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本來是誰的部將?歷史上太史慈怎麼死的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揚州刺史劉繇與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離開遼東回來後,未與之相見,於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視劉繇,未去而孫策已攻至東阿。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因此只令太史慈偵視軍情。及至神亭,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後孫策親自攻討涇縣,終於囚執太史慈。孫策見慈,即為其解縛,握著其手說:「尚記得神亭一戰嗎?如果卿當時將我生獲,你會怎樣處置我?」太史慈說:「不可知也。」孫策大笑,說道:「今後之路,我當與卿共闖。」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後授以兵權,拜折衝中郎將。
當時有劉表從子劉磐,十分驍勇,數度作寇於艾、西安諸縣。孫策於是分海昏、建昌作左右共六縣,並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兼治海昏,並督諸將共拒劉磐。後來孫權統事,以太史慈能克制劉磐,遂委以南方諸大事。於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歲。太史慈臨亡之時,歎息道:「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啊!」孫權知道慈死,十分悼惜。子太史亨嗣任,享字元復,歷尚書、吳郡太守。官至越騎校尉。
《江表傳》:「(孫)策曰:『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其心有士謨,志經道義,貴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寫道:「三國當漢、魏之際,英雄虎爭,一時豪傑志義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後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為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