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圓圓香歸何處再起爭議貴州與雲南爭搶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陳圓圓香歸何處再起爭議貴州與雲南爭搶

2014年11月25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43 次

陳圓圓香歸何處再起爭議 貴州與雲南爭搶(圖)


 


馬家寨陳圓圓墓碑


 


陳圓圓香歸何處再起爭議 貴州與雲南爭搶(圖)


 


馬家寨陳圓圓墓碑


 


陳圓圓香歸何處再起爭議 貴州與雲南爭搶(圖)


 


陳圓圓香歸何處再起爭議 貴州與雲南爭搶(圖)


 


下結論的5專家(胸前掛證件者)



在中國歷史上關係國家社稷的紅塵女子中,陳圓圓算是傳奇色彩者之一。然而,陳圓圓香歸何方一直是後人追尋的一個不解之謎。近日,5名專家深入貴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考察,基本確定此地為陳圓圓最後的歸宿之處。


在吳三桂兵敗湖南衡陽後,陳圓圓的下落,歷來眾說紛紜。其中就包括她逃亡到貴州隱居的說法:陳圓圓在吳三桂死後,便帶著吳三桂的兒子吳啟華、孫子吳仕傑,在吳三桂生前親信馬寶的護送下,逃到貴州一片原始森林裡,這就是現在貴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


此前,世傳雲南、上海、蘇州都有陳圓圓墓塚,但惟雲南昆明找到其衣冠塚外,其餘均缺乏真憑實據。


後來,貴州當地古文獻學專家黃透松透露,他在馬家寨發現陳圓圓墓。一些知名人士和媒體記者紛紛趕來調查採訪,引起了一定的社會關注。


今年7月12日,5位國內權威的清史專家走進了馬家寨。12日下午, 專家們來到馬家寨男墳墓群中,對傳言中的吳三桂兒子吳啟華(吳應麒),孫子吳世(仕)龍的墳墓以及大將馬寶的衣冠塚進行了查看。其後,專家來到馬家寨女人墳墓群中,仔細查看了傳說中的陳圓圓的墓碑,並對墓碑上出現的文字現場展開了討論。此外,專家在墓群中還查看了傳言中吳三桂孫子吳世傑的墳墓。


在考察中,專家們還與當地村民舉行了座談,瞭解當地部分村民的家族歷史。


12日晚,專家們回到岑鞏縣城並立即召開了會議,5位專家分別就考察情況作了發言,其中,李治亭代表5位專家學者作總結性發言,表示就某些問題達成共識。「我們調查發現,至目前,陳圓圓的墳墓在馬家寨的證據最為充分,最有說服力,全國其他地方無法提供如此多的有力證據……」


追溯 墓最先是怎麼發現的


最先發現「陳圓圓墓」的當地古文獻學專家黃透松介紹,1983年,貴州省文化廳下發文件,要求各地編寫《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黃透松發現了「吳三桂」這個名字,而馬家寨老人也曾講過關於吳三桂的故事,這引起了他的關注。此後的多年時間裡,黃多次前往馬家寨調查。


《岑鞏縣志·文物名勝篇》第834~835頁載:「陳圓圓墓(考)。明末清初名妓陳圓圓葬于思州城東北38公里,今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鰲山寺南端。」另外還有:「……據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其名,系對外保密而隱諱……馬家寨名為馬家,實際居住者全部姓吳,歷來自稱吳三桂後代,如今吳氏已有後裔1000多口。」


遺憾的是,當地眾多的「吳三桂後人」一致反對公開這段歷史,更不願意透露他們稱之為「陳老太婆」的陳圓圓埋葬在哪裡。理由是,「老祖宗吳三桂兵敗後,後世子孫為免遭誅滅九族,逃難隱藏,才世代隱居此處,不願『出賣祖宗』。」


經過反覆做工作,也許是黃透松等人的誠懇打動了吳家後人,得以在寨右邊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陳圓圓之墓」。


解釋 碑文暗藏「陳圓圓王妃」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塊很不顯眼的小小石碑,碑腳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塊沒有山字形的碑帽,左邊有一塊石夾柱,右邊的那塊石柱已經不知去向,只好用石頭壘砌撐起。


碑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孝孫男:仕龍、仕傑……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只有一個簡化的「聶」字。


吳家後人吳永松老人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吳門」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三桂之家。「聶」用的是雍正年間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後跟養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雙」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位席」顯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關鍵人物


無奈現實 墓已被盜一空


對自己的身世,馬家寨的吳姓人採取秘傳的方式,每次確定1~2個傳人,代代相傳,沒有任何其他人知曉。辛亥革命後,這個規矩也沒有解禁。「陳圓圓的墓碑」此前也一直被埋在地裡。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吳氏家族才逐步向外界透露自己的身世。有關部門將碑挖出後豎在了「陳圓圓墓」前,「可是這卻招來了盜墓賊。上世紀80年代末,陳圓圓的墓被盜一空,僅剩下一具女性骨架和36顆排列均勻的牙齒。」


四點依據


尋訪到「陳圓圓墓」之後,仍然眾說紛紜。但專家經過研考堅持覺得馬家寨之說充分。專家的解釋是:


第一,吳氏後人對雍正六年石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馬家寨後裔在解放前就稱自己是吳三桂的後代。而在解放前,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於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於一種親情;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子孫,又何必去背黑鍋?而且今巖下楊氏原來是追查吳三桂後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報朝廷,至今吳、楊兩姓還有仇恨,互不往來。


第三,據吳家後人講,陳圓圓和吳啟華是吳三桂的愛將馬寶秘密從衡陽護送到馬家寨一帶。為感謝和紀念馬寶,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後代永不忘記。馬寶墓的對聯「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這裡講的來源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與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後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真實性很強。


第四,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地民俗有異。秘傳稱家史為「御字簿」,而當地民間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堂記」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家世代保管,後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盃銀筷被吳××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