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無犬子」:盤點我國史上著名「父子檔」 | 陽光歷史

 

A-A+

「虎父無犬子」:盤點我國史上著名「父子檔」

2017年02月12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51 次

  「虎父無犬子」——我國史上著名「父子檔」

  李冰 李二郎

  李冰,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秦昭襄王末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李冰在修完都江堰,四川什邡洛水鎮修建水利工程後病逝於此,葬於洛水鎮旁邊的章山之上。後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而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居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後放水)典禮。

  李二郎,李冰之子。傳說李冰治水功不只在他一人,除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外,還有他的兒子李二郎。關於李二郎的歷史記載甚少,並且眾說紛雲。《灌縣志》說「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無證,性喜獵」,是認為確有其人其事的。宋代很有名的理學家朱熹在《朱子語》中說「溜口二郎乃是李冰第二個兒子」。

李冰父子塑像

  李冰父子治水

  曹操 曹丕 曹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後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去世後廟號高祖,謚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曹植七步成詩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子。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今存《曹子建集》。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李冰父子塑像

  李冰父子治水

  曹操 曹丕 曹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後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去世後廟號高祖,謚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曹植七步成詩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與卞夫人的第三子。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今存《曹子建集》。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孫堅 孫策 孫權

  孫堅(155-191),字文台,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建國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孫策(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善騎射,膽略超群。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建安二十四年,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黃武元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稱帝。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太元元年病逝,享年71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九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詩人,晉簡文帝司馬昱的駙馬。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羲之 王獻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九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詩人,晉簡文帝司馬昱的駙馬。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楊家將

  楊令公楊繼業,原名楊業,北宋名將,被譽為「楊無敵」。史載其「軍紀嚴明,屢建戰功」。領八千火山軍掛帥掃北,掌中一口九環金鋒定宋刀,橫掃雁門,威震北國。每臨陣前必舉紅令字旗為號,軍中習稱為「金刀令公楊無敵」。領兵直攻到遼國都城幽州,逼得遼主天慶梁王耶律尚納降稱臣,從此宋遼兩國便以白溝為界南北分疆,暫止兵戈。楊繼業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開國九王之一。一門妻子官封五侯,賜金水河畔清風無佞府,府門頭造一座八寶重簷滴水天波樓,樓上供奉著當年太祖爺的玉帶和御批金書鐵券,鐵券記楊門救駕有功,可免楊門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設石碑玉坊,著令滿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須下馬通過。從此天波楊府在東京汴梁城名重譽滿。後被困兩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圍未果,至蘇武廟李陵碑前,絕望與飢渴交加,碰碑而死。

  大郎楊泰,字延平,善使一桿屈盧渾金槍;隨太祖征討南唐時立了頭功,加封為忠孝侯、位列當朝八少陽侯、官拜代州節度使。因其與宋王趙匡義相像,金沙灘雙龍會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慶梁王。

  二郎楊永,字延定,善使一桿八寶赤金槍;隨太君掃北,陣前曾連斬北國十八員上將,後來加封為義勇侯、代州觀察使,雙龍會代南清宮八王千歲而死。闖重圍時,為保兄弟們闖出重圍力舉千斤頂,被遼兵亂劍砍死。

  三郎楊勳,字延光,善使一桿透甲縷金槍;隨太君掃北,在北遼陣前斬將奪旗,官封忠武將軍、代州防禦使,金沙灘一戰,被馬踏如泥而死。

  四郎楊貴,字延輝,善使一桿菊花點金槍;也在陣前立功,封明威將軍、代州團練使,金沙灘一戰被俘,將楊姓拆木易,與鐵鏡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後,過關探母,助宋破遼,多有功勳,得以與家團圓,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長壽的人。

  五郎楊春,字延德,善使一桿獨角皂金槍;瓦橋關前單人獨騎踹遼營,生擒過遼國郡馬耶律高,官封宣威將軍、殿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金沙灘一戰,受傷,後皈依佛門,五台山為僧,後為大破天門陣出山。

  六郎楊景,字延昭,善使一桿素纓鏨金槍;在銅台關追車救駕,官封保靈侯、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灘一戰中返國之人,三關兵馬大元帥。後病死於關外。

