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為什麼多雨?原理類似古代「擂鼓求雨」 | 陽光歷史

 

A-A+

地震後為什麼多雨?原理類似古代「擂鼓求雨」

2016年02月22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36 次

  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震後也都出現了連日下雨的情況。

  為什麼地震後多雨水?

  其實,仔細看看地震的「震」字,頭上就是一個「雨」字。古人造字時,觀物象形,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明,從古至今,地震都和下雨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有時候地震前會下雨,這是因為地殼運動會引起地熱噴出,是的局部大氣受熱上升,形成地震雲,遇到上空的冷空氣形成降雨,這就是所謂的地震前會下雨。這不是地震發生的充要條件。

  雨,恐怕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天氣現象了。天氣變化主要是與天氣系統有關,但也常會因為局地的環境因素,引出特殊的天氣現象。研究表明,當地震發生之後,引發地震的地下能量在震後短期內是會對降水產生影響的。

  地震後產生的大量的山體滑坡,房屋倒塌,會使空氣中增加大量的粉塵、微粒,這些粉塵和微粒就是形成水滴最好的凝結核;而地震巨大的衝擊波,在震動大地的同時也不斷向空中釋放能量,這種能量同樣強列擾動震區上空的空氣,使震區上空大量的凝結核與水汽分子不斷碰撞,充分結合,當這些水滴增長到空氣托不住時,一場地震後的大雨就降臨了。其實,我國古代所謂的擂鼓求雨,就是利用空氣震動,形成很強的上升氣流擾動,使得水汽分子充分碰撞結合增大,從而形成降水。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