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當發好爸爸:富商要求子女不准炫富露財 | 陽光歷史

 

A-A+

古代怎麼當發好爸爸:富商要求子女不准炫富露財

2015年12月27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83 次

  導讀:古代爸爸們身上的壓力其實比現代爸爸更大,《三字經》中已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說法。如果是個皇帝爸爸,會怎麼做?

  皇帝爸爸其實最不好當,身上的壓力大於常人,除了管理天下,還得擔負起培養未來接班人的大任。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爸爸--秦始皇嬴政,就政治而言,是絕對成功的,滅六國、統天下,可謂「鐵腕皇帝」。但如果論做父親,擁有23個兒子的嬴政絕不稱職。少子胡亥接班後,僅當了7年二世皇帝,秦朝便轟然倒掉了,這與嬴政皇爸未當好,沒選對接班人,有直接關係。或許吸取了秦朝的教訓,代秦而立的劉姓漢朝皇帝就頗注意這一點。開國皇帝劉邦有8個兒子,在培養太子劉盈上,劉邦首先要求他「好好學習」。為了學有進步,劉邦要求劉盈每次所呈的奏議都要自己動筆,此即《手敕太子文》中所謂:「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

  在皇帝爸爸中,最值得稱道的也可以說最稱職的,當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共有14個兒子,為教育好太子和其他諸皇子,培養出大唐合格的接班人,他專門寫了《帝范》、《戒皇屬》等訓語,又命收集古今帝王子弟成敗事,編成《自古諸侯王善惡錄》,發給皇子們閱讀。李世民的治國名論:「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他教育訓誡太子諸王時說的話。

  唐宋以後,皇帝爸爸對皇子的要求更嚴,且都有一番「育龍種」的心得。明太祖朱元璋作為開國皇爸,教育皇子用心良苦,曾親自撰寫歌詞,令人譜曲,教唱子孫,寓教於樂。所以史家對朱元璋這位皇帝爸爸評價很高,《明史·后妃傳》稱:「是以終明之代,宮壺肅清,論者謂其家法之善,超軼漢、唐。」至於清朝的皇帝爸爸,最好的應是康熙皇帝玄燁,他有《庭訓格言》、《庭訓》、《聖諭十六條》等多篇教子心得。「諭教宜早,弗敢辭勞」,就是康熙最值得肯定的家教觀點之一。

  「官爸爸」不允許子女在外招搖騙撞宋代包拯刻石立銘「有犯髒濫者不得放歸本家」「我爸是李剛」儘管是一官員之子的隨口之言,卻成了現代「官二代」的標籤,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官爸爸」在家庭教育上所存在的問題。在古代,有一個官爸爸同樣是無上的榮耀和福氣,但在某種程度上,當官二代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更多的官爸爸是不允許子女在外拉虎皮做大旗、招搖騙撞的。

  唐宋以後,皇帝爸爸對皇子的要求更嚴,且都有一番「育龍種」的心得。明太祖朱元璋作為開國皇爸,教育皇子用心良苦,曾親自撰寫歌詞,令人譜曲,教唱子孫,寓教於樂。所以史家對朱元璋這位皇帝爸爸評價很高,《明史·后妃傳》稱:「是以終明之代,宮壺肅清,論者謂其家法之善,超軼漢、唐。」至於清朝的皇帝爸爸,最好的應是康熙皇帝玄燁,他有《庭訓格言》、《庭訓》、《聖諭十六條》等多篇教子心得。「諭教宜早,弗敢辭勞」,就是康熙最值得肯定的家教觀點之一。

  「官爸爸」不允許子女在外招搖騙撞宋代包拯刻石立銘「有犯髒濫者不得放歸本家」「我爸是李剛」儘管是一官員之子的隨口之言,卻成了現代「官二代」的標籤,從側面反映了當代「官爸爸」在家庭教育上所存在的問題。在古代,有一個官爸爸同樣是無上的榮耀和福氣,但在某種程度上,當官二代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更多的官爸爸是不允許子女在外拉虎皮做大旗、招搖騙撞的。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中有名的官爸爸,身居蜀國相位,卻從不敢放鬆對子侄的教育。諸葛亮早年無子,過繼兄長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適子,後來才有了親生兒子諸葛瞻。在子侄教育上,諸葛亮強調德、才、學、志 ,他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現代書房中常見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格言,即出自於此。

  陸遜是吳國有名的官爸爸,一代名相。赤烏七年(公元244年),陸遜代替顧雍當上吳國丞相後,拒絕為本家子弟走後門。《三國誌·吳書·陸遜傳》記載,陸遜認為,如果孩子們真有才華,不愁不被任用,此即「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一說。魏晉名臣羊祜,本身就是「官二代」,為人父後,他繼承了曾任上黨太守、父親羊道所立的家風。羊祜有女無子,以兄長之子為嗣。羊祜作為一名官爸爸的全部經驗之談,見於《訓子書》,他要求子侄不在背後議論他人的的訓語,至今為人們謹記:「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

  類似這樣教子有方的官爸爸,歷代不絕。以兩宋來說,知名的好官爸便不少,如南宋時曾任禮部侍郎、兵部尚書的倪思,性格剛烈、敢於直諫,注重用「身教」影響子女,並告誡居家生活要「謹身節用,量入為出」,還寫下了《經鋤堂雜誌》的家訓式著作。歷史上最厲害的官爸爸當屬北宋著名清官包拯。包拯告誡子女要遵紀守法,不然「後世子孫仕宦,有犯髒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包拯還特別說明:「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並專門讓人將這訓誡刻石立銘,以警示後人。如果包拯子女當年敢說「我爸是包拯」,肯定會被趕出家門。

  「富爸爸」 要求子女財不外露不准炫富清代顧炎武《肇域志》中稱富二代「吝輿馬之費」在隋唐之前,相對於官爸爸來說,富爸爸要低調許多,如西晉超級富爸爸石崇與王愷那般爭豪斗富的並不太多。但宋元以後,社會價值觀有變,富爸爸變得越來越體面。到了明清兩代,擁有錢財的富爸爸比擁有權力的官爸爸更管用,當年蘇州的富爸爸沈萬三便因為有錢,為明太祖朱元璋所青睞,被詔到應天府(今南京)修城牆。

  明清時期,仕不如商已成為一種風氣,有的乾脆勸誡子女不要走仕途。清代蘇州東山洞庭商人羅舜工曾作《傳硯齋記》戒子為士:「然吾為羅工計,宜專力於商,而戒子孫勿為士,蓋今之世,士之賤也,甚矣。」古代的富爸爸大多不會讓子女滋生「富二代」的優越心理。古人視做生意為「陶朱之術」,初入行即進行「德訓」,即「先教他做人」,要求子女心存良善,以德經商,忌為富不仁。

  明代的山西蒲州富巨商王文顯時常教育子女要「經義制利」,其死後的墓誌肯定了他這一子女教育觀,稱王文顯「曾訓諸子曰:『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古代富爸爸教育富二代的做法很豐多,比較一致的一點是,都會謹防子女驕奢淫逸,不要鋪張浪費。如徽商中有一句口頭禪:「勤為建業方,儉是醫貧方」,即通俗地闡釋出「勤儉持家」的重要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