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稱為漢人:因為漢朝制度影響整個封建時代 | 陽光歷史

 

A-A+

我們被稱為漢人:因為漢朝制度影響整個封建時代

2016年05月14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38 次

前202年正月,在楚漢戰爭最緊要的關頭,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開始假意推辭,後韓信等諸將又勸,劉邦遂於前202年2月初三,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極大典,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漢。就這樣,時勢把一個泗水亭長鑄就成了叱吒風雲的英雄,創建了布衣將相之局的漢家天下。

同時,封妻子呂氏為皇后,兒子劉盈為太子。

開始時,劉邦將都城定在洛陽,後在婁敬的關說下,遷往長安。

歷史上有一種通稱,叫「漢承秦制」,即漢朝的規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繼承秦朝的。這是漢朝對民族歷史的最大貢獻。也就是說,他雖然推翻了秦朝,卻繼承並維護了秦始皇開創的中央集權的帝國體制。他接受了皇帝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是郡縣制,基層組織是裡,十里為亭,十亭為鄉,與秦制完全一樣。使秦開創的社會制度得以完整地延續下來,使初建的封建一統制度沒有斷檔。

但與秦不同的是,高祖除了繼續推行郡縣制,也部分恢復了封建制,封建了大批異姓諸侯王、同姓諸侯王。漢初,先是分封了7個異姓王,後削平異姓王,同時又分封了9個同姓王,他們都是高祖的子、侄、兄弟。

高祖熱衷於分封制,是在於他錯誤地總結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所得出的結果,以為秦朝之亡,是因為廢除了封建制,所以才「孤立而亡」,他希望同姓諸侯王能起到「藩屏」的作用。在諸侯王國以外,高祖還分封了許多侯國。這些侯國的地位與縣相等,大多是封賞給有功之臣的。這樣一來,漢代的地方制度就是郡縣制度和諸侯王國並行,形成了漢初奇特的「郡國制」。

他在封建同姓諸侯王時宣佈:「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其目的顯然想仰仗劉氏宗室的血緣關係,構築皇權的屏障。與秦完全的郡縣制相比,顯然是歷史的倒退。由於這些王國封地大,權力重,儼然獨立王國,最終事與願違,釀成了其後幾乎傾覆帝國的吳楚「七國之亂」。

儘管漢朝承秦制,但秦的敗亡卻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和教訓。秦朝的敗亡表面在於暴政,深層的原因在於反傳統反封建的同時卻缺乏政治理想。短暫的秦帝國在用法家制度統一文字、錢幣和度量衡的時候,卻未能統一帝國內部遼闊土地上的文化。法家在摧毀了秦帝國精英文化(焚書坑儒)的同時也試圖摧毀平民文化。漢人劉向有句話切中肯綮,他認為秦政之失的根本在於「上小堯舜,下邈三王」,就是秦對傳統的蔑視。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本來就有十分豐富的修齊治平理想,但秦統治者一概唾棄。

漢朝建立伊始,便注意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來詮釋傳統文化,並把構建新思想新文化放在第一位。立足於社會現實,對當代歷史進行深刻反思,成為漢朝君臣的自覺意識。清淨無為的黃老思想適逢其會,成為治國的指導思想,使法家的嚴酷得到緩和。這種「無為而治」,反映了人民厭惡暴政,渴望寧靜安定生活的願望。劉邦之所以欣賞黃老之學,原因就在於此。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起於社會底層的皇帝,他不受傳統禮制的束縛,制定政策注重符合社會實際。他為後人建立了一個穩定成功的統一帝國的範例,作為一個全然由華夏文明自身孕育出來的偉大王朝,大漢帝國在最深的層面影響了此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全部歷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