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是如何解決貧富分化的:遷徙富豪 軟硬兼施
漢代初年,經過血腥的秦末戰爭和楚漢之戰,國家陷入赤貧。《漢書·食貨志》載:「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蘸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皇帝無力使用四匹同樣顏色的馬,而將相們上朝竟然邋遢到坐牛車的地步。
經過文景之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餘財。」也就是說,漢初的高祖、呂後、文帝、景帝等歷代主政者,已經做好了社會財富的超級大蛋糕。到漢武帝即位之初,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切分這塊大蛋糕了。
然而,漢武帝初年,國庫能調動的財力仍十分有限。原因是:漢朝的權貴利益集團,聚斂了絕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霸佔了國家大部分利益。而社會貧富分化更是觸目驚心:一面是權貴豪門奢華無度;另一面則是「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漢代大儒董仲舒也曾說:「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權貴奢靡、奸商暴富,市場混亂、國弱民貧,這就使外表華麗富裕的漢王朝,在匈奴的烈馬強弓面前不堪一擊,只能用公主和親的軟性外交苟且偷安。
如何集中國力解除邊患?如何解決已將國家經濟逼上懸崖的貧富分化?而又能不動搖社會穩定呢?漢武帝實行了頗顯雄才睿智的一系列「軟性」改革。
首先,用軟性「強拆」方式,對奢靡浮華、富可敵國的地方豪強實行舉家遷徙。元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頒布了著名的《遷茂陵令》。他命令凡是財富在300萬錢以上的巨富豪門,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有歷史學家指出,按財富勢力換算,這個標準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億萬富豪。
漢代財富形式大多是土地、房產,奉旨遷徙的富豪只得賤賣土地房產。但是,全國所有富戶都要遷徙,誰來買田呢?於是,地方政府出面將千萬畝良田低價收購,而後分給流離失所的無地農民,國家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稅收。漢代還曾嘗試低息貸款的農業「反哺」模式:由政府向農戶提供借貸,3年後折成實銀,只加一成利錢歸還政府。這樣,赤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王朝政府糧食稅收激增,而豪門利益集團的巨額財產,則在遷徙茂陵的過程中被強行「均富」了。
值得稱道的是,漢代對億萬富豪的財產剝奪並非流血革命,而是極具魅力的軟性遷徙政策,不像今天某些地方政府的暴力強拆。漢武帝的做法很聰明,對遷徙茂陵的豪門巨富頗有獎勵——— 政府支付給每戶遷徙者20萬錢的高額「拆遷補償款」,還獎以政治榮譽,可以脫去商家身份,躋身世家名門。舉家遷徙失去土地的茂陵子弟,不再囤積財富,而是一擲千金,致使長安城成為世界第一豪華都會;而「茂陵子弟」,也成了「富二代」專用的古代熱詞。
當然,這種剝奪豪富集團巨額紅利的軟性改革,也並非一帆風順。《遷茂陵令》剛頒布時,也曾出現舉國抵制的情況。許多富戶豪門按兵不動,而頗負盛名的大俠郭解,竟鋌而走險走起了上層路線。他提出:自家財富不足300萬,請求朝廷准許不遷徙。如果這位郭大俠通過法定程序直接提出訴求,也許還有斡旋餘地。但他偏偏相信權力萬能、堅信最重要的是「上面有人」,於是托請漢武帝最信任的皇后衛子夫之弟、大將軍衛青替自己說情。漢武帝當即意識到官商權貴結合的危險,慨歎道:能讓朝廷大將軍說情的人,還不是地方上的豪強巨富嗎?他決定對民間富豪的官商勾結「零容忍」。於是,歷史上極負盛名的一代大俠郭解,以間接殺人案遭到朝廷通緝,最終慘遭滅族之災。
其次,以皇室血緣和裙帶關係為根基的官方權貴利益集團,同樣是漢代解決貧富分化「軟性改革」的鎖定目標。眾所周知,漢初分封制度使王朝內部王國侯國林立,被封王侯的皇室劉姓子孫,不僅禍害一方、魚肉百姓,而且時時威脅中央集權,成為尾大不掉的官方利益集團。如操之過急,則難免引起晁錯削藩的七國之亂。漢武帝反覆思索,決定同樣採用軟性改革,消減各方諸侯的勢力。
也是元朔二年春正月,漢武帝頒布了《推恩令》,規定各諸侯王國嫡長子之外的其他王子,可以從其父祖的王國裡分出若干個小侯國。漢初規定,只有諸侯嫡長子才能繼承王位,其他王子則落魄流離,甚至歸於庶民。這項《推恩令》頒布後,一時歡聲雷動,諸侯庶子們喜笑顏開奔走相告。實際上,實力強悍的諸侯王國由此越分越小,成為受縣郡管轄的小侯國,不能再強征暴斂,也不會再形成地方對抗中央的緊張局面。制度化的官方親族利益集團,從此淡出歷史舞台。
其三,對官商合謀、囤積居奇的商業暴富集團,漢代更予以毀滅性打擊。國家用「平准」、「均輸」平抑物價;對百姓調整稅率、降低稅收;而對攪亂金融、牟取暴利、壟斷市場的不法商人則嚴刑峻法,並對生活必需品規定最高限價,實行「鹽鐵專賣」。由此,官商合謀壟斷市場受到遏制,物價大幅降低。據記載,從公元前110年到公元前49年,在長達61年的西漢歷史上,沒有通貨膨脹記錄。
而對失去鹽鐵專賣權的普通商人,漢王朝也並非一棒子打死,而是提供了更多的通商機遇。漢朝先擊敗匈奴收復河西走廊,又通達西域,最終以國家力量統一今天的新疆地區,建「西域都護府」,徹底打通了歐亞大陸商道,開拓了綿亙萬里的絲綢之路。由國家財政供養的幾十萬邊防軍,保護著絲綢之路的漫長商旅,使中國精美的瓷器、華麗的絲綢、豐盈的物產,通過輝煌千古的絲綢之路遠銷波斯和羅馬,更使漢文明突破中國的疆界播撒至歐亞大陸。那些敢於踏上萬里征程的大漢商旅,很快就能獲得巨額利潤,甚至「暴利百倍」。
其四,為了解除邊患、抗擊匈奴,漢代還大幅提高軍人的薪金待遇,讓軍人們「先富起來」。據記載,漢代邊防軍的最低工資是每月600錢,而軍區司令級則高達每月16000錢。按物價折算,其軍餉相當於今天的月薪4800元到12.8萬元。薪水之外還有補貼:漢武帝巡視北方時,一次犒賞邊防軍就達100萬匹絲綢和200萬錢。大幅提高的軍人待遇,使草民百姓又多了一條「奔小康」的富裕之路——— 從軍。貧民中的熱血男兒以「萬里覓封侯」相激勵,遠赴邊疆參軍報國,而班超之類的底層知識分子也紛紛投筆從戎。漢王朝由此躋身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六擊匈奴大獲全勝,致使剽悍的匈奴遠遁漠北,漠南無王庭。
經過一輪輪軟性改革的政策洗牌,漢代的貧富分化得以緩解。可以說,大漢盛世就是建立在合理分配社會財富、消弱權貴利益集團與平民百姓兩極分化的基礎之上。其卓有成效的改革良策,今天還頗有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