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老兵:駕車為前線運送給養 汽車被炸翻 | 陽光歷史

 

A-A+

遠征軍老兵:駕車為前線運送給養 汽車被炸翻

2016年09月0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2 次

      5月2日,北京時間下午四點多,「正義之勝」緬甸採訪組抵達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一下飛機,記者立即被三十七八度的高溫烘烤。而此時,98歲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劉大江,正在緬甸華人楊安貴的陪同下,坐在家裡等著接受記者的採訪。

  聲如洪鐘,雪發齊整,雖然已近百歲,但劉大江講述起當年的歷史,依然神采飛揚,神情中透著軍人的硬朗與剛毅。

  1937年,正讀中學的劉大江眼見日軍飛機炸死中國百姓,便憤然投軍抗日。之後,他轉戰山西、武漢、貴陽、蘭州、重慶。正趕上中國遠征軍招募知識青年,劉大江便成了遠征軍的一員,被送到印度藍姆伽,參加美式整訓。一年後,中國遠征軍緬北反攻開始,劉大江作為汽車兵隨軍作戰,在密支那戰役中,他在駕車為前線運送給養時,汽車被日軍炮彈炸翻,他受傷入院。

  「等我傷好後,日本人已經投降了。我分析,蔣介石下一步肯定要打內戰。我打日本人就算死了,也是為民族戰死的;而中國人打中國人,我死了也沒有價值。所以我沒有隨部隊回國,而是選擇了留在緬甸生活。」劉大江說。

  一晃劉大江已在緬甸生活了70年。這期間,他靠教書為生,曾兩次回國。但遠征軍的精神,卻成了他心頭最神聖的豐碑。每逢國內有同胞來緬,他都向他們講述遠征軍故事。

  採訪結束,劉大江還聲情並茂地為記者朗誦起牆上掛著的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對於今年70週年的紀念活動,他認為,紀念中國遠征軍,最關鍵要傳承中國遠征軍精神:即為民族而戰,為正義而戰。

  段生馗,一位民間二戰收藏家,30年來,他耗資上千萬元,收集抗戰文物11萬件,其中10萬件來自遠征軍緬甸戰場。「每一件文物都從不同的角度,真實而鮮活地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段生馗說,他從小生長在騰沖,是玩著散落在民間的抗戰文物長大的。

  1986年,他參加工作,有了工資,開始正式收集購買抗戰文物。此後30年來,他無數次跨過國境線,來到緬甸、印度境內,尋訪遠征軍老兵,尋找戰場舊址。「尤其是緬甸民間散落著大量遠征軍抗戰文物,再不搜集,它們就會漸漸地損毀、風化、湮滅。」

  如今,段生馗的11萬件文物全部典藏在位於騰沖縣的滇西抗戰紀念館內。記者在館內看到,陳列室藏品琳琅滿目,除中國遠征軍的武器彈藥裝備外,還有日軍的刺刀、軍旗、工兵鏟等。在一樓大廳,記者看到由整整排列成三面牆的鋼盔陣,共陳列了1003只入緬作戰遠征軍的鋼盔,象徵著入緬作戰的遠征軍103000人。

  在該館文物儲藏室,還有一件未展出的鋼盔,上面有6個彈孔,系緬甸同古戰役遺物,其中雙耳處彈孔貫穿,可推測為一槍穿頭斃命。段生馗剛收集到它時,手捧鋼盔震撼得跪了下來。入緬搜尋文物,充滿著艱苦與驚險。其間,段生馗曾兩次被當地「判刑」,一次以「間諜罪」被判8年,關了18天後花錢贖出;第二次被地方武裝以「偷挖文物罪」拘禁,後來有熟人說情才給放出。

  「文物是固化的歷史,從這些遠征軍文物上,我們可以讀到,正義的勝利,來得如何悲壯與艱難!」段生馗說。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