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朝漢高祖劉邦祭孔子:一場封建帝王的文化秀
劉邦是歷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帝王,正因為如此,被後世之人稱頌。但劉邦真的是想祭祀孔子嗎?其實不然,他才沒那個心,祭祀孔子只是出於文化的改革而已。劉邦從起事之初就看不起儒生,認為儒生沒用。是張良改變了他的看法,他想不到刺殺秦始皇的人竟然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所以之後也起用了大批的儒生。最終得天下,但他骨子裡還是看不起儒生的。他始終認為馬上得天下,自然也能馬上治天下。《詩》、《書》等都沒用。陸賈說:「馬上得到天下,能馬上治天下嗎?」這句話提醒了劉邦,於是劉邦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
後來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劉邦不僅僅統一了中國,還把當時已經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這一切靠的都是文化。儒生在這裡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即便是內心反感,但能讓國家昌盛的事,他一定會去做,所以劉邦決定來一場文化秀,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成為了他的目標。
前195年十二月劉邦在回京師長安的路上,專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禮儀祭孔,自此劉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親臨孔廟祭孔的君主,開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統治者掌握政權後,儒學的價值在社會的變革中得以充分體現。這場文化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獲得儒生的認同,天下儒生都一心歸附於他。
第二:改變了形象,劉邦的形象一直不好,粗魯、大大咧咧等等,這一拜孔子,劉邦的檔次瞬間提升了好幾檔。
第三:文武並治,一個國家只有武功不行,還要有文治,所以祭孔子能讓天下飽學之士信服。
第四: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禁錮百姓的工具,以達到封建王權的目的。
劉邦不愧為一個好皇帝,他與其他人的區別就是知錯能改,哪怕自己是皇帝,也要改。即便內心反感,也要忍。反正他又不用天天對著儒生。劉邦的這場文化秀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