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下路說的第三種可能:被姚廣孝監視居住 | 陽光歷史

 

A-A+

建文帝下路說的第三種可能:被姚廣孝監視居住

2016年01月29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72 次

  《文匯報》記者徐作生親自到江蘇吳縣去考察,發現了建文帝出亡時遺留下的一些遺跡、遺物,並結合文獻資料,認為建文帝當年逃到了離南京並不遠的蘇州,溥洽和尚收留了他,藏於吳縣普濟寺內,不多久姚廣孝歸隱禪寺,在姚廣孝的監護下,建文帝隱藏於穹窿山皇駕庵。明成祖朱棣的密探找到建文之後,成祖不願意背負『殺侄』的惡名,沒有殺害建文,而是暗中將他繼續幽禁了起來,直到1423年病歿於此,葬於庵後山坡上。這也只是另一種推測。

  近幾年有人自稱建文帝后人,拿出《讓氏家譜》,稱建文帝通過地道逃離南京,假扮僧道,雲遊各地,後隱居於武昌,死後就葬在武昌洪山。這一說法還有待於進一步的驗證。

  明成祖朱棣為了粉飾奪取帝位的合法性,指使臣下銷毀建文時期的歷史檔案,並明令嚴禁討論此事。因此,對於《明太宗實錄》的記載,難以核實其正確性。後世關於建文帝的記載許多已是傳聞,所以清代學者萬斯同就說:「明代野史之失實,無有如建文遜國一事。」即使到乾隆時,官方正式出版的《明史》,在寫了建文帝焚死之後,又加上可能「由地道出亡」的推測,對於建文帝的下落也是模稜兩可,留給後人的依然是一團迷霧。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為了擺脫篡位的嫌疑,必須否定建文帝的合法性。朱棣即位以後,就宣佈革除建文年號,建文朝只稱作「革除年間」。把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接下來為永樂元年(1403),表示他不是繼承建文帝的帝位,而是直接繼承太祖高皇帝的帝位。在官方實錄的編纂上也如此,《明太祖實錄》接下來就是《明太宗實錄》,中間少了建文帝的實錄,建文一朝的歷史在明代官方歷史記載中隱去不談。並且在明永樂朝官方文獻中,建文帝這位寬厚仁慈的帝王,被描述成一個數典忘祖、荒淫昏聵的人,不但曾親手焚燬朱元璋及馬皇后的遺像,拆毀後宮,大興土木,還經常服食春藥,藥發後身邊數名婦人都不足用,形像極為不堪。成祖朱棣如此歪曲事實,無非是為自己「靖難」奪位尋找合法理由而已。

  朱棣之後,繼位的皇帝中沒有人正式承認建文的四年帝位;此後的正德、萬曆、崇禎年間,雖屢有大臣奏請追諡朱允炆廟號,但一直也沒有實現。直到清乾隆元年(1736),才給了他一個謚號——恭閔惠皇帝,史稱惠帝。——滅十族的方孝孺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為了紀念柔石,曾將他與同鄉台州的寧海方孝孺相提並論,說他有點台州式的硬氣,還有點迂。時至今日,方孝孺仍是人們感歎的話題。一個曾經輔佐帝王,被世人稱為「殺此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的一代才士,卻慘遭滅十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朱棣如此震怒以至於非要滅他十族呢?





給我留言