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天才:霍去病領銜上榜!
天妒英才,一種文化積累的心理暗示。意思大抵是這樣:一個人的得與失是守恆的,在一個地方失去一些,就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找回一些。就像上帝為你打開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為你關上一扇窗。
一、霍去病——縱死猶聞俠骨香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天欲其亡,必先讓其狂。與音樂家聶耳一樣,霍去病也活了23歲,是貨真價實的奴隸出身。聶耳雖不是奴隸出身,但也是從小飽受饑寒之苦。如果有一部電影放映霍去病躍馬揮刀長途奔襲的情景時,背景音樂是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估計會火得一塌糊塗,因為這是中國最傑出的軍事天才和最傑出的音樂天才的結合。
公元前123年,17歲的霍去病追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800人殲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單于的祖父和季父,漢武帝受封冠軍侯。兩年之後,19歲的霍去病在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前119年春,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先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今天的貝加爾湖,直到「北斗朝南」而回。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然而,令人無比惋惜的是,正值壯年的霍去病卻在元狩六年溘然而逝,年僅23歲。
對於霍去病的死,後人顯得格外感興趣。有人說,霍去病殺戮太重,遭了天譴;也有人說,霍去病在漠北中了劇毒;更有人說,霍去病就像西方的巴頓一樣,為戰爭而生,無仗可打的時候,便是殞命歸天的時刻!其實,不論那種說法屬實,都不能不說是大漢帝國的遺憾。
前119年春,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先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又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今天的貝加爾湖,直到「北斗朝南」而回。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然而,令人無比惋惜的是,正值壯年的霍去病卻在元狩六年溘然而逝,年僅23歲。
對於霍去病的死,後人顯得格外感興趣。有人說,霍去病殺戮太重,遭了天譴;也有人說,霍去病在漠北中了劇毒;更有人說,霍去病就像西方的巴頓一樣,為戰爭而生,無仗可打的時候,便是殞命歸天的時刻!其實,不論那種說法屬實,都不能不說是大漢帝國的遺憾。
二、賈誼——千古英雄未展才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賈誼英年早逝,留給後人無窮的想像空間。在司馬遷的筆下,賈誼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從小「頗通諸子百家之書」,22歲時因《過秦論》而被漢文帝拜為博士。當然,賈誼也確實表現出一個青年政論家應有的才幹,在糾正商鞅、李斯「左傾」經濟路線的同時,重新確立了管仲的「綜合治理」 國家戰略。一年之內「連升三級,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
不過,鋒芒外露的賈誼也很快成為眾矢之的。漢文帝衡量輕重,決定丟卒保車,將賈誼貶出京師。在經過湘江的時候,賈誼不禁想起了歷史上同樣壯志難酬的屈原,一揮而就成著名的《吊屈原賦》。賈誼在長沙呆了四年,無聊至極,幾乎鬱悶到家了。
有一天,一隻貓頭鷹飛到他的房裡哀鳴,賈誼提筆作了《鵬鳥賦》,文中流露出萬分的傷感。後來賈誼被漢文帝召回長安,在宣室殿徹夜長談鬼神之事,沒想到大才子賈誼依然不懂得韜光養晦,咄咄逼人,最後被任命為梁懷王劉楫的老師。太傅對於賈誼而言,雖然是大材小用,但是以楚懷王當時的地位來說,不難看出皇帝的良苦用心。劉楫體弱多病,甚是關心民牧,熱衷於微服私訪,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死了。賈誼為這件事耿耿於懷,一年後就因傷心過度而死,年僅33歲。
賈誼劇照
賈誼曾為楚大夫鳴不平,感歎屈子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可他自己的命運同樣好不到哪裡去。屈原自沉汩羅江,多少帶點悲壯的色彩!可是他的死,人們卻只覺得可歎,也前所未有的歎息著他的英年早逝,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借題發揮的典範之作。就連大詩人李白也難免為他惋惜一番:「賈生骨已朽,淒惻近長沙。」
賈誼劇照
賈誼曾為楚大夫鳴不平,感歎屈子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可他自己的命運同樣好不到哪裡去。屈原自沉汩羅江,多少帶點悲壯的色彩!可是他的死,人們卻只覺得可歎,也前所未有的歎息著他的英年早逝,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借題發揮的典範之作。就連大詩人李白也難免為他惋惜一番:「賈生骨已朽,淒惻近長沙。」
