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各朝元宵夜是如何慶祝的?
元宵節亦稱燈節,中國之燈節習俗,源遠流長。漢代時,帝王提倡佛法,敕令元宵用盛大的燈火祭神敬佛,此為元宵放燈之始。而後,由宮禁漸傳至民間,每到元宵節,便燈火滿市井,燃燈盛況愈來愈壯觀和隆重。
唐朝:燃燈五萬 全民狂歡
唐宋時,皆放夜三天讓人們去賞燈,唐殿中侍御史崔液有詩《上元夜》曰:「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由此可見當時燃燈的盛況。
處處聞燈的盛況,離不開皇帝的捨得花費,「(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單單一個京師安福門外,就燃了你了五萬盞燈,能不誘得人人出門觀燈嗎?似乎民間燃燈比皇帝老子更為大手筆,不然也不會引得唐朝的帝王元宵夜偕皇后微服出行。
宋朝:千門為晝 女子打扮有講究
明朝:張燈十日 因賞燈房租大漲
到了明朝,朱元璋尤為提倡「燈節」,每到元宵佳節,便微服出訪,觀賞花燈,探察民情,還將張燈日從唐宋的三日延為十日之久,自正月初八就開始上燈,到正月十七才落燈,為中國歷史上為時最長的燈節。
明朝的南京城內,「家家走橋,人人看燈』,而北京城內則自正月初十起,從東安門到北大街,堅持成了花燈的世界,在此各種花燈均有販售。明人沉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載,一些靠近燈市的房子,到了元宵節之前,租金就大幅漲升,因為人們都想佔據一處絕佳的位置,以便賞燈。
張燈十日,何其熱鬧,清代元宵張燈日雖減為五日,但其熱鬧氣氛不僅沒有被減少或沖淡,而且在賞燈的過程中,玩出了不少新花樣,元宵節清朝一般在紫禁城的清宮設鰲山燈,在前一年的秋天就開始為來年的元宵節做準備,做什麼準備呢?收養蟋蟀。蟋蟀與元宵的燈有何瓜葛?瓜葛可大了,點燈後將蟋蟀放入燈中,可一邊賞燈一邊聽陣陣的蟲聲,頗有一番美意和情趣。而且,清人不再滿足僅是用紙等來做花燈,他們還又從北方引進了冰燈,別有一番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