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什麼?新文化運動影響
新文化運動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後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領導下,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反對獨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新文化運動,宣傳了西方的進步文化。以後,又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階級的要求,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新文化運動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闢了道路。 「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為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在「五四」以後,全國各地的進步報刊和進步社團,如雨後春筍,脫穎而出。
「五四」以前,倡導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週評論》和《新潮》等少數幾種。「五四」後的一年裡,全國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餘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評論》、《建設》、《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北京的《少年中國》、《曙光》、《新社會》;天津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覺悟》;湖南的《湘江評論》;成都的《星期日》;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
「五四」前的進步社團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誌社」、「新潮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湖南的「新民學會」;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後一年中出現的進步社團,約有三四百個,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讀互助團」;湖南的「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湖北的「利群書社」、「共存社」;廣東的「新學生社」;天津的「覺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這些報刊和社團的活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誌之一。
新文化運動影響: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6)在政治上,為中華民族培養了一大批關心國事、圖存圖強的現代人才,同時也形成了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第三條道路」政治勢力,對鉗制當政者專制衝動,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