三、劉弗陵——猶唱當年《黃鵠歌》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漢武大帝這一輩子,不是很牛,而是牛氣沖天,他能活能打也能生,活了70多歲,打出了「漢」這個字的威名,花甲之年竟然還誕下一位中興之主。劉弗陵自幼聰慧過人,8歲就當了皇帝,但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母親勾弋夫人命喪九泉。在顧命大臣霍光和金日磾的輔佐下,劉弗陵茁壯成長,知人善任,14歲就識破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陰謀。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劉弗陵派軍出擊匈奴竟然打到0:9000的交換比。也就是說,一戰殲敵9000而無一陣亡,這比李陵的部隊還精銳,估計這支部隊漢武帝在位時都沒捨得用。當然,漢昭帝平定內憂外患的同時,也勵精圖治,重視發展國民經濟,消除了漢武帝揮霍國力帶來的後遺症,扭轉了西漢衰退的趨勢。美中不足的是,正當這位睿智之君準備大幹一番時,20歲的他就掛了。還好,後來繼位的劉病,也就是漢宣帝,也不算差,延續著大漢帝國的榮光,兩人合力打造出難得的盛世局面——昭宣中興。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傳說中又帥又有才又專情又英年早逝的皇帝,恐怕也只有漢昭帝劉弗陵。作為西漢第五代第八任皇帝,劉弗陵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帝國歷經五代更替仍處於盛世,可惜他22歲就英年早逝,要不然漢王朝的歷史估計會有更大的變化,盛世局面延續200年應該不成問題。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傳說中又帥又有才又專情又英年早逝的皇帝,恐怕也只有漢昭帝劉弗陵。作為西漢第五代第八任皇帝,劉弗陵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帝國歷經五代更替仍處於盛世,可惜他22歲就英年早逝,要不然漢王朝的歷史估計會有更大的變化,盛世局面延續200年應該不成問題。
四、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鹹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
五、孫策——出師未捷身先死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孫權的哥哥,17歲就被當地人稱作小霸王,頗有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的范兒。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孫策依仗著從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馬,勢如破竹,橫掃江東六郡八十州。就連軍閥袁術也經常感歎:「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梟雄曹操也曾經說過「獅兒難與爭鋒」的喪膽之語。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僵持不下,孫策很有遠見的點選精銳兵馬準備包抄曹操的後方,可惜渡江前慘遭許家莊客的暗算,這也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運。當然,這也是孫策一生中最大的污點,堂堂大將軍竟然喪命於無名宵小之手。據其本傳記載,由於傷得很重,孫策將執掌江東大業的印綬授予弟弟孫權,並囑咐張昭等人要盡心輔佐孫權,當夜就嗚呼哀哉了。而《吳歷》則記載孫策只是心靈上受了重傷,因為毀了容,孫策照鏡子時見到自己毀了容,心理承受不住,當夜便嗚呼哀哉了。
《搜神記》則記載孫策是因為於吉的陰魂不散,照鏡子時看見於吉在鏡中,搞得他神經失常最後創傷崩裂而死。這三種說法見仁見智,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孫策死前照過鏡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這兩句詩,不但適合諸葛亮,同樣也適合孫策、周瑜。唯一的不同是,同是三國第一流的風雲人物,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是聞名天下的醜女,孫策、周瑜則是納了名震江東的角色美女大小喬為妻。可他們又同樣遭到天妒,不得善終。要不是他們的英年早逝,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
可25歲的孫策、36歲的周瑜還是先諸葛亮一步走了,二喬姐妹花從此守了活寡,這也成了三國最八卦的新聞。
六、周瑜——不許人間見白頭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長壯有姿貌」(《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志向遠大,自幼刻苦讀書,尤喜兵法。
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小移居舒縣。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統率部卒。周瑜從父周尚為丹陽太守,周瑜去看望,時孫策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二人協同作戰,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江蘇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江蘇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
不久,孫策欲取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皆國色天姿。孫策自娶大橋,周瑜娶小橋。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臨終把軍國大事托付孫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順利佔領荊州,收降劉琮的八萬人馬,擁有大軍數十萬,實力陡增,驕橫益甚。揚言要順流而下,席捲江東。孫權任命周瑜為左督,統軍三萬。程普為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周瑜。周瑜和劉備部隊會師,沿江而上,與曹軍在赤壁相遇。曹軍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氣低落。剛一接戰,立即敗退,只好駐紮在江北,想等冬天過後,第二年春天再戰;周瑜所部,初戰獲勝,士氣振奮,駐紮在南岸。曹營將士,好多人不習水性,為了克服這一弱點,曹操下令把戰船用鐵索鎖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連接成水上營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為得計,稱這些船為連環船。
