被慈禧迫害致死的說法。不過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恐怕到死時才明白後宮有多麼險惡。

  載淳駕崩後,因入繼大統的光緒帝為同治平輩,故阿魯特氏只能稱皇后而非皇太后,徽號嘉順皇后。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與同治帝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個人生活

  同治帝死於天花後,皇后阿魯特氏當時已懷孕,慈禧太后為保住皇太后地位(要是阿魯特氏誕下兒子,她就會成為皇太后,而升等成為太皇太后的慈禧,將會被逼退到幕後,因此政權將會落在阿魯特氏手中),便逼迫她仰藥自盡。另有野史稱:有天慈禧太后正因小事而責罰阿魯特氏時,命太監掌嘴。掌嘴是清宮對女性最低賤的懲罰,連宮女都未必會被掌嘴,皇后阿魯特氏為此向慈禧太后求情:「臣妾就算犯了什麼大罪,也是從大清門抬進宮的皇后,請聖母為臣妾留點顏面吧!」。

  大清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只在皇帝進出紫禁城、殿試的三及第(狀元、榜眼和探花)出城、大行皇帝梓宮出城前往山陵安葬、帝后大婚時的皇后鳳輿入紫禁城等等時候,大清門才會開啟。阿魯特氏是正宮皇后,當年大婚時當然是坐在鳳輿中由大清門抬進宮來。阿魯特氏之所以這樣說,是想提醒慈禧太后:「臣妾再怎麼也是個正宮皇后,沒有該掌嘴的理由!」。但這句話聽在慈禧太后耳中並非如此,慈禧太后是丈夫咸豐帝妃子,地位遠遠低於身為正宮皇后的慈安太后,雖然同治帝登基之後兩宮並尊,但實際上慈禧太后的禮制和待遇仍不及慈安太后。因此慈禧太后一生的遺憾,便是自己當年不是從大清門進宮,不曾當過皇后。因此,阿魯特氏的一番言語,讓慈禧太后覺得,是在諷刺和嘲笑自己不是從大清門進來的正宮皇后。

  怒不可遏的慈禧太后,一時氣過了頭,沒有多說什麼,便命人將皇后送回寢宮,但從此,慈禧太后對阿魯特氏又更加痛恨。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