  七郎楊希,字延嗣,善使一桿虎頭烏金槍;在銅台關箭射遼將救駕,官封敏烈侯、殿前司東西招箭班指揮使幽州一戰橫勇無敵。因在爭帥印擂上打死太師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後綁在百尺高桿上用箭射死。

  八郎楊順,字延順,善使一桿荷包滾金槍,官封殿前虎旗飛猛軍指揮使,金沙灘一戰中,八郎被遼擄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蓮公主。

  五郎楊春,字延德,善使一桿獨角皂金槍;瓦橋關前單人獨騎踹遼營,生擒過遼國郡馬耶律高,官封宣威將軍、殿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金沙灘一戰,受傷,後皈依佛門,五台山為僧,後為大破天門陣出山。

  六郎楊景,字延昭,善使一桿素纓鏨金槍;在銅台關追車救駕,官封保靈侯、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灘一戰中返國之人,三關兵馬大元帥。後病死於關外。

  七郎楊希,字延嗣,善使一桿虎頭烏金槍;在銅台關箭射遼將救駕,官封敏烈侯、殿前司東西招箭班指揮使幽州一戰橫勇無敵。因在爭帥印擂上打死太師潘仁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後綁在百尺高桿上用箭射死。

  八郎楊順,字延順,善使一桿荷包滾金槍,官封殿前虎旗飛猛軍指揮使,金沙灘一戰中,八郎被遼擄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蓮公主。

  晏殊 晏幾道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撫州府臨川城人(今屬江西南昌),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以詞著於文壇,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歐陽修並稱「晏歐」。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等,其中《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佳句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被稱為「天然奇偶」。

  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人(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晏殊第七子。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開封府推官等小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讚賞。有《小山詞》傳世。與父晏殊被稱為「大晏」、「小晏」。

  蘇洵 蘇軾 蘇轍

  宋仁宗嘉拓初年,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倣傚。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秘書省校書郎。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蘇洵少時不好讀,喜遊,其《憶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韻》詩中云:「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岷峨最先見,晴光壓西川。」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稱得上是天下父親的典範,在自學成材上,蘇洵也是後人的楷模。「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這是《三字經》裡對於蘇洵的描述。蘇洵是幸運的,創造了中國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跡。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嘉祐年間「進士」。其文汪洋恣肆,豪邁奔放,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蘇軾生性放蕩不羈,人性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好美食,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其詩題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蘇轍(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號穎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分析當時政局,頗能一針見血。史論同父兄一樣,針對時弊,古為今用。著名文章有:《新論》、《六國論》、《上皇帝書》、《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巢谷傳》《老子解》等。

  岳飛 岳雲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北宋末年投軍,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穎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雲(1119—1142),字應祥,號會卿,是民族英雄岳飛的長子,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將軍。出生於河南湯陰,歷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等職。於紹興十一年和父親岳飛及張憲一起慘遭宋高宗趙構及奸臣秦檜陷害,年僅23歲。紹興三十年,宋孝宗為岳飛父子平反昭雪後,岳雲附葬在杭州棲霞嶺下。其後宋孝宗追授岳雲為安遠軍承宣使、武康軍節度使及安邊將軍等職,並追封為繼忠侯。

  紹興四年,隨父出征,在這次戰鬥中,岳雲手持鐵錐槍,衝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後又隨軍北征,收復了鄧州。此後岳雲成為背嵬軍岳飛親兵)最重要將領之一,在歷次對金對偽齊作戰,以及剿滅楊么安定後方等戰鬥中屢立大功,卻多被父親隱瞞不報,岳雲毫無怨言。紹興十年,金兀朮率軍南侵,岳雲身先士卒,率背嵬軍騎兵衝撞敵陣,挫敵銳氣,又反覆衝殺,為這場重要的主力決戰獲勝立下大功。郾城大敗後不久,金兵獲得增援,以十萬眾改攻穎昌,岳飛預先令岳雲率部分背嵬軍赴援,戰前,岳飛對岳雲說:「不勝,先斬汝頭。」當日,岳雲率軍在金兵陣中來回衝殺數十次,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鏖戰半日後,金兵士氣低迷,岳家軍留守部隊5000人趁勢開城殺出,一舉擊潰金兵。岳珂記載說:郾城等戰後,金兀朮大為震驚,仰天長歎道:「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