看到這種情況,周瑜部下老將黃蓋獻計:「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選擇了一個刮東南風的夜晚,命令黃蓋帶領數十艘戰船(每一戰船後拖一隻小船,以備放火人員後退時使用),乘風向曹營進發。曹軍以為黃蓋真來投降,毫不防備,只是指點觀看。船隊行到距離曹軍水寨一里左右,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誌·吳書·周瑜傳》)。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赤壁之戰,中國統一過程暫告中斷,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則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赤壁之戰後周瑜扼制劉備的計謀未被採用,於是又向孫權獻上另一計策。時劉璋任益州牧,張魯不斷生事滋擾。周瑜對孫權說:「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這一計畫,非常有戰略眼光。孫權當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趕回江陵,做出征的準備工作。半途染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一說死廬陵巴丘,今峽江縣巴邱鎮),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看到這種情況,周瑜部下老將黃蓋獻計:「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選擇了一個刮東南風的夜晚,命令黃蓋帶領數十艘戰船(每一戰船後拖一隻小船,以備放火人員後退時使用),乘風向曹營進發。曹軍以為黃蓋真來投降,毫不防備,只是指點觀看。船隊行到距離曹軍水寨一里左右,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誌·吳書·周瑜傳》)。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赤壁之戰,中國統一過程暫告中斷,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則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赤壁之戰後周瑜扼制劉備的計謀未被採用,於是又向孫權獻上另一計策。時劉璋任益州牧,張魯不斷生事滋擾。周瑜對孫權說:「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三國誌·吳書·周瑜傳》)。周瑜這一計畫,非常有戰略眼光。孫權當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趕回江陵,做出征的準備工作。半途染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一說死廬陵巴丘,今峽江縣巴邱鎮),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七、李賀——雨冷香魂弔書客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李賀簡直就是王勃的翻版,都是唐朝首屈一指的大詩人,而且從小就是名副其實的「神童」,都曾才華橫溢卻壯志難酬,最後雙雙在27歲飄然而去,令後人無限惋惜。不過,相比較而已,李賀一生更衰,愁苦多病,命運極其坎坷。因為父親名進肅的名字犯了忌諱,禮部官員永久剝奪了他考進士的資格。仕途失意之後,李賀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囊,每得佳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母親看到兒子每天背著一個布口袋回家,然後寫詩直到深夜,十分心疼地說:「我兒寫詩,是非要嘔出心吐出血來,才肯罷休啊!」當然,正是因為李賀如此嘔心瀝血地投入創作,所以他寫的大量詩作都成為後人推崇讚歎的佳作。比如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
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首五言絕句,多少年來就編入我們的小學課本。現在世上到底有幾億人會背誦這首詩,恐怕都難以統計清楚。千百年來,他的詩被後人反覆引用,而模仿和克隆李賀詩意寫詩更是大有人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中就多處引用了李賀的名句,甚至有人將其誤以為是毛的原創。這些詩句有「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石破天驚逗秋雨」、「男兒何不帶吳鉤」、「天若有情天亦老」等。
關於李賀的死,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天才短壽、讓人聊以自慰的傳說。據說,李賀臨死之時,恍惚間看到一位身著緋紅衣衫、駕赤虯車的人從天而降,手捧用篆書寫成的公文,對他說:「上帝新近修成了一座白玉樓,聽說你文章寫得好,讓我前來請你上天去寫一篇《白玉樓記》。」李賀以母親年老多病無人照顧為借口而極力推辭。來使笑著說:「你就不要推辭了,天上過的是神仙日子,比你在人間受苦受難強多了,跟我走吧。」隨後,人們就看到一屢青煙冉冉升起,李賀跟著緋衣天使直上雲霄,消失在茫茫天空。隨即,27歲的詩人瞌然去世。
關於李賀的死,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天才短壽、讓人聊以自慰的傳說。據說,李賀臨死之時,恍惚間看到一位身著緋紅衣衫、駕赤虯車的人從天而降,手捧用篆書寫成的公文,對他說:「上帝新近修成了一座白玉樓,聽說你文章寫得好,讓我前來請你上天去寫一篇《白玉樓記》。」李賀以母親年老多病無人照顧為借口而極力推辭。來使笑著說:「你就不要推辭了,天上過的是神仙日子,比你在人間受苦受難強多了,跟我走吧。」隨後,人們就看到一屢青煙冉冉升起,李賀跟著緋衣天使直上雲霄,消失在茫茫天空。隨即,27歲的詩人瞌然去世。
八、柴榮——自古英雄出少年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亦稱柴世宗),軍事統帥。後周太祖郭威內侄,收為養子,又名郭榮。繼位後復本姓。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人。性剛毅,善治軍,有雄才大略。初歷後漢左監門衛將軍、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後周立國,任鎮寧節度使。三年,擢開封尹,封晉王。
