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國日本為何偏好徵用中國勞工?
日本三菱公司被中國勞工索賠的新聞引世界關注。這起新聞的歷史背景是,軍國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徵用了大量中國勞工。現在索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徵用的中國勞工,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勞工的數量也是十分驚人的。
為什麼軍國日本偏好徵用中國勞工?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有答案了。
世所共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加入了交戰一方協約國,也等於是參戰國,但作為參戰國,中國軍人並沒有出現在一戰戰場上,而出現戰場上的卻是中國勞工。這是為什麼?
對中國的這種舉動詮釋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其時東方格局是「日主中從」,日本自日俄戰爭打敗俄國後,已成為東方獨一無二「新主人」。中國北洋政府,一切都離不開「新主人」的庇護,以相當於「藩屬國對宗主國」侍從日本。
一戰爆發後,自顧不暇、內訌頻仍的北洋政府無意參戰,怎奈日本政府要求中國必須要站隊、表現站在日本一起,所以,在日本的力主下,中國北洋政府硬著頭皮宣佈參戰。加入了英法美日領銜的協約國一方。
然而,疲於應付內戰的中國軍閥哪有多餘的軍力管外面的世界,怎麼辦?
好在日本及協約國也並沒有看上中國軍隊,並不需要中國軍隊支援他們,他們看上的,是中國獨特人群:勞工。
有資料稱,一戰期間,中國政府向歐洲戰場派出了14萬勞工,也有說超過20萬,無論是14萬還是20萬,這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龐大人群。須知,日本在一戰的作為,主要是在中國戰場對德作戰,參戰人數2萬3千人,整個一戰中日本在參戰國中陣亡人數最少,僅300人,而中國勞工在歐洲戰場上漫山遍野,陣亡了足有5000人之多。
為什麼協約國及日本對中國勞工「情有獨鍾」?
當時日本有個著名政論家,叫德富蘇峰,這個德富蘇峰在當時日本影響力,相當於梁啟超對中國的影響力。
德富蘇峰認為,中國不可忽視真實原因是因為有苦力的存在,那些在樹下彎著背、把腳踏在石頭上的人獸難辨的苦力們,才是使中國恆久屹立在世界上的原因。
他在赴中國《七十八日遊記》寫到:沒有一個李鴻章沒有關係,但是沒有苦力中國的影響就變成零了。
「在世界列強要被文明病所麻痺的時候,苦力以他們動物般的精力在世界的各個地方發揮作用,對中國來說,這比百萬大軍還要有力。而且,中國人的生命力和國民精神也在苦力的身上體現了出來,苦力是中國的恩人、救世主,也就是苦力大明神。」
當然,德富蘇峰同時指出,中國最便宜的是人命。他們任何時候都能拿物品和人命進行交換,廉價對待人命正是中國能夠在世界上形成一個可怕勢力的原因之一。
那麼,這種「中國苦力」的成因究竟來自哪裡?在於政府還是民眾自身呢?
德富蘇峰發現,在面對任何災難時,中國人幾乎都是個人主義者。中國人必須靠自己,因為政府指望不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中國人更不依賴政府的了……中國人是獨立自主。」在這種「獨立自主」背後,是一種深刻的無奈和放棄——「政府就連指甲垢那麼一點點關照國民的心都沒有」,國民則沒有興趣關注任何與個人無關的公共事務。
德富蘇峰甚至為中國勞工打抱不平——「把政府當作了整個國家,以為富政府就是富國,為了富政府,就可以不顧一切地使人民憤怒,使人民痛苦,這樣作難道合適嗎?」
德富還把日本人和中國人的生命觀做了對比:日本人珍惜生命,而且不拘泥於此,不怕死。中國人一邊把人命看得不值錢,卻又怕死。日本人像男子漢,懂得羞恥,所以強勢有力。中國人不像男子漢,不懂得羞恥,無論什麼樣的事情都幹得出來,所以也強勢有力。
此番對照,令日本人欣賞中國苦力的真實心態一覽無餘:不是出於佩服,而是因為他們可以替日本人去幹「高貴人」不願幹的活。一戰中死了300人的日本,攫取的利益卻與英法不相上下,可謂遠東最大贏家。而付出5000人生命代價的中國,卻處處看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同樣的東方國民,不同的死亡價值,生命承受之輕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