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掘地見母是怎麼回事?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失去權威,已經不能夠有效地控制各個諸侯國了。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進行了激烈的爭霸戰爭,互相征戰,先後稱霸的有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爭霸戰爭為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傳說鄭國的國君鄭武公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他們的母親武姜喜歡段,討厭寤生,原因是生他時難產,差點丟了性命。
武姜一心想讓小兒子繼承君位,所以常常不厭其煩地在鄭武公面前誇獎小兒子,想要武公立他為世子,武公是個很有主見的國君,他沒有聽從武姜的意思,而是按老規矩立長子寤生為世子。只是把共城封給段。當時人們稱他為共叔段。
後來武公去世,寤生當了國君,也就是鄭莊公。武姜見小兒子無權,就讓莊公把制邑封給段。莊公知道制邑是有名的軍事重地,就拒絕了母親,說父親曾有遺命,制邑不許分封。武姜很生氣,但又不死心,又要莊公把京城封給段。莊公不忍心再拒接母親,只好同意了。
大夫祭足知道此事後勸阻莊公說,京城地廣民眾,把京城分出去,等於將國家一分為二,況且共叔段若依仗太夫人的寵愛,擴大勢力,恐怕對國家很不利。其他大臣也極力反對,但是莊公已經答應了母親,不再更改。
姜氏為小兒子爭取到京城並不滿足,還悄悄叮囑共叔段到京城後要積極招兵買馬,做好一切準備,一旦有機會,便裡應外合,取代寤生做國君。共叔段帶著母親的密意及親信去了京城。從此,人們改稱他太叔段。
太叔段到了京城後,立即將勢力範圍擴大到京城北部和西部。這些地方本來不歸京城管轄,但地方官不敢得罪他,只好聽從他的命令。
太叔段在京城不斷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又以打獵為借口,突然奪取了廩延等地。
莊公知道這些事後什麼也沒說。公子呂卻很擔心,便提醒莊公應該採取些措施。莊公很平靜地說:「他是我弟弟,隨便他吧。」
祭足對公子呂說:「主公才智很高,不可能不考慮國家社稷,有些事他是不便明說的。」公子呂若有所悟。
到了晚上,公子呂又去見莊公。莊公說:「太叔段雖然很猖狂,但還不是叛亂,若此時興師問罪,母親必然出面阻止,到那時不但事情解決不了,還要擔個不孝之名。所以只能等他叛亂時才可採取行動。」
公子呂說:「既然主公知道他要叛亂,何不事先試驗一下呢?」於是獻上一計。
第二天,朝廷的人都說主公要出朝很長時間。姜氏得知此事,立即決定五月初五舉事,並寫信通知太叔段。不料送信人被公子呂的伏兵截住。莊公看過信後,重新封好,另派人把信送給太叔段。太叔段馬上寫了回信,約定五月初五襲取鄭都。回信同樣交到莊公手裡。莊公看過信後便帶部分軍隊去了廩延。公子呂調撥了200多輛戰車,埋伏在京城附近,又派10輛兵車假扮商人混進京城。五月初五,太叔段親自率領訓練好的全部兵馬出了京城。這時混進京城的士兵並立即搶佔城門,並放火為號,公子呂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京城。進了京城後,公子呂出榜安民,細說莊公仁德,同時對百姓的利益絲毫無犯。百姓開始擁護莊公。
太叔段見京城失事,無法再進攻鄭都,更無法進攻京城,只好在城外駐紮下來。太叔段的士兵大部分是京城人,當他們得知家人安然無恙,也無心再為太叔段賣命,沒幾天,就跑的差不多了。
太叔段見軍心已變,廩延又被莊公佔領,共城的百姓也不擁護他,走投無路,拔劍自殺。人們在太叔段的行裝中找到姜氏寫給他的信,交給莊公。莊公將此信及太叔段回信放在一起,讓祭足交給姜氏,並發誓說:「不到黃泉,絕不再和她見面。」
姜氏見到信知道事情敗露,又得知小兒子已死,悔恨交加,便照祭足的安排去了穎地。
鄭莊公是個孝子,長時間見不到母親,心裡很難過。他常常想,弟弟已死,母親身邊沒有親人,自己怎能忍心呢?可是他又是一國之君,說出的話怎能隨便更改呢?莊公很矛盾。
穎谷的地方官穎考叔決定勸諫莊公,於是求見他。莊公留他一起吃飯,並賜羊肉給他。穎考叔將羊腿的好肉包起來,恭恭敬敬地放在一旁。莊公不解,便問他原因。穎考叔說:「我家貧窮,老母親常常吃不到肉,主公賜我這樣的好肉,我怎忍心自己吃呢?」莊公聽了這番話,聯想到自己,眼淚不知不覺掉下來。穎考叔裝作毫無所知的樣子問他為什麼傷心。莊公便將矛盾心情告訴了穎考叔。
穎考叔說:「我有一個辦法,能圓滿地解決此事,人們所說的黃泉,就是地下泉水,並不一定只有死人才能到黃泉。如果讓人挖一個地道,在挖出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下宮,你到那裡去見她然後再請她出來,這樣不是既盡了孝心,又不違背誓言嗎?」
莊公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將此事交給穎考叔去辦,穎考叔很快將事情辦好,又把姜氏接到地下宮內,然後請莊公去拜見母親。
莊公來到地下宮,跪在母親面前說:「孩兒不孝,這麼久沒有伺候母親,請母親恕罪」。姜氏又慚愧又感動。她扶起莊公,母子二人抱頭痛哭。
小編有話說:鄭莊公的母親,對兩個兒子厚此薄彼,縱容小兒亂國奪位,實是愚蠢之行。但是鄭莊公不能深明大義,耐心加以說服勸導,而是深藏不露,欲擒故縱,害死了親弟弟。並且發誓,不到黃泉不見其母,有違天道人倫。背上了不孝不義的壞名聲。後來又採納掘地見母的歪主意,實在是可悲復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