顯德元年(954)正月,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總管內外兵馬事。是月,太祖卒,繼帝位。二月,北漢主劉崇乘其新立,與遼合兵4萬攻後周,柴榮力排臣僚勸阻,斷然率軍迎戰,於高平(今屬山西)南大破北漢軍,穩定了政局。戰後嚴肅軍紀,懲辦驕惰;整軍練卒,裁汰冗弱;集諸道精銳建殿前諸班、諸軍,軍威大振。同時在政治、經濟上繼續實行改革,成績卓著。
二年,求賢納諫,詔眾臣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平邊策》,後又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分十卷,凡42門,已失傳),制定鏟削割據、實現統一的方略。派軍收取秦、成、階(今甘肅天水市西北、成縣、武都東南)、鳳(今陝西鳳縣東北)四州;繼連續三年三次率兵親征南唐,並創建水軍,盡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
六年三月,為收復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率軍攻遼,水陸並進,連克瓦橋(今河北雄縣)、益津(今霸州)、淤口(今霸州東信安鎮)三關,收復瀛(今河間)、莫(今任丘北鄚州鎮)、易(今易縣)等州地。五月,欲乘勝進取幽州(今北京),因病重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年僅38歲。
柴榮的文治武功,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六年三月,為收復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率軍攻遼,水陸並進,連克瓦橋(今河北雄縣)、益津(今霸州)、淤口(今霸州東信安鎮)三關,收復瀛(今河間)、莫(今任丘北鄚州鎮)、易(今易縣)等州地。五月,欲乘勝進取幽州(今北京),因病重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年僅38歲。
柴榮的文治武功,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九、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有人說,十七世紀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納蘭性德的。一個是一代英主,雄韜偉略,皓如皎月;一個是御前侍衛,卻詩才俊逸,燦若朗星。只是納蘭性德的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許多。刀子磨的太快,用起來順手,但也容易折斷。才高不壽也許是對納蘭性德最好的安慰。《紅樓夢》問世以後,有人「考證」賈寶玉的原型就是納蘭性德。真相到底怎麼樣,後人無從知曉。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納蘭性德是當之無愧的「滿洲第一才子」,18歲中舉人,22歲中進士二甲第一名,隨即被康熙欽點為御前侍衛。值得注意的是,國人認識納蘭性德主要還是他在詩文領域的貢獻,《中國文學史》將他列為清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之一。其所作《出榆關》被列為高等學校古文學範文。國學大師王國維稱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可就是這麼一位文武全才,最終還是無法擺脫命運的安排。康熙二十四年,納蘭性德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年僅30歲。好友曹寅為了悼念他,寫下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的詩句。由此不難看出,老百姓對納蘭性德的受歡迎程度。
「錦樣年華水樣流,鮫珠迸落更難收。」納蘭性德是不幸的,他很年輕就因病辭世了,讓他原本可能更加輝煌的文學之路在30歲就戛然而止。納蘭性德又是幸運的,他的英年早逝讓後人對他無比的思念。
「錦樣年華水樣流,鮫珠迸落更難收。」納蘭性德是不幸的,他很年輕就因病辭世了,讓他原本可能更加輝煌的文學之路在30歲就戛然而止。納蘭性德又是幸運的,他的英年早逝讓後人對他無比的思念。
十、李小龍——功夫之王亦薄命
短命程度:★★★
才德水平:★★
早死影響:★★★
對於李小龍來說,天妒英才的感慨是最適合的。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學詠春拳,悟性極高的他很快自創了截拳道。在18歲那一年,剛到美國留學的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把華人少女從4個持刀歹徒手中救回。幾乎在一夜之間,李小龍的名號傳遍了全世界,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日益興旺,甚至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1971年夏季,李小龍聯合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拍攝了《唐山大兄》。該片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後來的《精武門》更加精彩,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更是令人讚不絕口。這是李小龍大紅大紫的一年,先是被國際權威武術雜誌《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之後又被香港媒體評為十大明星之一。自此之後,李小龍成為當之無愧的功夫代名詞,西方世界也因此改變了對東方黃種人的歧視,「kung fu」一詞當仁不讓地進入了美國人的詞典,並為他們所津津樂道。遺憾的是,李小龍依舊無法擺脫「英才總被天妒」這個魔咒。這位天縱英才在1973年7月20日悄然離世,年僅32歲。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詞彙都不足以表達全世界龍迷對李小龍的哀痛之情。從香港到東南亞,從夏威夷到好萊塢,不只是李小龍的影迷,全世界都對李小龍的死給予極大關注。設想如果李小龍尚在人世,成龍、李連傑的名號也不會叫的如此響亮。一句話,因為逝去,所以緬懷,因為一去不返,所以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